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潼关站将出现1996年以来最大洪水,黄河在历史上有哪些严重的水灾

本文目录索引

1,黄河在历史上有哪些严重的水灾?

应该有三四次。最近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为了阻挡华北日军推进,炸毁黄河大坝,使黄河冲向江苏,经由淮河入海,共淹死了几十万人。
黄河改道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奖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
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
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黄河在历史上有哪些严重的水灾?

2,黄河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有哪些

我国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民国22年(1933年)8月10日,黄河陕县站出现洪峰2000m3/s洪水,河南温县、武陟、长垣、兰封、考城5县多处决口,淹及当时的河南、山东、河北、江苏4省30县,受灾面积6592 km2,273万人受灾,死亡12700人。财产损失2.70亿元(为当时银圆)。曹县、巨野、定陶、单县惨遭淹没。徐州环城黄河故堤十余里决开七处。水势一路北流,使濮、范、寿张、阳谷4县尽成泽国;一路南流,侵入安徽之亳县、涡阳,所幸水流略缓,成灾未巨。河北长垣县受灾最重,东起东岸大堤以及庞庄、李集、苏集、程庄,西至县西之青冈、张屯、相如等村,广60里,袤40余里,受灾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九。1933年7、8月间,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其中以冀鲁豫三省灾情最重,受灾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00多万,财产损失2亿多元.国民政府在灾后成立了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对灾区进行急赈、工赈和卫生防疫.尽管这次赈济活动有健全的组织和制度,但由于投入太少,成效甚微.这场水灾救济的失败,既加重了当时中国的农业恐慌,也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在救灾方面的无力和无能.1933年8月,黄河中游干支流发生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造成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决口50余处,淹没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30个县,死亡1.27万人。

原因是其上游土质疏松,无法保持水土。

3,黄河的危害有哪些?

黄河的危害主要是洪水。 黄河上游洪水多发生在9月,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兰州洪水主要来自贵德以上。由于降雨历时长,强度小,加之兰州以上植被较好,草地、沼泽等对降雨的滞蓄作用较强,形成黄河上游洪水涨落平缓,洪水历时较长,洪峰较低,洪水过程线呈矮胖型。 兰州站一次洪水历时平均为40天,最长可达66天,最短也有22天,实测洪峰流量一般为4000~6000立方米每秒。 黄河上游多为峡谷河段,不论洪水大小,一般传播时间变化不大,贵德到兰州约需1.5天,兰州到河口镇约需10.5天。黄河上游洪水到达中下游,一般成为基流。 黄河上游洪水实测资料开始于1933年大水以后,当时在兰州、包头等地设立了水文站。实测最大洪水发生在1946年,兰州站洪峰流量达5900立方米每秒,15天洪水总量65亿立方米。 1981年大洪水兰州站洪峰流量虽然只有5600立方米每秒,但如果没有龙羊峡水库施工围堰挡水和刘家峡水库拦蓄,兰州站洪峰流量可达7090立方米每秒。据调查考证,上游地区最大历史洪水发生在1904年,兰州站洪峰流量达8600立方米每秒。 扩展资料: 灌溉工程 1、内蒙古黄河灌区 中国著名的大灌区之一。其范围西起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东至呼和浩特市东郊,北界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南倚鄂尔多斯台地,包括河套、土默川、黄河南岸灌区。跨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和呼和浩特、包头、乌海3市的19个旗(县、区)。 2、宁夏引黄灌区 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宁夏主要粮棉油产区,也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灌区涉及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陶乐县、惠农县、石嘴山市及中卫县、中宁县、吴忠市、灵武市等4个县(市)的引黄灌溉部分,计12个县(市)和20多个国营农、林、牧场。 3、汾河灌区 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面积分布在汾河两岸,北起太原市北郊上兰村、南至晋中地区介休县洪相村,长约140km,东西宽约20km,西以太(太原)汾(汾阳)公路和磁窑河为界,东以太(太原)三(三门峡)公路和南同蒲铁路为界。 灌区跨太原、晋中、吕梁三市,12个县(市、区)共56个受益乡(镇)的488个村,全灌区控制土地面积205.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6.8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49.55万亩,受益面积约占全省水地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4,预防洪水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5,如果洪水来啦,你们有预防的方法吗?

最近,中国好几处地方遭受水灾,情况较严重,受灾的面积也较大。面对水灾来临,作为灾区的人们要如何自救,才能平安度过灾难呢。今天,本人想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非危机及转移过程注意事项
1.平时的时候,要积累一些水灾的自救方法,如果处在水源较大的地区的居民,则应该在家里常备一些水灾时的自救物品,例如救生衣,或者是沙袋,挡水板等物品,这样,在水灾来临并不是太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些东西做一时缓减之用。

2.刚开始的时候,水灾不是太厉害的时候,例如下大雨的时候,要闭好门窗,最好的是在低处的地方筑起防护地带,以免雨水进入居住的低洼地带,所以,沙袋或者是挡雨板就很重要。而且在水灾未来前,一定要把下水道或者是排水的通道清理干净,打通,这样,才有利于水的排放。

3.当发现水灾越来越大,或者是积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来不及自我转移或者是被转移的情况下,记得,一定要避开以下的地方,危害的房屋附近,高墙下,水下道口处,马路两侧,电线杆旁,以及大树旁边,有泄露或者是有爆炸危险品附近,都不允许在水灾来临的时候,站在附近。

4.当发现水灾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记得,要抛开低处的房子,不要贪图家里的东西,先自救逃命为主。这个时候,要从低洼处向高处转移,在转移的过程,记得,要向坚固的高处转移,要避开松软的地方,避免徒步趟水,最好是选择可以飘浮的工具,尤其是有小孩子或者是老人的情况下,更要选择这样的方式,绝对不能直接深入水中行走,否则可能会出现意外。

5.如果这个时候,还能用电话联系外界的话,可以向外界发出求救的信息,不管是何种方式,报警电话也好,发微信也好,只要能发出去的一切,都可以使用,这样,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所处的位置,这样会给救援的人员提供较好的救援位置,以及节省救援的时间。

6.记得,如果要离开家转移向高地或者是安全地带的时候,建议你可以带颜色鲜艳的衣服或者是带一把手电筒,以避免晚上的时候,救援人员会看不到,而手电筒发电有光,会引,颜色较鲜艳的衣服则也是同样的目的。能让人一眼就找到你们,实施救援。

落水后如何自救
1.有时候,在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不小心掉落水中,当掉落到水中后,要记得,不要惊慌,不要四肢乱动,这样反而会错乱,不利于自救,最好是先屏气,然后试着脚往下,看能不能够得着地,如果能够得着地,试着站起来,然后看身边有没有飘浮物,如果有,就抓住。
2.如果身边没有漂浮物,而且水也较深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尽量可以双腿一上一下,这样,如登高一样,利用水的浮力,可以让自己的身体飘浮起来,四周看一下,找到离你最近的可以登上去的地方,然后慢慢地滑向那个地方,这样,就可以在水中自救。
3.如果是水流较急较大的时候,以上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这个时候,要记得,如果是同时落水的话,大家最好是,可以手拉手,这样,可以避免单人被洪水冲走,而造成不必要的生命伤害,至少多人在一起,大家生还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4.如果是单人落入急流中,则记得,这个时候,不用挣扎,最好是顺着水流而下,在流动的过程中,如果身边有木头等一些物体飘来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抓住,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更大的危害。
5.如果身在外面,而突然来大水时,记得,不要接触低洼处,也不要试图往电线杆上爬,否则会造成触电而亡的事故。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抱住大树或者是找一个坚固的高处跑上去,这样,可以避免被洪水冲走的危险。
被洪水所困的自救方法
1.当然如果你在外面或者是即使在转移后,仍然被灌水包围后,被洪水所困后,这个时候要如何自救呢。在这种情况下,记得,如果你所处的高地,是一个松软的,随时会被水冲垮的地方的话,建议你最好放弃,可以利用之前转移时用的工具,再次进行转移。
2.在被困的时候,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联系工具,如果能及时联系到外界,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所有能联系到的救援人员以及救援的工具。这样,才可以有生还的希望。被洪水困了后,不要惊慌,也不要自乱阵脚,如果身边有年轻力壮的人的话,可以挑选几个去住处寻找可以饮用的水和食物,确保老人和小孩子的生命安全。
3.被困了后,记得,要把衣服换成是鲜艳颜色的衣服或者是在晚上的时候,打开手电筒,以及如果有可以燃烧的东西的话,可以用火来吸引救援人员。记得,洪水来临的时候,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可以关闭一切电源,不要因为触电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即使是在转移的过程中,也不建议使用电灯一类的东西。
4.在转移到安全的高地时,也不要掉以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要随时观察身边的水位,或者是所处地方有无塌陷的可能。还有,转移的人,一定要保持联系,大家可以彼此讲话,或者是用一些方式把自己与其他的坚固的东西固定起来,以避免洪水再次来临后,因个人脱力而被洪水冲走。
5.记得,所有的自救过程,最好是可以多人参与,最好不要采取单独行动的方式。如果有组织人员来进行组织救援的话,大家听从救援人员的吩咐,不要有个人主义,否则会影响救援的进度和工作效率。
6.如果身在城市的话,记得,大雨大水来临的时候,要记得,避免以下地方,低洼的水域,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危墙下,下水道口,下坡路处,过桥洞处,水流湍急的地方等。

6,洪水发生前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你一定要听从大人的安排,千万不可随意下水游动。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不要慌,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衣服或树枝,大声呼救等,下面来了解一下洪水灾害发生前后有哪些比较好的预防措施吧?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7,黄河为什么水土流失那么严重?

不是黄河水土流失严重,而是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水土游流失严重。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北部地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黄土高原原生黄土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尘堆积物,次生黄土是原生黄土经洪积、冲积改造而成的。黄土高原的土层厚、土质松,黄土的抗侵蚀能力很弱,遇水后土体会迅速分散、崩解,这样,下雨就容易造成水土的严重流失。大量黄土通过大小河流汇入黄河,造成黄河水含沙量极大。据统计,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这意味着从黄土高原地区55万平方千米的土壤侵蚀面积上,平均每年被剥蚀约3毫米厚的黄土。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10厘米,造成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10厘米,最高处达15厘米,这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极为有害的影响。

8,黄河水土流失的原因

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该区幅员辽阔,其中2/3地面遍覆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干旱,年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暴雨集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吨,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9,黄河发水灾的其中一个具体事件

 黄河历史上的几次水灾
  “黄河中下游发生的大洪水,除了有实测资料的1933年、1958年和1982年3次以外,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洪水痕迹调查,尤其是近年来的分析估算,业经整理审定了的还有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和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的两次。”成刚介绍说,“1761年8月17、18日(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八、十九日)在黄河中游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经多年的历史资料查证,这次洪水主要来自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伊河、洛河、沁河和直接汇入黄河的小支流,黄河下游多处决口。1761年洪水花园口断面洪峰流量为32000立方米 /秒。伊洛河、沁河下游沿河城市备受水患之苦。伊洛河从洛阳至偃师整个夹滩地带,水深都在一丈以上。偃师、巩义、沁阳、武陟、修武也都是大水灌城,水深在五六尺至丈余不等。据当时河南巡抚奏折,总计河南省被水冲十州县,另有十六州县禾苗被淹。”
  成刚接着介绍说,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了一场大暴雨。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性暴雨形成。这次洪水,根据沿河古代遗物和洪水淤沙调查,均可说明1843年洪水位至少是千年来最高者,它的重现期可视为千年一遇。在洪水调查中,黄河潼关至小浪底河段两岸居民对这次洪水灾害的记忆极为深刻,并有许多歌谣流传至今。如“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等。据当时河南巡抚鄂顺安润七月八日奏折称:“又据、陕州、新安、渑池、武陟、郑州、荥泽等州县禀报,该州县地居中河九堡之上游,因七月十四等日黄水陡涨二丈有余,满溢出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冲损……现已报到,被洪水浸淹者共二十三州县,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七州县,淹及城垣者共七县,汜水、陈留二县情形为最重。洪水下泄至中牟,将原已在农历六月溃决夺溜的口门又复冲宽至360丈(约1000余米),大量洪水均由中牟口门向东南漫流,经贾鲁河入涡河、大沙河夺淮归洪泽湖。被淹范围包括河南、安徽境内西起扶沟、西华,东至通许、太康、鹿邑、亳州,南至洪泽湖。”
  1933年的八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一次自1919年建立陕县水文站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1933年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秒,为该站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大洪水。由于这次洪水峰高量大,给黄河中下游造成了严重灾害。中游暴雨区内洪水横流,人畜漂没,下游多出决口。
  1958年7月14日至18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了一次大暴雨洪水。黄河花园口站7月17日晚,出现了自1919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
  接着,成刚详细介绍了1982年黄河大水灾的情况。
  1982年黄河大水灾
  1982年7月29日至8月2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山陕区间和泾、络、渭、汾河降大雨到暴雨。黄河三花间干流及伊洛河相继涨水,花园口站8月2日18时出现流量15300立方米/秒的洪峰,7天洪量50.2亿立方米,10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持续52小时,是195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这次洪水,黄河下游滩区普遍进水偎堤,伊洛河夹滩和两岸洪泛区漫决进水,滞削了洪峰。为减轻艾山以下防洪负担,运用了东平湖老湖分洪蓄水。历经7天,洪峰于8月9日入海。
  这次天气过程,自7月29日开始,当晚深入黄淮地区的九号台风外围的低空东南风急流与冷槽相遇,三花间开始出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30日雨区有所扩展。31日至8月1日台风低压移入三花间南部,并与陕西低涡结合,暴雨和特大暴雨面积继续扩大。8月2日雨区北移至沁河、汾河一带,直到3日台风低压消失,暴雨过程基本结束。
  “这次暴雨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中心强度大,分布不均匀。”成刚说,“其最大暴雨中心位于伊河中游嵩县陆混,7月29日降雨量达544毫米,其中11个半小时降雨535毫米,最大强度为一小时87毫米,连续5天最大降雨量为782毫米。”
  连续暴雨,形成三花间干支流接连出现三次洪峰。第一次形成花园口站1982年7月31日64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第二次形成花园口站8月2日洪峰流量11200立方米/秒。第三次洪峰即1982年最大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秒。由于夹滩和两岸洪泛区进水,淹没面积约260多平方公里,滞蓄水量约4.6亿立方米,小浪底、黑石关、武陟三站洪水与小花区间(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来水,汇合形成花园口站15300立方米/秒洪峰,7天洪量50.2亿立方米。
  8月3日4时,洪峰到达夹河滩站,洪峰流量14600立方米/秒,较1958年的削减量增大7.2%。
  为了减轻艾山以下防洪负担,运用东平湖老湖分蓄洪水,林辛闸和十里堡分洪闸先后于6日22时6分和7日11时10分开闸分洪,9日20时12分和9日23时18分先后关闸,总分洪量4亿立方米。
  这次洪水的含沙量较小,花园口站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2.1公斤,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63.4公斤。花园口以下河道“上淤下冲”。花园口至孙口段共淤积0.8亿吨,其中67.6吨的泥沙淤在高村至孙口段。孙口以下共冲刷0.382亿吨。
  成刚分析说,这次洪水的降雨量、暴雨范围和三花间的洪水总量均大于1954年和1958年。洪峰略大于1954年,小于1958年。洪峰沿程消减大,传播速度较慢,洪水位多数站高于1958年。这次洪水的降雨量较大,而洪峰流量较1958年为小,其主要原因有:1.三小间(三门峡至小浪底)降雨中心的雨强较1958年小,所以1958年三小间洪峰流量为11000立方米/秒,而1982年只有4760和3520立方米/秒。2.降雨时程分布不如1958年的集中,致使伊洛河及三小间均产生连续洪峰,先后下泄,而1958年只产生一个洪峰。3.陆混水库蓄水和夹滩滞洪削减作用较1958年为大,1958年到黑石关削减30%,1982年削减50%和55%,即有白马寺、龙门镇合成流量7100和9070立方米/秒,到黑石关减小到3540和4040立方米/秒。4.干支流洪峰遭遇情况不同,1982年干流小浪底洪峰与伊、洛、沁河黑石关、武陟洪峰没有完全遭遇,而1958年洪峰主要由小浪底洪峰与黑石关洪峰相遇而成。
  1982年洪水普遍漫滩,发生了刷槽淤滩,在涨落水过程中同流量水位明显下降,而由于河道多年的淤积结果,1982年洪峰流量虽较1958年小,但其洪水位普遍高于1958年,一般高1米左右,柳园口和苏泗庄局部河段高达2米左右。由于东平湖滞洪,致使艾山、洛口水位较1958年低0.4米左右,而利津又高于1958年。

10,黄河三次发水的资料。

黄河5次洪灾资料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了一场大暴雨。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性暴雨形成。这次洪水,根据沿河古代遗物和洪水淤沙调查,均可说明1843年洪水位至少是千年来最高者,它的重现期可视为千年一遇。在洪水调查中,黄河潼关至小浪底河段两岸居民对这次洪水灾害的记忆极为深刻,并有许多歌谣流传至今。如“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等。据当时河南巡抚鄂顺安润七月八日奏折称:“又据、陕州、新安、渑池、武陟、郑州、荥泽等州县禀报,该州县地居中河九堡之上游,因七月十四等日黄水陡涨二丈有余,满溢出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冲损……现已报到,被洪水浸淹者共二十三州县,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七州县,淹及城垣者共七县,汜水、陈留二县情形为最重。洪水下泄至中牟,将原已在农历六月溃决夺溜的口门又复冲宽至360丈(约1000余米),大量洪水均由中牟口门向东南漫流,经贾鲁河入涡河、大沙河夺淮归洪泽湖。被淹范围包括河南、安徽境内西起扶沟、西华,东至通许、太康、鹿邑、亳州,南至洪泽湖。”
  
1933年的八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一次自1919年建立陕县水文站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1933年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秒,为该站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大洪水。由于这次洪水峰高量大,给黄河中下游造成了严重灾害。中游暴雨区内洪水横流,人畜漂没,下游多出决口。
  
1958年7月14日至18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了一次大暴雨洪水。黄河花园口站7月17日晚,出现了自1919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
1982年黄河大水灾
  
1982年7月29日至8月2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山陕区间和泾、络、渭、汾河降大雨到暴雨。黄河三花间干流及伊洛河相继涨水,花园口站8月2日18时出现流量15300立方米/秒的洪峰,7天洪量50.2亿立方米,10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持续52小时,是195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这次洪水,黄河下游滩区普遍进水偎堤,伊洛河夹滩和两岸洪泛区漫决进水,滞削了洪峰。为减轻艾山以下防洪负担,运用了东平湖老湖分洪蓄水。历经7天,洪峰于8月9日入海。

1982年洪水普遍漫滩,发生了刷槽淤滩,在涨落水过程中同流量水位明显下降,而由于河道多年的淤积结果,1982年洪峰流量虽较1958年小,但其洪水位普遍高于1958年,一般高1米左右,柳园口和苏泗庄局部河段高达2米左右。由于东平湖滞洪,致使艾山、洛口水位较1958年低0.4米左右,而利津又高于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