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如赤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 1,“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什么意思?
- 2,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什么意思?
- 3,"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是什么意思?
- 4,"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5,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一个女子,指的什么意思?
- 6,静如初子动如脱兔是什么意思
1,“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什么意思?
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一、拼音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jìng rú chǔ zǐ,dòng rú tuō tù ] 二、出处 春秋·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释义: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三、例句 1、他必须切实把握住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分寸,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2、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即使没有发动引擎,在马路上飞速疾驰,只是静静的,都能自然而然的吸引注视。 扩展资料典故来源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出自孙子兵法,孙武说:按照用兵的原则,主持军事行动,要做到考虑谋略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管理部队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计划,使人无法识破真相;不时变换驻地,故意迂回前进,使人无从推测意图。 因此,在决定战争方略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符证,不充许敌国使者往来;要在庙堂里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人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 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约期决战。要灵活机动,因敌情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孙武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春秋.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原文: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因此,当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反复计议,研究决定作战大计。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要夺取敌人最关紧要的地方,而不要同敌人约期交战。 实施计划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以求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开始要像处女一样沉静,不露声色,使敌放松戒备,战争展开之后,要像脱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扩展资料 孙武: (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九地篇
3,"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是什么意思?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意思是: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处子:未嫁的女子 脱兔:逃跑的兔子 ——出自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意思是:。所以,战争开始要像处女一样沉静,不露声色,使敌放松戒备,战争展开之后,要像脱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例子 古人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就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 扩展资料: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参考资料:静如处子,动如脱兔_百度百科
4,"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拼音:jìng rú chǔ zǐ,dòng rú tuō tù 出处: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解释: 处子: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示例:古人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也就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样快。 造句: 1、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即使没有发动引擎,在马路上飞速疾驰,只是静静的,都能自然而然的吸引注视。 3、他必须切实把握住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分寸,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4、王墨这才叫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龙卷风还没反应过来。 参考资料 在线汉语词典:http://cy.5156edu.com/html4/6594.html 造句网:http://zaojv.com/wordQueryDo.php?nsid=0&s=4595742426291063331&q=&wo=%E9%9D%99%E5%A6%82%E5%A4%84%E5%AD%90%E5%8A%A8%E5%A6%82%E8%84%B1%E5%85%94&directGo=1
5,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一个女子,指的什么意思?
用来形容女子,指的是安静的时候像未嫁的女子,活泼的时候像逃脱的兔子。 就是说这个女子动静皆宜,时而文静,时而活蹦乱跳。 处子:指未出嫁的女子,处女。 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也就是说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样快。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地篇》:“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战争开始之前要像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像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九地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具体论述了怎样利用九种不同地形正确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深入地分析了部队在各种处境中的心理状态,指出一个英明的指挥员只要能够辩证地利用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士卒心理,就能发掘部队无穷潜在的战斗力,稳操胜券在手。 孙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就是说,生命的活力是死亡给予的。死亡是可怕的,它是生命的敌人。因为只有它能战胜生命,吞没生命。但是,死亡又是生命的意义和刎颈之交,因为它有一种最积极的爱力,就是驱使你努力求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死亡是战争最深刻的动力,它能激发人的生命的能量,去求生求胜,从战争的绝境中突围出来。但这种大胆并不是主张拿生命去冒险。孙子指出,这是军队陷于这九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搏,它的作用是积极的,它的目的是不放弃一切胜利的希望,顽强地坚持到最后一息,决不向死亡屈服。 人类的处境与之颇为相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常常是生存的普遍法则,真正的强者敢于把自己置于困境之中,而不是满足于享乐,这样才能发掘生命的潜能,创造成功的辉煌。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九地篇
6,静如初子动如脱兔是什么意思
处子指未出嫁的女子,处女。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战争开始之前要象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九地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