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三毛是男是女,三毛是女的吗?

本文目录索引

1,三毛是女的吗?

是的,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是女的吗?

2,三毛,一个怎样的女子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三毛的文集《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闹学记》,还在继续她的其它文集。其实,早在这之前,就想阅读三毛的文字的,只是一直以来都惧怕这样一个古怪而又奇特的女子,或者说是本身对三毛存在着一种偏见吧,却不知那种偏见来自哪里,让我敬而远之。 初读三毛的《雨季不再来》,让我看到的是一个敏感而孤僻的孩子,她是独立的,倔强的,自闭的,冷漠的,她的童年不像一般孩子那样充满快乐。从小就不同于其他的孩子,因为受到体罚,她拒绝上学,从小表现出很强的叛逆心里,还好面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她的父母都是宽容的、有耐心的,对待三毛更是充满爱的。这也成就了一个不一样的三毛,只是,这并没有使她摆脱最后自杀的命运。 读完《撒哈拉的故事》,让人眼前一亮,看到一个别样的三毛,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对大自然、对生活都充满爱的三毛,让人想象不出小时候那样一个自闭、冷漠的孩子,长大后,在远离家乡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活的是如此幸福,结交了如此多的好朋友。 《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与荷西在沙漠里的所见所闻,记载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经历,从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毛的乐观、热情、快乐的心境。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广阔美丽的撒哈拉沙漠,一个快乐的三毛,羡慕三毛可以如此洒脱不羁,喜欢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寻求自然与单纯。 三毛一生走过了54个国家,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可是,我仍旧觉得三毛是属于撒哈拉沙漠的,就像三毛所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在那里的三毛是真实的,天真,热情、善良,充满爱心与感恩。三毛对待朋友是真诚的,善良的,友好的,当我看到邻居向三毛借东西而不还甚至感觉理所当然,以及那种种琐碎的烦恼、恶劣的环境,而三毛依然是乐观的,对生活对沙漠依然是充满热情的。她的浪漫奇想,总是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的情趣,更使她们那个简陋有个大洞的小屋,变成“沙漠中最美丽的小屋”甚至有好多的人都去前往参观。我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三毛,一个如此瘦弱的身躯,甚至对三毛的那种沙漠情怀心生羡慕。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在荷西死后写的,忧伤的文字,充满着对荷西的思念之情。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真诚对待朋友的三毛。看到《吉屋出售》那个章节,三毛出售他和荷西的房子时,不为价格,而是选择一个喜欢这个房子的买主,当一对年轻的夫妇看到这个房子并非常喜欢这个房子可是没有那么多的钱时,三毛丝毫没有犹豫,以屋子本身半价以下的价格卖给了对方,甚至让这对年轻的夫妇有剩余的钱去度假,另外还答应会把房间内的家具留给他们,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房子移交之前,三毛还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地板擦得透亮。对于她和荷西这些年所有的物品、收藏等等,她都按照每个朋友的喜好送了出去。让我不禁佩服三毛对待朋友的真诚,以及一直追寻的金钱以外的淡然,平实、超脱。 在读三毛文章的同时,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不知道三毛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为什么不管三毛走到哪里,都会有那么多的朋友,那些朋友中不分男女老少,而且那些朋友对待三毛都是友好的,热情的,真诚的。在荷西死后,三毛离开了加那利群岛回到了台湾,三年以后当她回到加那利群岛以后,她的房子是干净的,车子也像新的一样,这些都是她的邻居和朋友默默为她做的。 我想,不管三毛在谁的身边,都会被她那份对待生活、对待自然的热情所感染,更会被她对待朋友的真诚感动,让人不忍心去伤害这样一个天真、单纯、可爱的女子。一个简单,单纯,对一切充满爱和热情的女子是让人喜欢的。我想这就是三毛的魅力所在吧。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三毛。我觉得三毛是一个可爱温纯的女子,她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深深的爱,真诚而乐观,有点小女人,喜欢旅行,喜欢自由;她希望她爱着的这个世界更美好,正如薇薇夫人说的,三毛是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 对于三毛的死,在我们感到遗憾悲伤的同时,我们应该尊重三毛的选择。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我想,三毛选择这样的方式去达到超脱和升华的境界。 以下摘自网友的话: “如果她是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陌生人,那么她一定会遭来许多白眼与非议, 因为很少人能够理解她的洒脱与不羁;如果她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她一定会受到最大的宠爱与关怀,因为她是一个能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又最了解你的那个人;如果她是我们的亲人,那么她一定会为不能尽亲恩,守孝道而自责不已,因为在追求心灵自由的旅途上人总是孤独的;而如果,如果你有幸成为她的读者,她的音,那么你就可能变成最幸福的人,因为在你孤独,迷惘,痛苦,欣喜,畏惧,感动时她总会变做一股暖流温暖着你,让你知道人生路上你不寂寞” PS: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看三毛的书,我家CC说,看你都快成三毛的粉丝了,是不是应该写篇读后感啊。其实,我也想写,只是怕写不出三毛的性情,写不出她的那份真实,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这样一个奇立独行、一生充满传奇的女子。最终抵挡不住对三毛的喜欢,写下此文。另外,我还和CC说,等买了房子,我一定买一套三毛的作品集放在书房里,没事翻翻。

3,小时候看的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是男生还是女生扮演的?

  电影片名 三毛流浪记
  发行公司 Payless Entertainment
  年份 1980
  导演 虞戡平
  外文片名 Lee's Killer Kids / Kung Fu Kids Break Away
  发行地区 中国香港
  主演 :
  Au Dai 饰 Qu Pu Li
  Cheung Hoi Fan 饰 Zsa Zsa Meng
  高雄 Eddy Ko 饰 Mr. Chu
  Wang Ye Leung 饰 San Mao
  卡萨伐 饰 Casanova Wong

  三毛扮演者王龙基
  王龙基>>个人简介
  王龙基 性别:男;著名音乐家王云阶之子。
  人物生平
  童年时代参加过《艳阳天》、《新闺怨》、《母亲》等十余新影片的演出。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令人难忘的流浪儿三毛的典型。通过这一典型真实地表现了流浪儿童的悲惨童年,控诉了黑暗社会对他们的凌辱和摧残。赞美了贫苦儿童天真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三毛流浪记》是阳翰笙根据张乐平连环画《三毛》改编。赵明、严恭导演,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摄制。影片反映了旧社会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主人公三毛(王龙基饰)流落街头,想找工作求生存而得。流氓骗他去偷窃,他宁肯饿肚皮也不去。后来,被一位贵妇人收为养子,让他学习许多上流社会的礼节,并为他举行了一次鸡尾酒会。三毛不满意贵妇人家的荒淫和虚伪,纠合一群讨饭的小伙伴,冲散了酒会。然后他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童中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毛才结束了苦难的流浪生活。
  人物履历
  王龙基饰演三毛时,年仅八岁。他酷爱漫画《三毛》,幼年时也有过近似三毛的经历,这为他理解、体会三毛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提供了不少帮助。三毛的形象,细细的脖子支撑着一个大脑袋,瘦弱的胳臂紧抱着干瘦的身子,稚气中含着灵敏,迷茫中透着渴求的目光,还有那充满不在乎的神态,随时准备自卫的警觉和搏斗意识,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过早地独自在黑暗社会中艰难求生的流浪儿童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王龙基较好地把握住讽刺喜剧表演风格的特别要求,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例如在片中,当三毛把偷来的钱包归还失主后,失主感激地要给他钱以酬谢时,三毛一面高声拒绝着:“不要,不要”,一面夸张地举手过头,连连摇晃,然后背起双手,昂首挺胸,踱着方步离去。这样的表演非常夸张,但又十分自然,形象地表现了三毛是非分明、扶危助难的品格,既显出小孩子做了好事后按捺不住的得意和陶醉,又显出了三毛长期浪迹街头渲染的“江湖气”。这样动作的神态,确是三毛这一人物所特有的。王龙基的表演真实、生动、感人,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此片屡映不衰,在国外也颇受欢迎并获过奖。   1960年他进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电影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文工团工作后来,又进入了上海无线电厂,成为了生产战线的一个标兵。   1979年转业到上海一家无线电工厂负责技术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4,三毛是女的吗

作家是女的,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