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曲谱,《梁祝》小提琴独奏谱
本文目录索引
1,《梁祝》小提琴独奏谱
由陈刚、何占豪作曲的《梁祝》小提琴独奏谱,如下: 扩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 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2,梁祝完整曲谱
钢琴谱《梁祝》简化版带指法 http://www.popiano.org/piano/soft/8650.htm梁祝(多个简化版) http://www.popiano.org/piano/soft/293.htm适合初学者弹奏的《梁祝》 http://www.popiano.org/piano/soft/8474.htm梁祝(图片) http://www.popiano.org/piano/soft/40.htm梁祝 http://www.popiano.org/piano/soft/17340.htm适合初学者的《梁祝》 http://www.popiano.org/piano/soft/15372.htm适合初学者的《梁祝》新加指法 http://www.popiano.org/piano/soft/14840.htm蝴蝶恋(《梁祝》选段) http://www.popiano.org/piano/soft/828.htm梁祝 http://www.gangqinpu.com/html/1053.htm梁祝-简易版 http://www.gangqinpu.com/html/4361.htm梁祝 - 梁山伯与祝英台 http://www.gangqinpu.com/html/49.htm其中有很多诸如“适合初学者的”和“简易版的”
3,电子琴梁祝简谱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刚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获得成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此后,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历经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 以下是《梁祝》电子琴简谱:
4,梁祝电子琴五线谱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刚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获得成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此后,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历经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 以下是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改编的电子琴曲谱。
5,梁祝电子琴演奏谱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刚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获得成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此后,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历经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 以下是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改编的电子琴曲谱。
6,渴求带指法的《梁祝》钢琴谱(五线谱)
五线谱: 相关介绍: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扩展资料 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鲜有作品问世。有人说这首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7,《梁祝》的歌曲简谱
简谱如下: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了响应当时国内倡议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家传户晓的题材,吸取了当时甚为流行的同名越剧曲调,将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会”和“坟前化蝶”等重要,情节套进了西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发展部及再现部。 这首作品的创作无疑是遵命于共产主义的集体创作精神,但观乎两位作曲者在这三十多年内的创作发展,“梁祝”的成功,谁也沾不了谁的光彩。由于出身于越剧二胡演奏家,何占豪对於中国的传统音乐极为熟悉,自“梁祝”以后,他的其他作品只能说是旋律流畅美丽,其他方面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突破,而且每一首乐曲几乎都脱离不了《梁祝》的框框,什么《莫愁女》、《孔雀东南飞》、《乱世情侣》等等,全部是以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为题材。陈钢的作品也是乏善可陈,这三十年来,他的作品中,用民歌改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占了大多数,而且几乎全都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但由于他的和声语言极其华丽流畅,很多作品本身的缺点也被这些掩盖过去了。 换句话说,《梁祝》的成功是因为有何占豪的旋律和陈钢的和声,缺一不可。两位作曲者在八十年代初起都将此曲改编改写了数遍。首先是陈钢将乐曲的配器整理,往后再改编了一个钢琴协奏曲的版本。何占豪因此而大为光火,还公开表示否定所有未经他许可的改编版本。然而他后来却为香港中乐团将此曲改为高胡协奏曲。除此以外,他还有将此曲编为琵琶协奏曲,由上海民族乐团制成录音,他曾携儿子去香港用小提琴与民族乐团合奏此曲。后来,又改编为古筝协奏曲,在国内也演出过。其它改编的版本或演奏形式就数不胜数了。 拓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其中,《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