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胭脂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中国胭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本文目录索引

1,中国胭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有关唐代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在当时的笔记小说中也有述及。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犹如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在说法上有些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唐代以后,尽管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不衰。辽代妇女的红妆,虽不见于文载,但实例却屡有发现。如考古发掘报告所记,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所绘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反映了当时的风尚。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由于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学生纷纷崇尚素服淡汝,才改变了这种妆饰现象。

中国胭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2,胭脂水粉最早使用于哪个年代?

 胭脂水粉大有来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美容术的文明古国之一,少说也有五千年的历史。商周时已见文字记载,《史记·佞幸列传》载:“故惠孝时郎侍中皆冠俊仪,贝带,傅胭脂粉。”瞧见没,上古官员为了让仪容俊美,不仅佩戴漂亮的贝带,还擦胭脂粉呢。  当然,胭脂粉更多的时候是女人用的。  汉朝年轻的大将军霍去病攻占匈奴西域的焉支山后,匈奴人都哭了:失我焉知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知山产胭脂,匈奴女子没胭脂用,男人们都看不到美女了,当然难过。  先秦时期,宫中妇女已开始白粉敷面。最早的粉是大米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从“米”,从“分”。最早的面霜则是用动物油脂,蜂蜜以及其它材料制成的。粉里面经常用到铅,所以又叫“铅粉”。 胭脂古时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  口红的诞生也不晚。鲜红的朱砂最早“吻”上樱唇。以朱砂研磨的红色颜料可以饰颊,拌上动物油脂使之凝结,即滋润皮肤,又能妆点色彩,且不易脱落。3000年前唇妆习俗出现于黄河流域。宋人高承所著《事物记源》中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之说,不难看出至秦代已有人用修画眉毛,涂搽腮红的方法来化妆了。在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的西汉墓中,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放在漆匣中的朱砂唇脂实物。  眉目传情,眉眼的化妆向来不可或缺。古代女子画眉用黛,黛是一种青黑色矿石,脆软易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墨”一类。《红楼梦》中有这样的话:“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其中品种最名贵的叫做“螺子黛”,最早出现在汉魏时期。关于“螺子黛”,有这样一个故事:  隋炀帝下江南巡幸江都,特制龙舟凤舸大船,每条船上特别挑选1000名高挑美丽的女子执桨划船。一次扶着一个美女的肩膀登船时,发现她特别温婉美丽。打听到美女名叫绛仙,就老站她身边不动窝。其后这位划船女就成了婕妤,被纳入后宫。这位绛仙姑娘善画长蛾眉,因为这番机遇,所有的船女都效仿画蛾眉。绛仙姑娘入宫后待遇比别的妃嫔优越,每天得到大量画眉材料——“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  每颗十金的进口货,普通人家的女儿哪里随便用得起?  其实,烧焦的柳枝也能画弯弯蛾眉。至不济,像喜儿那样的穷孩子也可以刮点锅底灰,细心描绘一番也可以有模有样。  梳妆台上不可或缺的镜子何时现身的呢?据载春秋时期,美女西施已懂得以水为镜来梳妆打扮;殷人已出现了铜镜梳妆打扮的记载;到汉代,各种铜镜已成为妇女梳妆打扮的常用工具,汉代贵族妇女的奁盒(梳妆匣)中还装有假发、梳篦、毛刷和胭脂粉等化妆用具及用品。  爱美之心谁没有呢?何况“修容”还是中国人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所以随着美容产品的丰富,美容事业纵贯古今,几乎从未有过衰落。而小小的胭脂水粉,甚至能够成为产业,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扬州。  “扬州脂粉”自古有名。康熙皇帝南巡扬州,还特地带回宫一批脂粉呢。1915年,扬州名牌“谢馥春”鸭蛋粉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成为中国最早获此殊荣的化妆品名牌。  脂粉中的文化  跟现代的集约化工业化生产不同,古代的胭脂水粉不仅用料天然,工艺也简单环保,有些甚至显得浪漫,所以常会打动文人墨客。陆况《抱散集》中介绍了一种古时江南女子做脂粉的方法:采摘梅雨季节的花蕊,阴干,加香脂,做成绿绒膏,匀染脸颊,颜色绝美。  且不论这个绿绒膏擦脸蛋有多漂亮,单是它的制作过程就香艳若此,怎不叫人心生向往?  从古至今,女人与胭脂水粉的关系非同一般,“粉黛”“脂粉”甚至成了女人的代名词。古代装脂粉的盒子,叫做“奁”,“妆奁”。妆奁里出来的不仅有香艳,也有数不尽的诗文。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等等。《开元天宝遗事》有这样的记载,著名的胖美人杨贵妃很怕热,夏天出很多汗,“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因为涂抹太多脂粉,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还香喷喷的,难怪受宠。  因为脂粉与美丽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自古以来,男人都喜欢送脂粉给女人。《西厢记》里张生抛弃莺莺后,差人送的告别礼物里就有“花胜一盒,口脂五寸”。比较省事的方法是给钱,喜欢什么让女人自己去买,叫作“脂粉之资”。史载唐玄宗封杨贵妃三姊妹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每人每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天子出手的豪阔证明杨家三姐妹傍对了大款。

3,女人用的胭脂是哪个朝代哪个民族发明的?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有关唐代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在当时的笔记小说中也有述及。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犹如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在说法上有些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唐代以后,尽管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不衰。辽代妇女的红妆,虽不见于文载,但实例却屡有发现。如考古发掘报告所记,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所绘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反映了当时的风尚。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由于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学生纷纷祟尚素服淡汝,才改变了这种妆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