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人间愁寂意,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的意思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 1,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的意思是什么
- 2,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是什么意思
- 3,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的意思
- 4,借问人间愁寂意下一句
- 5,《借问人间愁寂意》全诗有哪些?
- 6,借问人间愁寂意 全诗
- 7,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出自于哪里
- 8,借问人间愁寂意的下一句。
1,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 问一问人间什么是忧愁寂寞,好象自从俞伯牙断了琴弦,再也没有了琴声; 出自 唐代诗人薛涛的《寄张元夫》; 全诗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解释 这是薛涛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悲壮故事的名句,知音钟子期死去后,俞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表达的是那份知音难觅的凄绝忧伤; 寄张元夫是女诗人薛涛创作寄给张元夫的一首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中蕴含了作者的寂寥和愁闷的情绪。
2,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3,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的意思
解释 问一问人间什么是忧愁寂寞,好象自从俞伯牙断了琴弦,再也没有了琴声; 出自 唐代诗人薛涛的《寄张元夫》; 全诗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解释 这是薛涛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悲壮故事的名句,知音钟子期死去后,俞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表达的是那份知音难觅的凄绝忧伤; 寄张元夫是女诗人薛涛创作寄给张元夫的一首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中蕴含了作者的寂寥和愁闷的情绪。
4,借问人间愁寂意下一句
下一句是:伯牙弦绝已无声。 出自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寄张元夫》。 全文如下: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译文如下: 每日独自等候在小溪旁,白鹭早已不会被我惊吓。 为什么人间这么哀愁寂寞?是因为知音难觅,伯牙琴弦早已断绝。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 薛涛的诗,有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 、《题竹郎庙》、《池上双鸟》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 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薛涛因事惹怒元稹,被疏远,做《十离》诗呈上,情意感人,遂复受宠,后世流传甚广。《鹦鹉离笼》:“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燕离巢》:“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鱼离池》:“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仅就离别而言,薛涛的构思算得上新巧,着眼的都是身边事物,不惊不奇,写诗最难得的就在于能把身边寻常事物写得曲折动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张元夫
5,《借问人间愁寂意》全诗有哪些?
借问人间愁寂意出自唐代薛涛《寄张元夫》 全诗原文: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译文: 每天在小溪边独自行走站立,白鹭因为熟悉了她的红衣而不会被惊跑了。请问人间为什么如此忧愁和寂寞?就好像伯牙的琴弦断了再也没有琴声。 《寄张元夫》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寄给张元夫的一首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中蕴含了作者的寂寥和愁闷的情绪。 扩展资料: 薛涛简介 薛涛(约768— 834)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人。幼时随父入蜀。后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曾居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 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蜀笺谱》谓其卒时年七十三,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现存其诗以赠人之作较多,情调伤感。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薛涛诗》,后人又辑录她与李冶的诗合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薛涛的代表作: 《送郑眉州》 《寄张元夫》 《池上双鸟》 《乡思·峨嵋山下水如油》 《春望词四首》 《牡丹·去春零落暮春时》 《筹边楼》 《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张元夫
6,借问人间愁寂意 全诗
诗句出自:唐 薛涛《寄张元夫》,全文是: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释义: 每天在小溪边独自行走站立, 白鹭因为熟悉了她的红衣而不会被惊跑了。 请问人间为什么如此忧愁和寂寞? 就好像伯牙的琴弦断了再也没有琴声。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寄张元夫》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寄给张元夫的一首诗,张元夫是西川节度使幕府校书,薛涛与他相识于公元813年以后。 薛涛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诗中描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生活,每天踽踽独行于小溪边,连溪边的白鹭都已经熟悉他的红衣服了,作者自问自答:为什么人世间如此的忧愁和寂寞?是因为难求知音,就像俞伯牙失去了钟子期一样,悲痛万分。 “伯牙绝弦”典故出处: 钟子期与俞伯牙是一对千古传诵的友谊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便是“知音”一词的出处。后来钟子期因病而亡,俞伯牙万分悲痛,认为知音已死,天低下不会再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懂得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张元夫
7,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出自于哪里
明末冯梦龙纂辑《警世通言》里的第01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8,借问人间愁寂意的下一句。
借问人间愁寂意的下一句:伯牙弦绝已无声 寄张元夫 作者:薛涛 (唐)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作品评析 薛涛流传下来的诗篇,以七绝为最多,同时也以七绝为最好。在这些七绝诗中,又以抒情的最多,也以抒情的为最好,这些诗哀婉流畅,清丽多姿,令人读了,深深感到薛涛的文采风流,才华卓越。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薛涛一生的辛酸生活,凄凉身世,寄与无限的同情。唐代各地官府及军镇均设有乐官,官妓居于其中。她们专为官府服务,献艺陪酒,甚至私侍寝席。当时成都的最高地方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特别赏识薛涛,常命她来侍酒唱和,接应宾客。后来,韦皋甚至奏请朝廷想任命薛涛为"校书郎",虽未获批准,但人们从此戏称薛为"女校书"了。从韦皋、高崇文、段文昌到李德裕,西川节度使共历十一届,他们均与薛涛有诗酒往来,关系极为特殊。薛涛的诗大多散失。清代编纂的《全唐诗》中有她的诗88首,多是吟花咏月、应酬唱和、感春伤别之作,思想性与艺术性均不是很高。但如细读起来,在字里行间往往能感受到诗人凄苦悲凉的难言之痛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薛涛最令人赞赏的是,她虽与权贵"诗歌唱和",却是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完全以平等的身份、非常善解人意地交往。 张元夫是西川节度使幕府校书,薛涛与他相识于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以后,从诗中看来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他们相识时张元夫肯定早有家室,此时的薛涛大概三十多岁,仍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他们可能兴趣相投,可也止于神交。此时张元夫应该在长安朝廷中任职,薛涛也已退隐浣花溪畔。诗中薛涛描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每天"前溪独立后溪行",连白鹭都熟悉了她的朱衣而不惊慌逃避。女诗人自问自答:为什么人间这么哀愁寂寞?是因为知音难觅,伯牙琴弦早已断绝。表现了非常深沉的哀愁与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