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爱因斯坦的预言,爱因斯坦7个预言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爱因斯坦7个预言是什么

1、光线偏折 光只不过是沿着时空传播,然而只要有质量,就会有时空弯曲,光线就不是直的而是弯的。质量越大,弯曲越大,光线的偏转角度越大。 2、水星近日点进动 一直以来,人们观察到水星的轨道总是在发生漂移,其近日点在沿着轨道发生5600.73″/百年是“进动”现象。而根据牛顿万有引力计算,这个值为5557.62″/百年,相差43.11″/百年。 1916年,爱因斯坦在论文中宣称用广义相对论计算得到这个偏差为42.98″/百年,几乎完美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现象。 3、引力钟慢 广义相对论中具有基石意义的等效原理认为:无限小的体积中均匀的引力场等同于加速运动的参照系。而在引力场中引力势较低的位置,也就是过去我们所学的离天体中心越近,引力越大,那么时间进程越慢,物体的尺度也越小。 4、引力红移 从大质量天体发出的光(电磁辐射),由于处于强引力场中,其光振动周期要比同一种元素在地球上发出光的振动周期长,由此引起光谱线向红光波段偏移的现象。只有在引力场特别强的情况下,引力造成的红移量才能被检测出来。 5、黑洞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计算得到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质量大到一定程度,引力将把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并产生奇异的现象。这种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巴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6、引力拖曳效应 一个旋转的物体特别是大质量物体还会使空间产生另外的拖曳扭曲,就好像在水里转动一个球,顺着球旋转的方向会形成小小的波纹和漩涡。 7、引力波 爱因斯坦在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后,又进一步阐述引力场的概念。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显示出引力是“超距”的,比如太阳如果突然消失,那么地球就会瞬间脱离自己的轨道,这似乎是正确的。但爱因斯坦提出“引力”需要在时空中传递,需要时间,质量的变化引起引力场变化,引力会以光速向外传递,就像水波一样,这就是“引力波”的由来。 扩展资料: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获奖者,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 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证明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产物。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则发现,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看不见的、质量极大的天体控制着周边恒星的轨道,目前对这个天体的唯一解释就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颠覆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他的方程式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大质量的天体会使空间弯曲、时间减慢,一个超大质量的天体甚至能吞噬光线,从而形成一片“绝对黑暗”的空间,这就是黑洞。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本人并不相信黑洞真的可以存在。 参考资料:中新网-科普:他们“看到”了黑洞——解读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

爱因斯坦7个预言是什么

2,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什么新的现象?

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两种新的现象,其一是强大的引力会导致恒星光谱向红端移动;第二是引力会使光线偏折。这两个预言后来都得到了证实。特别是1974年9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泰勒等人发现,一个以每秒200转左右的速度自转的中子星和它的伴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绕行,公转周期只有0.323天,它们因引力波的作用而逐渐损失能量,相互旋转一周所花的时间每10年就要减少4s,或者每年相互靠近约1cm,观测结果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符合。泰勒因此而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3,爱因斯坦三大预言

第一: “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 第二:时空扭曲理论: 由于重力的作用 ,(例如)地球这样大质量的物体在时空构成的框架结构中的存在本身,就会使时空框架发生扭曲。通俗地说,时空框架就像一个床垫,而地球就像放在床垫上的一个小钢球,钢球使床垫凹陷成一个“小酒窝”样子的坑。 第三:地球这样的大质量物体在时空结构中的转动,会使时空结构与它一起运动。就像一个落入篮筐的篮球,在筐中转动时也带动篮筐一起运动。这两个预言构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18年,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中提出了新的时空理论,并预言由于重力的作用,行星、恒星或黑洞等大质量物体在自传的同时会造成周围的时空随之旋转,产生龙卷风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