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 1,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 2,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有哪些
- 3,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 4,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并从不同角度论述我国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 5,在生活中怎样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大家从生活细节出发,思考一下怎样实现生态文明?
- 6,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 7,什么是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何意义
- 8,何谓生态文明?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文明的内容如下: 1、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2、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3、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贯穿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扩展资料 战略任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1、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节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3、保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4、建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有哪些
1、是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是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 3、是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是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扩展资料 政策方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 途径方式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重要目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3,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 要改善生态环境,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以山西为例,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已明显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山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将造林绿化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每年拿出500万元重奖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近年来山西全省每年用于造林绿化的资金高达近百亿元,造林绿化的成果十分显著。因此,各地政府应提高重视度,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2,完善法规制度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强调了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尽管我国在30余年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 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为此应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要求,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法律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赔偿、责任追究等制度,用法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3,加强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及能源结构 为达到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指标,部分地区曾采取“指标性停电”的做法,例如2010年9月1日,河北安平县政府办公室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有序限电的通知》中规定,安平县将每3天停电22小时。这样的“节能减排”措施给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且易带来其他问题。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应当从优化产业及能源结构做起,一方面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要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更多的采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据一项针对南海北部的勘测显示,那里的可燃冰储存量达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已经完成对可燃冰开采特性的初步研究,如能对其进行科学开采与正确利用,广东将告别能源短缺的日子,迎来能源富足并可向其他省份输出能源的新局面。 4,发展科学技术 我国育种专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从而为减少农作物面积进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发展都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的治理还有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尤为重要。 5,因地制宜,大胆创新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自然恢复为“主”,当然也有需要主动出击,人为修复的时候。例如宁夏西、北、东三面分别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 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若不主动出击,沙进人退,根本保不住现有的绿地。宁夏在长期治沙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独特而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技术, 如用麦草设置方格状沙障固沙造林技术,乔木、灌木、草木结合固沙技术,杨柳树的钻孔深栽造林技术等等。这些正确独特的治理措施使宁夏成为中国少数几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份之一。 6,实事求是,切忌只做表面功夫 说起生态建设,自然会想到植树造林,而有的地方却是“年年种树只见数,岁岁造林仍是零”。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1999-2011年间,全国造林6643.36万公顷,约是40个北京市面积;也有人说:如果按照每年植树节各地上报的数字相加来看, 我们国家把城市街道、公路,甚至江河湖海面积都算上,都已经栽上两遍了。可见那些漂亮的数字中,根本没有几成能够真正代表确实存在的森林。植树造“零”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科学管理,种树时没有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没有采取合适的种植方法,种树后无人管理等因素造成树木成活率低,另一方面则是重视程度不足,仅仅是走形式主义,做表面功夫。在杭州植物园里,有一片“明星林”。
4,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并从不同角度论述我国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在生活中怎样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大家从生活细节出发,思考一下怎样实现生态文明?
生活中如果想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话,大家从细节出发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与领导,比如说我们扔垃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垃圾分类,其实垃圾分类等于是在为我们这个环境延长寿命,也算是我们爱护环境的一种行为,因为在生活中除了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之外,还要保护环境,让这些可回收垃圾再深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智慧去帮助这个城市做一点贡献。
6,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1、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2、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我国资源总体丰富但人均短缺,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平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3、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建设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7,什么是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何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8,何谓生态文明?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
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
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
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
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 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
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
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
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
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
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
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
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
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