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的俗称是什么?,鸢的俗称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鸢的俗称是什么?
鸢的俗称是老鹰。
属于鹰科的一种小型的鹰,有长而狭的翼,分叉很深的尾,薄弱的喙,两足只适于攫取昆虫和小爬行动物,也吃腐食烂肉,以善于在天上做优美持久的翱翔著称。
鹰科(Accipitridae)鸢亚科(Milvinae)、白尾鸢亚科(Elaninae)、蜂鹰亚科(Perninae)多种猛禽的通称。典型的鸢,体较轻,头小,脸部分裸露,嘴短,翅和尾狭长。许多种类见于全球的温暖地带。有些鸢以昆虫为生;另一些种类主要食腐肉,但亦吃齧齿动物和爬虫类;还有少数种仅吃蜗牛类。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後翅向後成一角度而滑翔。有几种鸢姿态优雅如燕隼。
真鸢(鸢亚科)喙较狭窄,上腭边缘呈波浪形。典型种如赤鸢(Milvus milvus,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中东)及黑鸢(M. migrans),或称黑耳鸢,分布于旧大陆大部分地区,均体大,体长约55公分(22吋),颜色发赤(黑鸢色较深),头部稍有条纹,翅长而有角,凹形尾。栗鸢(Haliastur indus, 即婆罗门鸢;属鸢亚科)分布于印度至澳大利亚东北部;除体前部白色外,馀为红褐色;吃鱼和垃圾。澳大利亚的鵟鸢(Hamirostra melanosternon, 即黑胸钩嘴鸢;属鸢亚科);体大,胸黑,主要吃野兔和蜥蜴,亦吃鸸鶓卵,据报导能将石块掷到卵上以打碎其壳。
2,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是写哪个季节的诗?
春天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3,鸢指的是什么动物
鸢是一类小型猛禽的通称。又名“老鹰”、“老鸢”、“黑耳鸢”、“鹞鹰”,拉丁学名为Milvus korschun。鸢类属隼形目、鹰科、鸢亚科,共有5属8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是一种常见的留鸟。 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後翅向後成一角度而滑翔。有几种鸢姿态优雅如燕隼。鸢体长55~67厘米。 鸢类上体及两翅的表面,几乎全为纯暗褐色。头顶至肩部各羽贯有黑褐色羽干纹,翼上覆羽大都缀有棕白色行端。尾部呈叉状,与其它猛禽有明显差别,尾羽呈土褐色,并有黑褐色的横纹。耳羽几乎呈纯黑褐色,颊、颏及喉部均为灰白色,并有褐色羽干纹。下体其余部分为棕褐色,稍缀有褐色花纹。眼部和嘴部呈暗褐色,蜡膜及脚、趾为黄色,爪为黑色。 鸢通常栖息于山丘岩石的表面和山谷间的树木上,几乎各种生活环境都能见到。喜在高空滑翔成圈,视力敏锐,一旦看到地面上的猎物就毅然冲下。有些鸢以昆虫为生;另一些种类主要食腐肉,但亦吃齧齿动物和爬虫类;还有少数种仅吃蜗牛类。 扩展资料: 鸢的分类 1、真鸢 真鸢(鸢亚科)喙较狭窄,上腭边缘呈波浪形。典型种如赤鸢(Milvus milvus,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中东)及黑鸢(M. migrans),或称黑耳鸢,分布于旧大陆大部分地区,均体大,体长约55公分(22吋),颜色发赤(黑鸢色较深),头部稍有条纹,翅长而有角,凹形尾。 2、栗鸢 栗鸢(Haliastur indus, 即婆罗门鸢;属鸢亚科)分布于印度至澳大利亚东北部;除体前部白色外,馀为红褐色;吃鱼和垃圾。 3、鵟鸢 澳大利亚的鵟鸢(Hamirostra melanosternon, 即黑胸钩嘴鸢;属鸢亚科);体大,胸黑,主要吃野兔和蜥蜴,亦吃鸸鶓卵,据报导能将石块掷到卵上以打碎其壳。 4、燕尾鸢 燕尾鸢(Elanoides forficatus)见于新大陆,属于蜂鹰亚科;体长(包括长的叉形尾)约60公分(24吋),体黑白两色;在南美东部热带地区最常见,但也见自中美至美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鸢
4,鸢是什么动物
鸢又叫黑鸢、老鹰、鹞鹰等,是中型猛禽,体长54—69厘米,体重684—1115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蜡膜和下嘴的基部为黄绿色;脚和趾为黄色或黄绿色,爪为黑色。上体为暗褐色,颏部、喉部和颊部污白色,下体为棕褐色,均具有黑褐色的羽干纹,尾羽较长,呈浅叉状,具宽度相等的黑色和褐色相间排列的横斑,是它与其他猛禽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之一。另外,它在飞翔时翼下左右各有一块大的白斑。
鸢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日本,一直到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我国全国各地皆有分布。鸢在全世界共分化为8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其中东亚亚种的分布范围几乎遍及我国大陆以及台湾和海南岛,是我国猛禽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亚种, 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为夏候鸟,在内蒙古、辽宁、北京、河北为夏候鸟或者留鸟,在其他地区均为留鸟。但各地均不常见,在黑龙江、吉林则较为罕见。另外一个亚种为印度亚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的部分地区,此外还偶见于福建的福清,是罕见的留鸟。鸢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鸢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也常在城郊、村庄、田野、港湾、湖泊上空活动,偶尔也出现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和林缘地带。白天活动,常单独在高空飞翔,秋季有时也呈2一3只的小群。飞行快而有力,能将尾羽散开,像舵一样不断地摆动和变换形状以调节前进的方向,很熟练地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升入高空和在高空中进行长时间的盘旋。有时在高空翱翔时,将两个翅膀平伸不动,如同悬挂在空中一样,所以在农村中,人们常常利用这一特点,将鸢的尸体或者仿造的模型挂在高高的篱笆上,用来吓唬来到田地中偷食的麻雀等小鸟。此外,我国民间的风筝也有很多作成鸢的样子,并且取名为纸鸢,在风和日丽的春秋季节,放到高高的蓝天之上,使风筝就象鸢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为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鸢在翱翔时也经常边飞边鸣,鸣声十分尖锐,如同吹哨的声音,很远即能听到,近闻又如马嘶一般,令人听过之后就难以忘怀。性情机警,视力也很敏锐,在高空盘旋时就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活动的动物。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野兔、鱼、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家禽和腐尸,是大自然中的清道夫。当发现地面的猎物时,立即迅速俯冲直下,扑向猎物,用利爪抓劫而去,飞至树上或岩石上啄食。如果食物较少,其忍耐饥饿的能力也很强,可以20多天不进食。
繁殖期为4一7月,雄鸟和雌鸟常在空中追逐、嬉戏,交尾也在空中进行。我国古代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人猎杀了一只鸢,煺毛开膛之后刚刚放进乘满沸水的锅里准备烹煮,不料这只鸢的配偶却从天而降,径直扑到了锅里,表示了忠贞不虞的爱情。这虽然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鸢的配偶一旦形成,也的确比较固定。它营巢于高大的树上,距地高多在10米以上,也有营巢于悬岩峭壁上的。巢呈浅盘状,主要由干树枝构成,结构较为松散,里面垫以枯草、纸屑、破布、羽毛等柔软物,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营巢活动。通常雄鸟运送巢材,雌鸟在巢上筑巢。每窝产卵2一3枚,形状为钝椭圆形,颜色为污白色,微微缀有血红色的点斑。由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38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时被有白色的绒羽,侧身躺卧,勉强能抬头,眼睛也仅能睁开一条小缝。由亲鸟共同抚育42天后,雏鸟才能飞翔。
5,鸢是什么?纸鸢是什么?
1、一类小型猛禽的通称。鸢类属隼形目、鹰科、鸢亚科,共有5属8种。 鹰科(Accipitridae)鸢亚科(Milvinae)、白尾鸢亚科(Elaninae)、蜂鹰亚科(Perninae)多种猛禽的通称。典型的鸢,体较轻,头小,脸部分裸露,嘴短,翅和尾狭长。 2、纸鸢是指风筝,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扩展资料: 风筝被称为纸鸢的原因: 鸢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鸟,古代的风筝主要是模仿鸢的形状做的,与古代的火箭一样主要用于军事领域来传信号用的。因是用纸做成的所以就叫纸鸢 五代李郑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来在鸢首用竹为笛,让风吹入笛子,,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因此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风筝的起源: 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称为鸢。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鸢 百度百科-鸢 百度百科-中国传统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