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什么是制约

本文目录索引

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什么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全会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全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全会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全会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什么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2,为什么说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给你一个冠冕堂皇的标准答案。
我国城乡之间除了具有一般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之外,还有因制度不同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之间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存在二元化问题。这种特殊的二元结构阻碍了城乡要素的合理流动,干扰了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使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这就大大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导致城乡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3,为什么说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进程

4,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考 稳定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城镇化进入稳定期以后,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显著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农村的普及率明显提高,才能逐步迈向全面的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制定实施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二是,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特色镇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 三是,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就目前来看,主要是要打破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积极创新城乡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方面的制度安排,推动优质要素向农村流动。 一是在稳定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进入农村创造条件。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农村提供金融支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适当增加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明确将“取之于农”的存款按照一定投放比例“用之于农”。不断增设或升级改造营业网点,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的布设力度;促进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拓展资金来源,发展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拓展农村信用卡业务,解决农民短期资金周转需求。建立农民信用体系,将农民就业生活的微观行为转化成可计量的信用程度,为农民贷款申请和发放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降低门槛并提高授信额度。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规划,优化教育布局。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常住人口为准的教育服务体系,按照人口动态监测情况布局教育资源,并通过财政拨款、设备添置和教师配置等向农村学校倾斜。积极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流动。 第二,加快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国有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职业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保证城乡劳动力就业和企业用工;开展城乡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素质和能力。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总体目标,巩固和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并轨成果。一是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统筹各类社会群体和各类保障待遇。二是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向外来落户人口覆盖。 推动规经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 发展规模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当前,发展规模经营除了土地制度不适应以外,缺乏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民也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继续恶化的趋势,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并且对农村留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 进一步可以考虑将职业农民教育纳入现行教育体系当中,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在办学用地场所、创业基地建设、办学设备购置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职业农民教育顺利、健康发展。

5,如何应对城乡融合中乡村发展问题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专家指出,强调城乡融合,意味着农村不仅仅是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工业,而是与城市共融共生、协调发展。
向左转|向右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在不久前举办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城乡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农业落后、农村凋敝、贫困人口众多,‘四化’不同步,这样的现代化不完整、不牢固。”周南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也认为,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是因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体现,同时也是全面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
叶兴庆表示,过去,我国农业农村比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慢了不少。农业农村发展的速度必须加快,否则城乡二元结构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受影响。“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差距大幅缩小。而要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6,城乡一体化的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均等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而当前,城乡居民权益不平等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产权的不平等。二是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是城乡差距的重要体现。包括养老、教育、医疗、交通、供水、供电、环境等,农村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事业投入重点在城市,城市越来越漂亮,即使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与沿海地区相比也毫不逊色。实现城乡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关键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消除人为设置的各种障碍,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应发挥市场对土地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其他要素不同的是,土地有一个用途管制问题。如果把耕地变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并办理相应的法律手续。

7,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当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党中央就基于城乡发展的现实,开始对城乡关系做出重大调整。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城乡一体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之一;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从内容上体现出党中央对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路不断升华。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阶段性目标。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领导人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要内容包括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型城乡关系的最终目标,是一个需要花费较长时期,直到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从我国城乡关系的现实出发,城乡融合发展则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只有通过城乡融合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入,最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们近几年对于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突出 城乡二元结构始终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快,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城乡二元经济问题呈逐年持续改善趋势,但改善程度十分有限。更为严峻的是,部分地区城乡二元经济问题还呈现恶化趋势。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尚未建立 我国要素市场改革明显滞后,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受到诸多限制,要素价格扭曲和市场分割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制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 一是,农民进城的门槛依然较高。虽然本世纪以来,户籍以及城市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改善了农民向城市流动的环境,也降低了农民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成本。但是促使农民家庭整体迁入城市的制度环境依然没有建立,特别是城市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成为农民在城市定居的最重要限制因素。 二是,城乡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藩篱,资金缺乏有效的双向流动。特别是商业化改革以来,随着国有银行城乡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金融机构分布更加失衡,现存农村金融机构有效供给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对农业农村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城市资本适度合理进入农村土地市场的机制也未建立起来。 第三,土地财政以及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刺激了城市蔓延扩张,土地城镇化速度显著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其结果一方面造成了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同时也使得农民无法同等分享城镇化发展的好处,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程度。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 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均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依然较大,其中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卫生发展不均衡是主要短板。 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差距不断缩小,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妇女健康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起点较低,进展缓慢,因而,整体提高程度较小,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依然较差。 另一方面,城乡人口受教育水平、城乡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差距有所扩大,由此减缓了教育均衡发展和卫生均衡发展实现程度的提高,并最终制约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提高。以上还仅仅是从基本公共服务数量的角度进行城乡比较,如果进一步考虑质量差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可能会成倍增加。 新农村建设提升空间巨大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要求,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虽然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在村庄布局、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村庄治理方面均存在相当大的改善空间。

8,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第一,粗放.城市的规划粗放、建设粗放、管理粗放,导致大量资源能源的损耗.比比皆是的大家都可以看到,耕地占用过多、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等,这已经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第二,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现在城镇常住人口虽然已经超过7.1亿人,但是我看了一下,世纪之交2000年的时候,那时城镇总人口是4亿6千万人,12年来增加了2亿5千万的城镇常住人口.这2亿5千万新增城镇人口绝大多数都没有他所在城市的户籍,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民工占大多数.农民工进城以后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不少人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年、八年时间或者更长,但是他仍然没有取得城市定居居民的身份,很多必要的公共服务都没有能够享受.所以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认真解决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第三,城市扩张非常快.现在接近有670个城市,还有将近2万个城镇,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增加的倍数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城市的布局,以及城市和城市之间,城市和城镇之间,它们的体系和功能都不够明确,因此造成了很多城市的功能不能互补,城市的面貌千城一面,这些情况都应该引起重视. 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生,是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演变过程.同时,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中、资源集中、信息集中又会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服务业创新升级,形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良性循环、互促共进.如果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脱节,就会带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造成轻重工业发展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制约了工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脱离产业发展搞新城建设的现象,结果是造了一些没有产业和人气的空城、“鬼城”,成为城镇化泡沫.可见,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不仅城镇本身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物,而且城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城镇化聚集的人口、资源、信息不仅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要素,而且能深化分工、激发创意,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无论生产还是生活,人都是主体.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如果背离这个根本,同样会带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大量盲目涌入大城市,没有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没有基本社会保障,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城市贫民窟.我国过去受户籍制度等的限制,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诸如收入差距大,消费水平低,扩大内需受限;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熟练技能工人不足,产业升级不畅;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奔波往返,社会问题多发,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受阻;等等.可见,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是由人推动、为人服务的.如果背离了这一点,要地不要人,发展城镇不发展人,城镇化就难以持续.   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不同于城镇建设,它有一个从哪里“化”、怎么“化”、“化”成什么样的问题.显然,城镇的工业和服务业是从农业化来的,土地是从农村化来的,人口和产业工人是从农民化来的;“化”的过程不能是削弱农业、忽视农村、剥夺农民的过程,而应是带动农业、发展农村、提升农民的过程;“化”的结果不能是城镇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而应是城乡融合、一体发展.中外城镇化的实践已经证明,阻断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单纯推进城镇建设,甚至从农村吸走资源要素而不顾农村发展,不仅会损害农业和农村,而且会使城镇发展失去后劲和支撑,带来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可见,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城镇化持续健康推进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即使将来像发达国家那样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的水平,仍将有几亿居民生活在农村,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更需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努力让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   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城镇化聚集的人口、资源、信息不仅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要素,而且能深化分工、激发创意,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