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投河,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20字
本文目录索引
- 1,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20字
- 2,屈原为什么投河自尽
- 3,屈原到底为什么要投河自尽?
- 4,屈原为什么要跳河自杀?
- 5,屈原为什么要跳江自杀?
- 6,诗人屈原为什么跳河自杀呢?
- 7,为什么屈原投河自尽?
- 8,屈原为什么投河自杀
1,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20字
屈原投河而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上的失败、楚王的昏庸、新君继位、楚国灭亡。屈原因为遭到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是个大政治家、诗人,并且他在楚国还是皇族,所以,在当时的楚国他还是比较受重用的还掌管着接待“外宾”的权利。不过,屈原遇事不懂迂回,与众朝臣结怨甚深。屈原还是个替老百姓着想的开明官吏,这也与当时的腐败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与其意见相左,遭到了贵族的排挤。他的权利渐渐被楚王削弱了,屈原还写诗嘲讽当时的时政,这更增加了当权者对他的不满。
屈原之死,可以说是当时腐败朝政的牺牲品,既不逢其时,也不遇其主,可惜一代明士,就这样惨死于江中。
2,屈原为什么投河自尽
1、政治上的失败,屈原是个大政治家、诗人,并且他在楚国还是皇族,所以,在当时的楚国他还是比较受重用的,可以跟楚王同朝议事,并且还掌管着接待“外宾”的权利,可以说,当时楚王还是比较依重屈原的,不过,屈原这个人呢,办事儿不知道迂回,遇到什么看不惯的事情和有错误的朝臣,往往正面与其冲突,这样一来,结怨甚深,屈原还是个替老百姓着想的开明官吏,这也与当时的腐败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与其意见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结果,他的权利渐渐被楚王削弱了,就是这样,屈原也没有吸取教训,还是写诗嘲讽当时的时政,这更增加了当权者对他的不满。
2、楚王的昏庸,楚王(也就是楚怀王)可以说是个大胡涂蛋,好坏不分,是非不辩,当时秦国有个相国叫张仪,去楚国离间楚齐之间的关系,答应以六城相酬谢,大约有六百里土呀,这是很大的地盘了,楚王便答应下来,并满派人到齐国当面唇骂齐君,就这样,楚齐失合,当楚王派人接收这六百里土地时,秦国翻脸了,只给了楚国六里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齐国说合,另一方面,发全国之兵与秦国交战,结果大败而归,但楚王还是不算完,非报这一箭之仇不可,可是楚国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国给夺了去,这时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国讲和,并且愿意割让土地给秦国,目的就是要张仪。张仪自愿到了楚国,被楚王关进了大狱,本来杀张仪是可以平息楚国的民怨的,可是张仪很聪明,他用重金贿赂楚王的爱妃,在女人的枕边风下,楚王放归了张仪,屈原那时正好从齐国赶回,见到楚王便当殿质问楚王为什么不杀张仪?楚王这才明白过来,派人去追,已经追不上了。秦国当时的国君驾崩后,新君继位,请楚王参加大会商量事情,屈原极力反对楚王去参加,因为屈原知道这是秦国的一计,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会被扣下,而这时,楚王的两个儿子,却一至赞成楚王去,其他的大臣也赞成,屈原当时甚至都扯着楚王的衣服不让他走,可是楚王就是听不进去,他认为,秦是大国,不会背信弃义,而他一到约会地,就被秦给扣了,这位楚王,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楚国。
3、新君继位,楚王的两个儿子继位,一个是新楚王,一个是相国,他们俩是楚国人最恨的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陷自己的父亲于绝境,自己却继位了,而满朝的大臣,也一致拥戴这两个人,唯一一个反对的就是屈原,但他必竟人单势孤,被新君给流放了,这一流放,就二十几年,屈原当时虽然被流放,但身体和精神却一直很好,只不过就是放心不下当时的朝政,可以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楚国灭亡,楚国最终被秦国给灭了,知道国亡后的屈原,万念俱灰,什么想法也没有了,他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就这样,最终投江自尽。
5、屈原之死,可以说是当时腐败朝政的牺牲品,既不逢其时,也不遇其主,可惜一代明士,就这样惨死于江中。
3,屈原到底为什么要投河自尽?
屈原大约在公元前340年诞生在湖北秭归乐平里一个贵族家庭,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年轻时就成为楚国的“左徒”,因他“改革内政,彰明法度”而遭到反动贵族的排斥,被逐江南,最后他辗转来到了汨罗江边,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九年时光。据说他的不朽诗篇《离骚》、《九歌》以及《九章》中的部分篇章都是在汨罗江边一带写成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表达“众人皆醉我独醒”、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据说屈原投江后,沿岸的百姓纷纷划舟抢救。后来就演变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龙舟比赛的习俗,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到汉代时,当地人在汨罗江边的玉笥山上修了一座屈子祠来纪念屈原,现存的屈子祠重建于清乾隆年间。
4,屈原为什么要跳河自杀?
因为国家灭亡,君主无能,听信谗言,自己的才华得不到重用,无望中跳河自杀。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国家灭亡、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 拓展资料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5,屈原为什么要跳江自杀?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扩展资料: 屈原家世: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 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匄。据屈原《九章·惜诵》诗句“忽忘身之贱贫”,可知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 屈原的故事: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 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 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 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6,诗人屈原为什么跳河自杀呢?
屈原(约公元前400—278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公元前287年,汨罗江畔站着一位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文人,他经历长期流放生活后,内心仍然怀有对祖国、对人民怀有忠贞不渝的感情。国破之难降临,得不到君王的信任还遭到佞臣的排挤,在绝望和悲愤之下,他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就是屈原。 约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在楚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家中,他聪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楚国贵族中的佼佼者。他不仅精通历史、文学,对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20多岁的时候,屈原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 作为楚国兼管内政外交的重要人员,屈原得到了楚怀王的极大信任。楚怀王不仅经常与他讨论国家大事、草拟并发布国家法令,还将接待宾客和应付诸侯之类的外交事宜也交给他处理。屈原对内尽心尽力地辅佐怀王处理政事,对外则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然而,屈原的改革招来了很多嫉贤妒能的贵族和大臣的反对,在他们的离间下,昏庸的楚怀王终于听信了谗言,对屈原渐渐疏远了。 公元前314年,秦国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楚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怒不可遏的楚怀王两次出兵秦国都惨败而归,迫于无奈派屈原出使齐国,希望能重修齐楚旧好,可惜此举并未奏效。公元前304年,楚怀王与秦王会于黄棘,接受了秦退还的上庸之地。明白利害关系的屈原竭力反对楚怀王的举动,不但没有成功,反被逐出郢都,流放到了汉北。 公元前299年,屡战屡胜的秦昭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相会。从汉北流放地返回的屈原坚决劝阻楚怀王,然而在太子的怂恿下,楚怀王还是执意前往。令楚怀王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一踏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至此,秦楚两国彻底断交。楚怀王被扣之后,其子熊横即位,即楚顷襄王。 公元前293年,秦国又向楚国发起挑衅,子兰怂恿顷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遭到了屈原等人的强烈反对,历史的残酷教训告诫他们,秦国是不可相信的。为了达到目的,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言,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心情非常苦闷,怀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开始了文学创作。 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在秦兵的强攻下失陷。五月初五,满心绝望的屈原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跳汨罗江殉国,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的作品以《离骚》、《天问》、《九歌》为代表,其中《离骚》、《九歌》是其典范之作。《离骚》是屈原用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际遇、生活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共同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书中将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尤其是“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被大量运用。《天问》的创作年代与《离骚》相距不远,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神话、传说成为屈原表达他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充满个性光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的载体。 在修辞手法上,清代贺裳在《骚筏》中所评论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极为贴切。楚国祀神乐曲《九歌》在屈原的笔下一改以往的传统,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进入了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所开创的楚辞,使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新天地。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促进了汉赋的形成。 滔滔历史长河并没有带走人们对屈原的怀念,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用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后世也出现了大量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著作;而《九歌图》、《天问图》等绘画作品也难以计数。 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上,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而他所开创的诗歌创作的新气象,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用楚国的方言、民歌,描写当地的风土人物、山川风貌,形成了楚辞独特的地方色彩。《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体。 汉朝的刘向把屈原及其风格的继承者的作品编辑成册,定名为《楚辞》,这部著作对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为什么屈原投河自尽?
屈原投河自尽是因为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以身殉自己高洁的心志。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屈原的绝命词《怀沙》,丝毫没有亡国形势的逼迫,没有殉国的迹象。《怀沙》写明自己有赴死的意向,赴死的理由不是殉国,而是殉自己高洁的心志。 屈赋中没有殉国的内容,汉代人也没有屈原殉国的说法。东汉文人王充颂扬屈原“洁白”,王逸颂扬屈原“清白”。至于屈原投河原因,王逸提到是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扩展资料 屈原的文学作品网格: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风调激楚,是屈原楚辞风格。 屈原由于受霄小的排挤陷害,使曾经对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变法图强的楚怀王,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楚国面临亡国的危机,而对屈原这样的爱国志士迫害有加。屈原正直的性格,高洁的人格,爱国的行动,反倒都成了罪过。 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这种激楚的情调,在《九章》中表现得十分强烈。
8,屈原为什么投河自杀
因为屈原投江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