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专家解读沙尘回流,关于北京出现三个太阳的情况,专家们是如何解

本文目录索引

1,关于北京出现三个太阳的情况,专家们是如何解答的?

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后羿射日的故事,虽然这只是个神话故事,但天空中只能有一个太阳却是不争的事实,不可能有两个或者是更多的太阳。但12月29日在北京的天空上却出现了三个太阳的奇观,从早上九点多开始持续了两个小时,而且还有网友拍下了这样的奇幻景象,但据气象专家说,这只是一种光学现象,并不是真正的三个太阳,这种现象是”晕族“现象中的一种,即幻日现象。 ”晕族“包括了光柱、晕圈和幻日,北京天空出现的三个太阳就是一种”幻日“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于海市蜃楼,也就是只有一个太阳是真实的,其他两个太阳都是幻日,这是大气折射的一种光学现象,有资料显示在2017年北欧瑞典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幻日现象,也是空中出现了三个太阳。但还有其他的年份和地区还出现过更多的太阳。 29日北京天空中出现的是”双侧幻日“奇观,可以说是比较难得一见的奇观,这一奇观主要是由于水在天空中形成了许多的冰晶,这些空气中的冰晶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光学现象,由于冰晶结构不同,以及太阳高度角的角度不同时,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幻日”现象,这种现象与天气冷暖的关系并不大主要是由于冰晶对太阳光散射和折射造成的。一般当太阳高度角较低时,如达到30度左右时,“幻日”现象就会消失了。 实现上这次的三个太阳的现象,只是一种正常的光学现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大家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吉祥之兆,象征着三阳开泰,如日中天,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也可以幸福美满。

关于北京出现三个太阳的情况,专家们是如何解答的?

2,天空中什么时候出现过蓝太阳?

1965年的春天,北京上空出现了一次特大的沙尘暴,顷刻间天昏地暗,黄沙滚滚,粉末似的黄土簌簌地从空中撒落下来。顿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太阳忽然失去了原有的耀眼光芒,变成了蓝莹莹的,直到沙尘暴过后才慢慢恢复原状。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飘到地球大气层高处,当夜人们看到的月亮也是蓝色的。

3,北京疫情出现多点散发零星病例,专家对此有何表示?

2020年12月末,新冠病毒再度来袭,给国内民众的欢度新年计划蒙上一层阴影。12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确诊病例2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2例,本土病例8例,其中辽宁6例,北京2例。 在12月23日至26日的几天里,北京已出现10个感染新冠病毒病例,北京市顺义区今天正式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首都疫情已经出现多点散发零星病例状况,防控面临重大考验,首都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以应急状态时刻拧紧疫情防控这根弦。”2020年12月25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 (12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区望京街道、东湖街道开展为期两天的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屏)) 北京多点散发病例不断 此前,北京市多个主要行政区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报告新增本土病例,但到了12月中旬,朝阳区率先打破平静。12月14日,一名结束了隔离期的入境男子确诊新冠肺炎。此后的12月17、18日两天,与他相关的两位密切接触者相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他入住的朝阳区汉庭酒店大山子店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 一周多之后,12月23日,一位住在顺义区空港莲竹花园小区、工作在海淀区奥北科技园某公司的付某某,因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在主动检测中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顺义区、海淀区分别涉及到的小区1970人和工作园区3755人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次日即24日,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道通报,所辖韩亚航空公司一名在京工作人员,12月22日返回韩国后,核酸检测呈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同一天,位于北京西城区金融街道的一名餐馆员工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该员工从事冷链相关工作,已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2月25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2例确诊感染者,均居住在顺义区。其中一位感染者为一家便利店员工,因为店里销售冷鲜食品,公司安排新冠检测时,于25日发现阳性结果;另一位感染者为慧与(中国)有限公司员工,因该公司位于朝阳区利星行中心,12月26、27日,要求望京、东湖、机场三个街道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眼下,北京正在对朝阳区3个街道、顺义区12个街道乡镇和天竺综保区相关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结果发现有5人感染新冠病毒,均为这两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排除进一步发现病例的可能。 (12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区望京街道、东湖街道开展为期两天的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屏)) 在25日下午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说,“两节”期间疫情防控的关键是要坚持减少人员流动,比如,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在京过节,非必要不出京、不出境;原则上不举办各类庙会、体育赛事等大型聚集性活动;公交、地铁等视情增加车次,地铁按90%限流等。 对于流动大军之一的高校学生,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12月26日表示,目前北京高校陆续进入期末寒假,将按照“错峰”原则做好寒假放假安排,组织学生有序离校离京,指导离校离京学生做好途中及居家防护。“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不是说高校的同学们就不能离京返乡(返家)了。” 12月初,教育部便发文,要求高校错峰分批放寒假。从不完全统计来看,一些放假早的学校,寒假从元旦开始,一些学校则要晚一个月开始放假。多位高校研究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期完成期末考试后,导师让她们尽早离校,尽量不留校。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认为,就现阶段的疫情来看,老百姓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一要配合政府完成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二要提高防疫意识,比如不要私下里大规模聚会。他强调,没检出来感染者不代表没有疫情,检测出来病例也不代表疫情很严重,还是要小心谨慎,因为国内大部分人群都易感。 关注重点高风险人群的免疫、流动 与上一轮新发地的聚集性疫情不同,北京这一轮新增病例中,尽管一些感染者流调具有相似点,比如都从事冷链相关工作或销售冷鲜产品,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相关性,感染原因或溯源结果均有待查明。根据北京市的通报,顺义25日两例确诊病例在发病前14天内,无明确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史,无野生动物接触史,也未到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 “一定是输入引起的。”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至于是否需要升级防控策略,他认为,“不需要,现在的措施都非常有效,重点在于如何把现在的措施落实好。输入引起个别病例是很难免的。” “北京现在出现多个病例没有流行病学联系,那就说明可能有多个源头,这是比较令人担心的。”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还是应该提高警惕,特别要防止超级传播者的出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10月底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表示,今年秋冬,中国出现疫情局部暴发的可能很小,但可能出现零星的病例或聚集性疫情。因为有了前期新发地的经验,未来达到三四百人规模的疫情可能性不大。 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追踪、隔离治疗,以追求“动态清零”,是中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法宝。金冬雁建议,疫情不严重的时候,防控目标是把零散的感染者找出来,最主要的是密切接触者追踪。北京在上一轮新发地疫情中,在密切接触者追踪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将所有确诊者找了出来,等到后面北京开展应检尽检时,检测了900万人结果是零确诊。 (12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区望京街道、东湖街道开展为期两天的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屏))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因为全球疫情还在蔓延,再加上北半球处在冬季,病毒在较低温度下存活时间比较长,这些原因都导致输入型病例不可避免。现在的重点应该是防止输入性病例导致的聚集性病例,具体来说,要更加严格地执行各种防控措施,在口岸、国际物流、冷链等方面重点加强管理,并且让相关从业人员尽快接种疫苗。 接下来的元旦、春节都是人口流动的重要节点。卢洪洲认为,只要采取严格的常态化防疫措施,并且一部分人已经获得了疫苗保护或很快即将接种,“两节”的疫情风险不是太大。他说,“只要没有人感染,无论人员怎么流动,都不会导致传播。”吴尊友也认为,人多并不可怕,控制传染源是关键。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运,要努力减少有可能感染的人员流到社会,造成潜在风险。 从事冷链等相关工作的人员也是中国疫苗接种策略中优先接种的群体。根据中国的接种策略,今年冬春之际,将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这些人群包括冷链物流、海关边检、医疗结构、农贸海鲜市场、公共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则于12月12日撰文指出,在中国普遍疫苗接种之前,强化抗疫和精准防控仍然是我们当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