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本文目录索引
- 1,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 2,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 3,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 4,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具体表现有哪些
- 5,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 6,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 7,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 8,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1,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 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扩展资料: 成因 1、东南信风减弱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2、地球自转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 地球自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球自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球自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厄尔尼诺现象
2,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于位于赤道附近东太平洋南美沿岸的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一种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圣诞节前后,所以当地人成为“圣婴”(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徙。上世纪80年代之前,厄尔尼诺这种现象并不常见,但之后,其发生的频数和强度明显增加。 “厄尔尼诺”这一名称来源于西班牙语,是“圣婴”的意思。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尔尼诺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厄尔尼诺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于是惨受其影响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后来,该词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的东太平洋海面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由于东太平洋大面积水域水温升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及信风,导致气候出现反常。 对于厄尔尼诺的成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大多科学家认为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自然因素。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二是人为因素。即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排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候变暖,这可能也是赤道暖事件剧增的原因之一。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人类在气象科学上取得的进步,人们在60年代已经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当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当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的温度也会异常降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太平洋沿岸,其基本特征就是太平洋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水位上涨,形成一股向南流动的暖流。这股暖流使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海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就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使得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却又降雨过多形成涝灾。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并非只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是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一些环太平洋的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厄尔尼诺使南半球气候变得更加干热,而使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对于厄尔尼诺这种现象,又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这种现象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厄尔尼诺的出现并非是没有规律的,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基本上每隔2~7年就会出现一次。 厄尔尼诺发生时可分四个阶段,即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一般情况下,其历时一年左右,当海水温度发生变化后,大气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厄尔尼诺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减少。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的,而这些通常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都会出现。由于我国的夏季风较弱,而且季风雨带又比较偏南,基本上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而在强厄尔尼诺发生后,这种干旱和高温的程度会加剧。 厄尔尼诺还会使我国南方降雨增多,使南方地区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尤其是在1998年发生的一次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影响因素之一。此外,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暖冬的年份,也常常发生在厄尔尼诺出现之后。
3,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为更加充分地反映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整体状况,目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业务上主要以NINO综合区(NINO 1 + 2 + 3 + 4区)的海温距平指数作为判定厄尔尼诺事件的依据,指标如下: NINO综合区海温距平指数持续6个月以上≥0.5°C(过程中间可有单个月份未达指标)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若该区指数持续5个月≥0.5°C,且5个月的指数之和≥4.0°C,也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扩展资料: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厄尔尼诺现象
4,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具体表现有哪些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以下表现。 1、风向变化和海温变化。 2、气压变化。 3、海平面高度变化和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 4、旱涝反常。 5、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 6、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 扩展资料 中国厄尔尼诺现象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厄尔尼诺现象
5,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或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现象属于一种准周期气候变化,影响范围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 早期学者以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南方振荡这两种现象各自独立,但之后的研究渐渐阐明其关系、是一体的两面,故以厄尔尼诺-南方振荡现象称呼,学界一般通用缩写ENSO。
6,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El
Niño)或译
圣婴现象
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目前科学家确认此现象与另一南方振荡现象彼此紧密相关,故合称
圣婴-南方振荡现象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学界一般简称
ENSO
。
东太平洋渔民很早便发现每隔数年,该地的海水就会异常升温,一带的渔民用以西班牙语称呼此种异常气候为“El
Niño”(音译:厄尔尼诺)意为“小男孩”或“圣婴”,因为此种气候现象通常于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相反的现象称为“La
Niña”意为“小女孩”,或译作“反圣婴现象”。
海水变暖的范围主要为太平洋东部与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7,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这些地方的气候较以往变化很大: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一向少雨的地方却洪涝成灾。
8,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为“圣婴”)这个名称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秘鲁沿岸的渔民中间,指季节性的 向南流动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常他们捕鱼时向北流动的冷洋流,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如 今,厄尔尼诺不再指局地性的洋流的季节性变化,而是指ENSO现象中的一部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指的是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大气和海洋循环变化的一种现象。厄尔尼诺指中东太平洋地区海 洋表面异常增温并与低层大气相互作用,它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天气影响。与之相对应,自1985年起,中东 太平洋地区海表异常变冷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小女孩)。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 四年的时间。
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 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
可是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强耦合事件的例子。大气环流(风)施加于海洋的应力是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来自海洋的热量,特别是蒸发作用对大气环流有极大的影响。
厄尔尼诺的简化模型表明了能量在海洋中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波动的作用。在这个简化模型中,海洋中的被称为罗斯贝波的波动,从赤道附近的异常暖的海面向西传播。当它达到海洋的西边界时会被反射成一种不同的波,称为开尔文波,这种波向东传,它起着抵消或改变原来的暖海温距平符号的作用,并引发降温事件出现。整个厄尔尼诺事件中这半个循环所需时间是由这些波传播的速度决定的,它大约需要2年。
这一现象本质上由海洋动力学驱动,与之相应的大气变化是由海表面温度确定的(反过来大气的变化会加强海洋温度分布型),而海表面温度分布是由海洋动力学决定的,因而用上面的简化模型表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质上是可预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