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里有50元钱,我手里有50元,求大神解释为什么买完东西剩下51
本文目录索引
- 1,我手里有50元,求大神解释为什么买完东西剩下51元
- 2,手里有50元钱剩余51答案是什么
- 3,脑筋急转弯我手里有50元钱买衣服20剩30买拖鞋15元剩15元买糖果9元剩6元那一元哪去了
- 4,我手里有50元,买衣服花了20元还剩30元, 买拖鞋花了15元还剩15元, 买糖果花了9元,还剩6
- 5,手里有一百元花费总共100剩余总数102.为什么?
- 6,我手里有50元钱,买东西花50元,剩余51元,这是为什么
- 7,买东西五十元剩余的钱确是51元怎么来的
1,我手里有50元,求大神解释为什么买完东西剩下51元
要是每次花一块钱这剩余钱总数能一千多,后面的钱数每一次的基准不一样,是不能累加的,假设原来有50块钱,买第一、二、三、四件东西花了a、b、c、d块钱最后剩余0,则50=a+b+c+d。 买第一件物品后剩余50-a;买第二件物品后剩余50-a-b;买第三件物品后剩余50-a-b-c;买第四件物品后剩余0;所以剩余的钱的和为150-3a-2b-c。 由于a、b、c为不确定的数,所以剩余的钱的和有无数种结果。意味着剩余的钱的和与每次花掉的钱的多少有关,而并不等于原有的钱数。问题中正好相差1,纯属数字凑得巧。 扩展资料: 这是逻辑问题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思维陷阱题目,很简单的。怎么可能把每次剩下的钱加一起,就比如每次花1元钱共花50次,第一列1、相加为50元,第二列49、48、相加为1225元。第二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出题的人故意选了使两列之和相差1元的特定数,造成假象误导思维。再举一个列子:钱的总和怎么可以和用之后剩余的能相等呢,就像吃东西一样的不可能每次吃剩的加起来能等于总的数量,那吃进肚子里的不算。
2,手里有50元钱剩余51答案是什么
据说这是马云在一次新员工出的测试题目,当时一千个人只有一个人答对了。题目如下图所示,来看看你的推算能力如何..... [caption id="attachment_8307" align="aligncenter" width="485"] 50元钱买东西的问题[/caption] 有50元钱买东西剩余51题目: 我手里有五十元钱,买拖鞋花了20剩余三十,买衣服花了15,剩余15,买水花了9元剩余六块,买零食花了六块,剩余零,为什么最后花的钱总计和剩余的钱总计不一样。 > > > 50元买东西相差1元答案: 这是逻辑问题,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思维陷阱题目,很简单的!怎么可能把你每次剩下的钱加一起,就比如,每次花1元钱,共花50次,第一列1,、1、……相加为50元,第二列49、48、……相加为1225元。第二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出题的人故意选了使两列之和相差1元的特定数,造成假象,误导思维。 再举一个列子: 钱的总和怎么可以和用之后剩余的能相等呢?就像你吃东西一样的!不可能每次吃剩的加起来能等于总的数量!那你吃进肚子里的不算?
3,脑筋急转弯我手里有50元钱买衣服20剩30买拖鞋15元剩15元买糖果9元剩6元那一元哪去了
用剩下的钱加起来毫无意义,与使用的钱对比更是不相干的。不说只相差一元,我要让他相差几千元也可以的。50元,用去1角,剩49.9元,又用去1毛,剩下49.8元,再用去1毛,剩下49.7元,一直这样买下去,买的钱最后相加只会是50元。但:剩下的钱相加会上千元啦
49.9+49.8+49.7+49.6+------上万元有可能的。
谁会再说那几千或上万元去哪???
4,我手里有50元,买衣服花了20元还剩30元, 买拖鞋花了15元还剩15元, 买糖果花了9元,还剩6
买东西的钱是一致的可以相加,20+15+9+6=50; 而剩下的钱是不能相加的,剩下的30中包含剩下的15,有包含关系,30+15+6=51,相加是没有意义的。拓展知识数学基本常识1、 最小的自然数是0. 西方研究数论认为,最小的自然数是“0”,因为“0”不仅仅表示没有,在很多情况下它还表示存在,比如说温度时,0℃就是一个分界值,此外,“0”还可以表示起点等。“ 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范围限制为非零的自然数。因为“0”是除自身以外任何数的倍数,如果研究范围包括“0”,就没什么意义了,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中说明研究范围是非零自然数,就是为了保证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是“0”。 2、 最小的一位数是1 记数法里有个规定: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因为若没有这样的规定,0就是一位数,由此可以得出最小的两位数是00,最小的三位数是000,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对的。 3、 0不能作为除数 一是零做除数不能得到固定的商;二是零做除数不能回原。因此说:“零做除数没有意义”或“规定零不能做除数”。 4、 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范围限制为非零的自然数。所以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数是指含有1和它本身2个因数的自然数,而自然数“1”只有本身1这1个因数,所以自然数“1”不符合质数的要求,那么“1”不是质数。 合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2个因数外,也就是说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显然自然数“1”不符合合数的定义。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手里有一百元花费总共100剩余总数102.为什么?
因为得出102是不断用余额进行相加而得出的。这么做是错误的。因为余额中有部分是重叠的。 最终余额为零,相当于100-40=60,60-30=30,30-18=12,12-12=0。加余额就是把上面提到的每个减法过程的结果相加,这是没有意义的。是一个逻辑陷阱。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昨天在口袋里放了100元,在外面买东西,剩下20元。今天,我拿着20元买菜花了。我口袋里的余额现在是零,而不是0+20=20元。 扩展资料 减法原则: 减法遵循几个重要的模式。 它是反交换的,意思是改变顺序会改变答案的符号。 它不是相联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减法超过两个数字时,减法的顺序很重要。减去0不会改变数字。 减法也遵循与加法和乘法相关的可预测规则。所有这些规则都可以证明,从整数减法开始,并通过真实的数字和其他东西来概括。继续这些模式的一般二进制运算,学习抽象代数。
6,我手里有50元钱,买东西花50元,剩余51元,这是为什么
买东西的钱跟剩余的根本没有太大关系,况且把剩余的钱相加也根本不能得出原来的钱数,只有把买东西的钱和剩余的钱相加才是原来的钱数。
以买糖果的时候为例,应该是20+15+9+6=50.
假设你原来有50块钱,买第一、二、三、四件东西花了a、b、c、d块钱,最后剩余0,则50=a+b+c+d。
买第一件物品后剩余:50-a;
买第二件物品后剩余:50-a-b;
买第三件物品后剩余:50-a-b-c;
买第四件物品后剩余:0;
所以剩余的钱的和为:150-3a-2b-c。
由于a、b、c为不确定的数,所以剩余的钱的和有无数种结果。
意味着剩余的钱的和与每次花掉的钱的多少有关,而并不等于原有的钱数。
问题中正好相差1,纯属数字凑得巧~
7,买东西五十元剩余的钱确是51元怎么来的
1.这道题偷换了概念,因为把剩下的钱加起来是没有意义的。 2.51是剩余的钱的和,本质上与花的钱的和不一样。 3.举个例子:有50元钱,第一次花了2元,剩下48元。第二次花了3元,还剩45元。剩下的加起来是93元。很明显剩下的钱加起来没有意义。花的钱加起来才有意义。 扩展资料: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者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