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音乐小视频 >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关注
确定取消

人人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孩子的一生不是短跑,也不是长跑,他也许就不想跑步,他或许更擅长游泳、更擅长爬山呢?

我们都讲,教育要因人而异。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优秀与否,那必然总会有排在末尾的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无可救药,他只是有别的路要走。

前两天有一个问题上了知乎热榜:如何看待年仅4岁的天才曦曦?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年仅4岁”、“天才”这熟悉的组合,让我想起了去年被疯传的上海5岁男孩的简历,也是一群人在喊着“逆天了!”、“我985毕业,都被5岁男孩吊打了”。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但哪怕当时全网热议,也极少人会用“天才”去形容那个5岁孩子,更多是称之为“牛娃”。所以这个4岁的孩子是厉害到什么程度,能够被称为“天才”?怀着好奇心,我点开了视频,却让我有点大跌眼镜。

视频里,4岁的天才男孩曦曦坐在讲台的椅子上,讲台下面则坐满了一群中年“粉丝”,有男有女,他们在曦曦爸爸的主持下,向曦曦提问。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查看

比如有人提问:外面的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会成长做大事业,你不能要求保护,受保护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问:成功的人跟失败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答: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 ......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无论这些成年人问什么问题,“天才”曦曦都能给出答案。从未经世事的孩子嘴里,你却听到了成功学惯有的鸡汤语句,不会觉得别扭吗?更吊诡的是,每次回答完问题,他都要在爸爸的提醒下问一句:这样你懂吗?

台下的大人一边大笑,一边回答“懂了”,台下的人是真的相信曦曦是个“天才”吗?我不敢下定论,但能感觉到,他们看着曦曦的眼神更像是看一件好笑的事情,而不是欣赏。

套用网友@难得糊涂的一句话:这哪里是什么粉丝见面会,这分明是耍猴会。

如果说让一个孩子说出不符合自己的年龄的语句,坐在台上给一群中年人当“人生导师”就能称之为天才,那天才的门槛也真是变得太低了。

所谓天才背后,

是把孩子当做商品的父亲

仔细看观众提出的问题,都是需要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够答得出来的,而曦曦只有4岁,显然是不可能有这些经历。

听他的回答,很明显是大人调教过的:根据关键词背诵一些相关的鸡汤套路,给出指定的回答。

比如说有人问到“工作不顺利怎么办?”曦曦明显就没有听懂,转头问爸爸,“她说什么?”

爸爸第一次是重新解释了一遍问题,但他依然没听懂,然后爸爸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突然改口道:“逆境,他说做事没有顺境,就是逆境怎么办。”提到了关键词“逆境”,曦曦立马就想起来了: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像“逆境”之类的抽象名词,才4岁的曦曦真的理解得了吗?

按常理来说,抽象思维能力的萌芽正常是5-6岁。才4岁的孩子,可能早熟的孩子,会开始建立抽象思维,但绝对不可能理解这么多抽象的词汇。

在网上一搜,则出现了更多曦曦侃侃而谈的视频:才3岁的他,就对着镜头去谈二八定律、破窗理论这些成年人都不一定熟知的理论。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查看

究竟为什么要让一个4岁的孩子去学习这些他平时根本就用不到的知识?他的父母是怎么想的?上网一查,就不难推测出曦曦的这些视频、套路式回答都是为了什么。

曦曦(大名陈曦)的爸爸名为陈光,号称记忆大师,经常上各种电视台、开设各种讲座去宣传他的NBU记忆学的理论。

在陈光发布的各类视频里,他都试图给自己的孩子陈曦营造一个“天才”的人设,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他的记忆课程。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如果翻阅陈曦的视频,你会发现他爸爸陈光问的很多问题是重复的。比如8的一半是多少,陈曦会先回答竖切是3,横切是0,除以2是4等等,回答一大串有的没的。

可能乍听之下你还会觉得这个孩子挺有创意的,但当你在多个场合看到一模一样的回答时,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不是都是套路。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查看

如果问一个学过数学的孩子,那孩子可能会直接回答“4”;如果没学过,那就直接回答“我不知道”,而不是像曦曦那样一套又一套的说辞。

可能很多家长会说,就算都是套路,那至少这个4岁小孩背下来了这么多东西也还是很厉害啊。在很多关于曦曦的视频下面,不少家长都是这样的称赞之声:

但是,学习就是为了背诵而已吗?哪怕你背下来唐诗三百首,但诗的意思、表达情感你一窍不通,这真的还能成为学得好吗?

也有一些家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正如我们的一位家长所说:

这孩子知道他自己说的是什么吗?他了解他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吗?我觉得他说的这些都是被教出来的,背下来的。 这个孩子不是一天被教出来的,他的种种表现不知道重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不觉得他是天才,他说的这些话也都不是他自己说的,所有的语言都是问听到的很多“鸡汤”式语言。  对于他来说也许这个可以娱乐大众,就跟给其他人讲个笑话一样,根本毫无意义,孩子教成这样我感觉是既可笑又可悲的一件事情。 不论父母是做什么的,我只是对这样的教育下教出的这个孩子表示担忧而已,不提倡。

从假笑男孩到4岁天才

这些被迫成年的孩子失去了太多

根据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7岁)是习惯养成非常重要的三个时期,而幼儿期又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该要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但在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性阶段,陈曦的爸爸却给孩子强制灌输了一些固定又空洞的鸡汤,将孩子的思维固定化、套路化,限制了孩子应有的想象力,把孩子当做牟利的工具,不得不说这个父亲的教育理念是存在问题的。

其实这种“父子局”自古以来就有了,比如我们都熟悉的《伤仲永》,孩子的天赋早早萌芽,家长没有加以引导反而随意挥霍,只为了谋求短期的盈利而让仲永“泯然众人矣”。

像之前红遍网络的假笑男孩,在表情包意外走红后,被父母带着参加各种商业活动,一遍遍露出标志性的假笑。之前来中国参加微博之夜,有人拍到了他疲惫地缩在沙发上睡着了。

包括今年4月份刷屏的杭州三岁童模妞妞被亲妈一脚狠踹,这些孩子本该是在校园里和朋友打打闹闹的年纪,却不得不辗转于成人世界,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压力。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可以说,父母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孩子的发展。陈曦的父亲一口一个“厉害哦!你好聪明哦!”言辞之间是对自己教育的方法的盲目自信。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因为父母的“自以为是”而被毁掉人生的小孩——李婧磁,当年9岁的她被父亲李铁军接回家,宣称要将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科学家。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14年过去了,李婧磁坦承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父亲李铁军也承认,女儿在语数外等这些学科方面均学艺不精,但他依旧坚称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他在培养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当时李铁军将女儿接回家的原因是,“除了叫人拍马屁,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而他在知识上交给孩子的却是诸如“恐龙灭绝不是火山或气象等原因”之类未经证实的伪科学。

在教育理念上,李铁军的观念,相对于陈光让陈曦背“没有风雨,哪来的宁静”之类的鸡汤语录,有过之而无不及。

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李婧磁就用“古代四大丑女分别是谁”这样的冷僻知识,考住在场嘉宾,这让李铁军非常满意。

人们在质疑:一个孩子掌握诸 如“四大丑女的名字”这样的知识,对今后的成长和成才有多少帮助呢?她对四大丑女有深刻的文化研究吗?

李铁军对此并不在意,他自豪的是“我女儿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知识”。

完全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灌输一些“自以为”有用的知识,闭门造车,低估教育这件事情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完全脱离现实凭经验、凭主观去教育孩子。

这样的家长究竟是真的为孩子好,还是满足了他自己的虚荣心?或许李铁军的例子是极致,但其实“自以为是”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天才永远是少数,

家长应该要找到孩子成长的节奏

不难理解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天资聪颖的,但我们依旧要正视一个事实:个体的智力发展存在早晚和水平上的差异。

实际上,智力发展显著高于自然年龄的超常儿童,即我们称为天才的孩子,不到3%。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孩子,他们或许不能成为“天才”,但并不妨碍他们通过后期努力变得更好,其中关键就是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人工智能时代,那些可以预见、程式化、重复性的,紧靠记忆和练习就能掌握的技能会在未来被机器完成。无法被替代的,是人思考的能力。

想要孩子能够有面向未来的能力,光靠背一堆不知所云的鸡汤语录、或是冷僻知识足够了吗?这样的孩子或许掌握了“背”这项技能,却并没有懂得“思考”。

不谈那么极端的案例,就拿最近兴起的读国学经典的风潮,一群孩子摇头晃脑,到底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他又从中能学习、思考出什么?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高教纪事报评论》2013年末发表的肯塔基大学英文系教授丽莎·桑杉的一篇题为《小说更胜一筹》的文章就说,读小说更容易培育青少年的“思维理论能力,即定位自己和他人思维模式——包括思想、信念、欲望的能力”。

但鼓励孩子读优秀小说的家长不多,总认为花时间读小说对孩子用处不大,哪怕是背唐诗宋词都更“实惠”一些,效果也更明显,会不会背,马上就知道。

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速度,但“快”并不意味着“好”,至少知识是没有办法追求速成的。

我们不知道陈曦以后会成为一代记忆大师,还是另一个伤仲永,但是在他被热议、被称赞的背后,都体现出了我们很多家长的心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仿佛只要背个圆周率、背多几首古诗词,就超乎常人了。但反过来想,孩子真的喜欢站在台前,和一群陌生人讲一些他自己都不理解的话吗?他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家长是否有主动和孩子沟通过?

人人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孩子的一生不是短跑,也不是长跑,他也许就不想跑步,他或许更擅长游泳、更擅长爬山呢?

我们都讲,教育要因人而异。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优秀与否,那必然总会有排在末尾的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无可救药,他只是有别的路要走。

我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孩子从生下来就是有思想的,就是有个性的,就是需要被尊重的。

我们不能仅仅是出于家长自己的焦虑,一方面在社会上呐喊给孩子“减负”、“让孩子有个快乐童年”,另一方面又不顾孩子的意愿让他上各种不喜欢的兴趣班,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我们很多人都希望未来自己有一个好的孩子,而并没想过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这个极端案例反映出,父母对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执念多么深,在教育焦虑普遍的今天,孩子可悲地被过早灌输知识、被暴力催熟、揠苗助长。

1.

父母的暴力催熟

正在摧毁孩子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科主治医师张瑾说,他们接诊精神类患者中,青少年和儿童的比例正逐年升高,目前已占了一半,最小的患者仅9岁。

孩子患抑郁症的主因,是父母太着急,总是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张瑾告诫父母们: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要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去挖掘孩子的能量。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双胞胎爬梯实验 。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选了一对双胞胎,各方条件都很相似。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心理学家格赛尔

他让哥哥在第 48 周开始学习爬楼梯。这时,哥哥才学会站立没多久,偶尔能摇摇晃晃走几步路。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训练过程后,哥哥终于在第54周学会了独立爬梯。

弟弟在第52周的开始学习爬楼梯。这时,弟弟腿部肌肉比哥哥刚开始练时更发达,已经能很好的走路了。

同样的训练条件,弟弟只用了2周(即出生第54周)就能独立爬梯了,且比哥哥爬得更快更稳。

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学习领域做了实验。

他发现不管识字、穿衣、做算术题、甚至是社交学习,都有黄金时间。

在孩子的发育达到一定的成熟度之前,提前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提前教育不会使孩子一直超前,在正常时间学习的孩子,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达到一样的,甚至更稳健的学习状态。

只有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奏,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意义,盲目模仿,盲目追赶,只会适得其反。

如有句话所说:做孩子成长的摆渡人,而不是设计师。

2.

真正的教育是

先成人再成才

曾被无数人追捧的“95后天才少年”张炘炀,2岁半就学会了1000多个汉字,上小学开始连连跳级,十岁时,以505分的成绩,考入二本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小时候的张炘炀

有30多年教育经验的校长王朝武认为:他应该再等一二年,学得更扎实,身心成熟一点。

辽宁大学教授也说:“大学课程设置与中学有明显差别,需要学习者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张炘炀,思维不太完善,情感、意志力、看法还是11岁儿童的层次。”

505的成绩,其实基础并不扎实。

张炘炀的家长却认为,不是名校不要紧,关键是速度。

接着,张炘炀13岁考入北工大读硕,16岁考入北航读博。

表面无限风光,背后却是一个失去了正常生活、没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16岁硕士论文答辩前,他要求父母在北京给他买房,否则就不答辩。因为,他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成功的标准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张炘炀还有许多被人炮轰的言论,诸如:

“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东北人)造成的。”

“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

“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蚕食了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

为了生造天才,张炘炀放弃了很多东西,比如生活能力、善良感恩、天真活泼、人际交往、热爱自然……

过早进入社会的他曾直言,自己的童年不完整,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博士学业也不顺利,多次换课题,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无法毕业,被迫延期。

揠苗助长,对禾苗,第二天就枯萎了,而孩子,也许要到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到他的枯萎,可那时,一切都晚了。

思想家卢梭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完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一个没有正常童年、活在快进里的孩子是可悲的,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才是成才。

3.

比孩子天赋更重要的

是父母的远见

急躁短视的父母,会葬送一个孩子的未来,有远见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 尊重孩子的发展周期

曾有位班主任告诉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日野原重明在《活好》一书中说,曾经,他也不是优等生,让母亲操了不少心。可是母亲一直对他全然信任,耐心等他长大,从不强迫他遵从她的意愿。

他说:“这是我最感谢母亲的地方。”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 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句话精辟地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学知识的能力。

孩子生命早期,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养成优秀的学习能力才是关键。

有记者采访过多省高考状元。

北京状元说,从小父母就为他他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好的性格。

浙江状元说,妈妈从小就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福建状元说,非常注意思考和阅读,学习注意总结。

安徽状元说,不读死书,更看重自己的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养成。

他们活泼、开朗、多才多艺、兴趣广泛,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父母与其给孩子强加不符合年龄的知识,不如培养他们终身实用的独立学习能力、综合素质。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 不急功近利,让孩子享受生命每一个阶段

比尔盖茨小时候,能在1小时读150页书,并记住其中90%的内容;他数学极好,获得过全州的数学竞赛冠军……

他的父母没有心急火燎把他打造成天才儿童、少年大学生,而是竭力培养他健全的人格,让他充分经历人生每一个阶段。

如今风趣幽默、热心慈善、善于交流的比尔盖茨,曾经叛逆、不合群、书呆子。

父母耐心帮助他参加夏令营、带他外出运动、为他精心设计许多活动。

如果没有父母精心培养,也许,我们看到的比尔盖茨,要么成为偏执天才,要么泯然众人。

4岁天才男孩一夜走红:背后真相却令人细思极恐!

▲比尔盖茨

才女武亦姝在诗词大会大放光芒,父母没有让她去牟名牟利,而是拒绝一切邀请采访,让孩子安心学习。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哗众取宠,他们三观尚未建立之时,父母要做那块稳稳的压舱石,让他们跟随生命的节律,踏实学习,充分享受生命的过程。

周国平说过,做父母,重要的是要做个有心人,要帮他用自然力促进智力的生长。让他拥有良好的素质,让孩子将来具备自己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