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心法,求太极拳内功心法
本文目录索引
1,求太极拳内功心法
所谓太极拳内功心法其实就是只太极拳的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 用于初级阶段,或者是练功开始的前几分钟。取平时缓慢的自然呼吸,逐渐用意引导把胸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不停顿,不默念,要求均匀、细长、缓慢。 导引运气法: 用于第二阶段。练功开始,口对会阴方向细长吐气,随着吐气身体慢慢下降,降到两膝发酸为度,用意引导气由会阴降到大腿、膝关节、小腿、脚心,吸气时由脚心再返回会阴,周而复始,令气运行。
抓闭呼吸法: 运用于中级阶段,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可接练本法。这种呼吸法从操作过程来讲也称之谓吸、贴、抓、闭呼吸练功法。采取站式,在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吐气时把气引导到脚心,呼吸停顿一下,停顿后吸气,引气上行经两小腿、膝关节、大腿、会阴、尾闽至命门;随吸气的同时,两手用力紧抓(握拳),两脚十趾扣地不放;舌尖轻贴于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停豌(闭住),停顿后随呼气再将气慢慢顺原路线送回到脚心。手指、脚趾放松,全身放松,如此周而复进行。本呼吸法是一种内呼吸法,不介意口鼻呼吸。又因这种呼吸法较猛烈,抓闭时间不宜过长。抓闭停顿时间也要随着锻炼的时间加长而延长。
2,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急求。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
“没功夫,
技巧也是空的;
功夫不出,
什么技巧也不顶用,
关键是出功夫。
”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
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
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
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
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
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
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
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
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
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
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
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
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
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太极拳内劲
在内不在外,
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
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
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
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
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
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
线,
在不同情况下,
能快能慢,
空间路线可长可短
(通常是走圆弧形)
,
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
均可整劲骤发。
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
练时运劲柔和,
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
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正如《拳经》曰:
“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
”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
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
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
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
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我们再看看武
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
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
化的配合是指对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武术技击动作的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
行,同时到达一定部位。太极拳的内劲,正是按照这一劲力原理,通过由内及外的训练培养
出来的,它不同于外家拳由刚硬、直出、快猛、吐气开声等训练方式而获得的劲力。太极拳
是由缓慢、轻松、柔和、曲旋,并通过走螺旋、划圆疑难、腕缠丝、胸腰伸长叠化而由内到
外产生劲力。
太极内劲特别注重内中意识的锻炼,
主张
“用意不用力”
,
意念神经的指导又有
独特的运行路线,再配以肢体的圆运动,练就一种混圆一体的圆匀力场。活动在这个圆匀力
场内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凹不凸的太极体,且是应付一切外来侵入的变化无端的圆形体。时时
慢练心悟,突出以柔化、借力、粘走化发的攻防意识,形成以棚、履、挤、按、采、挒、肘、
靠、进、退、顾、盼、定为主要特色的劲路,加以灵活多变的和、眼、身劲、步的同步习练,
从而显示出太极拳独到的攻防技击特色。
太极拳内劲中的刚发,
是在得机得势时,
即
“中实”
之后的突发,
这时内劲的来源是靠后足蹬地的反作用力推动整体,
在后足蹬地发内力的瞬间,
后胯往下坐,前腿膑骨向前指,前脚猛然往下一沉,压缩横膈腊膜,使腹腔突然膨胀,肚皮
绷紧,好像一在块石头落入水中,一下子把水溅物很高。要求小腹突然一震,腰部用力,这
时是力由脚起,集中于腰肾,意念经脊骨、膻中,再经肩井布于两膊,达于手指。这样发力,
实际上是在瞬间调动和集中全身各处潜在的强大的内功力量,恰好对准其被引化落空的不平
衡处,
如激光冲射出去,
这种高压式的内劲功力,
是无坚不摧的。
发劲时必须做到沉着松净,
专注一方,腰脊用力,前腿弓,后腿蹬,脚趾抓地,上下相随,完整而富有弹性,即将全身
所蓄之戏一呼即出,由脚而腿而腰至于肩、肘、手,疾似电掣,三节齐到力增加。在懂得原
理后,我们在平日的行功走架以及推手锻炼时,就必须遵照上述原理,反反复复多次练习,
由运劲、发劲,节节贯串地把刚劲练熟,有意识地整体行动。学发劲也吊慢到快,由快到熟,
由熟到随必所欲。太极拳除适时的刚发外,更多的是以小力胜大力,以慢胜快。它的柔化原
理,即以柔克刚过程也就是一种灵活、轻便、敏捷而力整的内劲的体用。固然这种内劲力度
不一定要强大于对方之力,甚至比对方力小,但运用太极原理和技巧,可以击倒对方而达到
制胜之目的。太极拳手与对方接手时,总是先用比对方弱小的力去棚住,然后顺着对方力的
方向粘化。这样既不引起太大的反作用力,又能借对方之力,运用合力来打击对方。通常用
手、腕、小臂去搭接对方。通过极为灵敏的反应,用手缠丝,臂腕转动、滚卷,粘随上对方
拳脚,顺其力进身。一般是塌腰、收腰、坐胯、转脚,在对方刚猛、短骤之力将尽时,我迅
速发力反击。反击时,我迅速发力反击。反击时的特点是大接触对方身体后开始伸臂发劲,
而发劲则是在与对方相接触时刻制敌,力不是瞬间快发快收,而是要使对方身体产生倾斜换
重,这种柔运骤发随即柔运的特殊劲力能使对方陷入我的控制之中。与此同时自身是以分清
虚实和重心偏移不来产生偏心力矩作为力量源泉。
也就是说,
太极拳的虚实一定要掌握分寸,
虚实变化产生重心移动这是产生动力的基础。上面所述的前弓后蹬发劲要快,始终注意自身
重心下降和平衡,这样就是靠两脚的移动,随时地变换虚实,并协调身、手等各部位,以保
证身体平衡和偏心力矩打击对方。
培养太极拳内劲是平时日积月累不断地锻炼而逐步提高的,
具体训练方法是中各自师传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成功经验,明白和掌握其中的力学原理,
先从盘架子入手,掌握呼吸、意念与呐劲的直接关系,认识它们三者缺一不可的重要性。再
花时间下气力,按照上述体会,遵循太极拳法则,选择个别动作,逐个逐个认真练习,练出
功力来,切莫囫囵吞枣。现流传陈发科先生所传的缠丝抖劲就有三千多个动作,相传张三丰
之徒“武当七子”之一的宋远桥之后人所承袭的太极拳法是一个架式一个架式地单独练好,
不像现在的一套流水线套路,
世称
“三世七”
。
这都有助于我们提高太极拳的训练水平。
同时,
加强推手练习,多做发力训练,把太极拳技艺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内功心法-打坐,就是坐桩。对于调理内气,更加深刻的理解陈氏太极拳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陈瑜先生传授给我的打坐内功共有六个动作,每个至少要做五分钟,我从今年正月
初三开始练习,目前一周多的时间里,感到手掌发涨,好象手掌过敏似的,非常涨,师父讲
这是刚练的正常现象。
今天早晨,
我问师父如何结合周天开合,
来加意念使气在身体中循行。
师父讲,现在阶段还不到时候,因为你还控制不了气的运行轨道,而且,把气调起来,却下
不去,气总在胸中横着,对身体和以后进步反而不利。只要强调气沉丹田就可以了。下面,
我来转述一下本套打坐内功修炼法。
预备式:
自然盘腿坐下,可以是床和垫子,不要太硬。上领下沉。两手自然放在膝盖上。耳听身
后,两眼可以微闭。用鼻尖吸气,用嘴唇吐气。舌尖要抵上齿龈,上下牙齿微闭,嘴唇不要
张开吐气,要微闭,似闭不闭,气从齿逢和唇逢间被徐徐吐出。如果两眼要睁开,则吸气时
候,加意念,目光内敛,呼气时候,目光放长,放远。注意头顶向上的领劲,腰不可以塌,
但是,必须注意气沉丹田,这样过几分钟,洗心涤虑,平静安舒,就可以往下进行了,我的
感觉是,只要一坐下,按照要求去做,一呼一吸就有气感了。
第一个动作,两手合十。
这个动作看上去非常简单,就是盘腿坐在那,两手合十在胸前,象菩萨或唐僧在念阿密
佗佛。其他身体各部位要求和预备式一样,但是,外静而内动。两手合十,五指微分开,吸
气时候,中指向上领劲,呼气时候,五指向下钩,加意念,往下抓,沉,钩劲,要注意气的
下沉,两手心要空。从外型上看,好象人坐在那里什么也没有动,实际上,内动十分明显。
两手合十时候,两肘一定要朋圆。这个动作至少要做五分钟以上,师父讲“时间越长越好,
一定要注意头顶的上领,不要让腰断,塌,要拔,丹田气要沉。还有,从外表上看,人在那
里是静止的,主要是内动,加意念的内动。
秘传太极拳内功
(
一
)
丹田内转法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丹田内转
,
从武术和劳动角度来说
,
它是使人体产生
松活弹抖型的爆发力的太极内功;而从养生健身角度来说
,
它又是“炼精化气”
、
“还精补脑”
的重要养生功法。
古往今来
,
人类在不断探索健康长寿的方法。那么养生大道最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炼
精”
。没有“炼精”的功夫
,
也就谈不上“化气”
、
“化神”和“还精补脑”
。当然炼精也离不开
真气的带动。
炼精、
化气是相辅相成的。
但炼精毕竟是养生的筑基功。
梁代医学家陶弘景云:
“养生之道
,
以精为宝。
”
《性命圭旨》把炼精列为“首关”
,
有云:
“初关炼精
,
为动静兼用之
功。
”
一些炼功的人往往只讲练气、
养气、
运气等等
,
而很少谈及炼精之法。
无精
,
气从何而来
触及到“精”字
,
也是多讲“保精”
、„陪精”
、
“戒欲”
、
“节欲”
、
“禁欲”
、以及“上士分床
,
下士异被”等控制性生活诸法。只讲“节流”
,
不讲或很少讲“开源”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值
得探讨的课题。
何谓精这里讲的精是指人体的内分泌腺特别是性腺的分泌物
,
即激素
(
荷尔蒙
)
。
这种激素
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
,
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各处
,
以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组
织器官的活动。按“炼精化气”的原理
,
它可转化为真气
,
顺经络循环到身体各处
,
充盈周身
,
维持和增强人的生命力。
这种激素过多或缺乏
,
都会引起各种疾病。
产生这种生命要素的主要
部位在丹田
,
即小腹。
丹田
,
向来是为养生家所重视。道家养生家认为丹田是练功的“根”
,
为“安炉立鼎”炼
金丹的地方。
《黄庭经》的“黄庭”二字即指此处
,
认为此处是“积精累气”之所。
《胎息经》
很多 自己百度经验看去 复制不去啊
3,求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太极拳本身就是功,动作只要严格按照要领做好,做标准,同时呼吸自然,本身就已经是在练功了.所谓心法就是松/静/圆/自然,你妄自把拳和功分开是不对的,说明你没有真正的明师来教,练了两年了还不知道太极拳到底是什么东西.你是对照光盘或者是跟什么锻炼身体的老人练的吧.这样的练法不是在练太极拳,只是在练太极操而已.如果只是为健身,活动活动总是没错的,无害,要练想出真东西,那还是得找真正的明师来传授.所谓"真功需口授",真功夫不是网上一句话两句话就能教给你的.
4,请提供太极拳完整内功心法
太极经典有很多,现在提供第一典籍。
太极拳论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5,太极拳的内功心法谁有啊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恒心,细细地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愈有兴趣甚至形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平时要在出动时,心里应如何作想,如何形态,如何神气,如何出手若无所为而又有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一个主观的定见,那就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其应用方面,全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 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乙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太极拳所讲的柔软,是指的周身均匀,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击上所需要的柔软,而不是脚翘得特别高,腰折得特别弯,这样失掉了灵感性,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软。因为这些不合生理的柔软,只是好看而已,但在技击和健身方面,都没有什么好处的。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哪些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 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否则非太极拳功夫。松软沉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 凡是一举一动,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无论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找上下相随,是初步之练法。找轻灵绵软,是中乘之功夫。找虚无所有,才是最后的研究。盖轻灵仍有物也,如到虚无则无物也,则一切无不从心所欲,以达通玄通妙之境界。太极拳之虚无气势,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如遇刚劲来犯,可以使其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之地。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称神拳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测度之处,故称之为神拳。每练功夫,要细细的体会功夫中的精微奥妙。这种精微奥妙,是在思想之内心而不在手势之外面,所乙太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须缓慢,必须稳静,如不缓慢稳静,就悟不出去,悟不进去,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道。学者须特别注意。
6,太极内功心法怎么练?
太极的内功心法是一种呼吸吐纳的方法,用于调整呼吸,锻炼肺活量,使身体可以更耐少氧环境,将血液溶氧量和氧气的利用率提升,可以在快速运动中更加自如,因为不怕缺氧.你想只靠内功心法来使自己成为大师是很难的,外功必须练.所谓"拳架为体,散手为用",体用如一才是高手。
内功心法只是一种呼吸吐纳的方法,用于调整呼吸,锻炼肺活量,使身体可以更耐少氧环境,将血液溶氧量和氧气的利用率提升,可以在快速运动中更加自如,因为不怕缺氧.你想只靠内功心法来使自己成为大师是不可能的,外功必须练.所谓"拳架为体,散手为用",体用如一才是高手,没听说过单靠心法就能怎么怎么样的.学了某一种心法就横扫武林,这样的事只能出现在小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