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胜利者,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本文目录索引
- 1,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2,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 3,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 以少胜多的是哪一方
- 4,官渡之战的结局是什么 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
- 5,官渡之战战争结果: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
- 6,官渡之战是谁和谁之间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意义?
- 7,除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 8,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决定性因素
- 9,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如:官渡之战)
1,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 1.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3.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4.赤壁之战 这场战役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战役了。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5.长勺之战 长勺(sháo)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 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
2,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1、三大战役
①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②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③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2、结果
①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②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③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3,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 以少胜多的是哪一方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10000人;曹操20000人 伤亡情况 袁绍约100,000人;曹操约8000人 胜利者:曹操 失败者: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官渡之战的结局是什么 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袁绍军约110000人 ,曹操军约20000人。经过一年多的决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5,官渡之战战争结果: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
1.骄兵必败,任何军队只要有一个骄傲且才能平庸的将领是这支军队的悲哀。 2.上兵伐谋,军事胜利的前提不是军队人数的简单加减,而是以谋取胜,不拘一格,奇正相生。 3.战场上没有永远的胜者,昨天的猎人很可能就是今天的猎物。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发动前都得考虑到发动这场战争的后果。 4.在关键时刻实施纵深打击,能够加快战争进程,比如孟德烧粮。 5.注意情报的收集,往往一个价值千金的情报能够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
6,官渡之战是谁和谁之间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意义?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东汉末年时期处于群雄割据,连年战争不断,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地盘,每天都展开厮杀,“官渡之战”就是其中的一场战役。 在东汉末年,虽然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也对腐败的汉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那时候的汉代政府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并不具有实际的权利,各地诸侯纷纷云起,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一群零零散散的地方势力,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摩擦,长期的战争年代开始了,当时的地方诸侯主要以河北的袁绍、江东的孙策、河内的张杨、曹操、吕布、扬州的袁术、荆州的刘表等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雄割据的局势越来越明显,袁绍、曹操两大部落慢慢变的壮大起来,因为曹操这个人才智过人,手里既有兵又有士,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注意,便假借辅助汉献帝为由征讨四方,这一下曹操的实力大增,所以击败了好多势力,包括袁术和吕布等。 袁绍也不是昏庸的主子,大杀四方,拿下了河北的大片土地,袁绍的野心慢慢地变大,想继续向南发展,袁绍和曹操都属于割据在华北地区,所以两人必有一战,当时的袁绍强于曹操,所以袁绍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时间不久爆发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并不是一个短期的战争,经历了一年多长的时间,曹操只以两万的兵力,大胜袁绍的十万兵马,这场战役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7,除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在三国三大战役中,夷陵之战是蜀汉和东吴的一场较量,此战,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左右,也即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不过,就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来说,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两到三万的兵力,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而在赤壁之战中,拥有20多万大军的曹操,却败给了只有5万兵力的孙刘联军。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首先,按照时间先后来看,逍遥津之战,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将士硬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当然,严格意义来说,在逍遥津之战中,东吴确实有10万大军参战,但是,就曹魏一方来说,却不止张辽的800将士,彼时,在合肥城中,李典、乐进还拥有数千兵马。 当然,不管是数百人还是数千人,双方的兵力都是十分悬殊的。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在斩杀东吴猛将陈武之后,张辽继续追击孙权,如果不是手下拼死抵抗,张辽很可能就要俘获孙权了。 提到兴势之战,可能一些人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会感到陌生。但是,提到这场战役的双方主帅——王平和曹爽,大家应该就比较熟悉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击退魏军进攻的一场战役。 在公元244年,曹爽已经架空了司马懿,从而掌握了曹魏的大权。 当然,相对于司马懿,曹爽因为缺乏战功,所以在曹魏将士中缺乏一定的威望。在此背景下,公元244年三月,曹爽对蜀汉发动了兴势之战。此战,曹爽西至长安(今西安西北),与征西将军、都雍凉诸军事夏侯玄统兵10余万,进攻蜀汉的汉中地区。 彼时,镇守汉中地区的大将就是王平,并且,当时王平手中只有3万兵马,这和曹爽的10多万大军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此背景下,王平没有固守待援,而是据兴势拒敌,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兴势东)来攻。 最终,曹爽率领的10万大军魏军被阻于兴势,供给困难,牛、马、骡、驴多死,兵疲意懈。 在此之后,曹爽又遭遇了气势正盛的蜀汉大军,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后,才成功回关中。由此,兴势之战不仅是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8,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决定性因素
曹操在政治上抑制豪强,得到中小地主阶级的拥护;“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注意网罗人才,得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拥护;经济上实行屯田,不仅较有效地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赢得了民心。除此之外, 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也是他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曹操根据敌强己弱的具体情况,采取后退一步,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在防御作战中,能从被动中力争主动,指挥 灵活;面临危局,坚定沉着;善于捕捉战机,果断施行;善于听取部属意见,紧紧抓住 奇袭乌巢这一关键环节,终于取得胜利。反观袁绍,政治上纵容豪强,兼并土地,任意搜刮,因而遭到人民反对。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 属的正 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
9,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如:官渡之战)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m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彝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和尚原之战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万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陈友谅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