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寒号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本文目录索引
1,寒号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寒号鸟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应该对自己的后来进行打算,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生活!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最后被冻死了。
2,寒号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寒号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及时做,不能拖拉,不然就会后悔。《寒号鸟》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最早见于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讲述了寒号鸟得过且过,不肯盖窝,结果在半夜冻死的故事。 扩展资料: 寒号鸟的故事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 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 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最后,它没能混过寒冷的冬天,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3,寒号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应该要勤快,而不是懒惰。 寒号鸟被冻死就是因为懒,从不为过冬做打算,最终因天气寒冷被冻死。通过寒号鸟的悲剧,告诫人们做人不能鼠目寸光,凡事都要做长远打算,也懂得了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这已经成不变的真理。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吹着,可怜的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自我说明天必须垒窝。第二天,天气很好可寒号鸟并没有垒窝,当晚寒风更猛了,只见寒号鸟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第三天喜鹊看到寒号鸟被冻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尽快做完,不要这天推明天,也不能只顾眼前的享乐,明天推后天,也不要像寒号鸟那样懒惰。 扩展资料: 《寒号鸟》由杨海波、梓君、左小群朗读。《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 通过讲述一只喜鹊和一只寒号鸟对做窝过冬的态度、表现和结果,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一个哲理:要认真对待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懒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人据此引出了“得过且过”这一成语。
4,寒号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寒号鸟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做事要有计划并付诸实践,不能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地荒废大好年华。 寒号鸟的故事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最早见于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讲寒号鸟得过且过,不愿意给自己建巢甚至还嘲笑别的鸟儿建巢,结果到了冬天它因抵抗不了寒冷而冻死的故事。 根据此故事还引出了得过且过的词语,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不能太懒惰,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扩展资料: 寒号鸟的故事我们都熟悉,一听到这个名字我们脑海中会想到它是一种鸟儿,其实寒号鸟并不是鸟。 寒号鸟是一种啮齿动物,学名叫复齿鼯鼠。白天呆在巢内,黄昏或夜间外出活动。因其生性怕寒冷,日夜不停号叫,而俗称"寒号鸟"。它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它是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号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齿鼯鼠
5,寒号鸟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道理: 人活着不能目光短浅,要做长远打算。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活着,就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不能得过且过。短文主要写了寒号鸟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不做长远打算,冬天冻死在岩缝里。原文: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做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枝,就忙着垒巢,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累了回来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就在这严寒的夜里,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发出最后的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冷死我,明天就垒窝。” 天亮了,阳光普照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邻居寒号鸟。可怜的寒号鸟在半夜里冻死了。 扩展资料: 《寒号鸟》讲述了寒号鸟得过且过,不肯盖窝,结果在半夜冻死的故事。后人据此引出了“得过且过”这一成语。 得过且过的意思是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 作者简介: 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自幼刻苦攻读,广览群书,因而学识渊博,工诗文,善书画,成语“积叶成书”讲述的便是他的故事。 元末兵起,陶宗仪避乱松江华亭,耕作之余,随手札记。元至正末,由其门生加以整理,得其中精萃五百八十余条,分类汇编成《辍耕录》30卷,该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 作者对元代掌故、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尤其对元末东南地区农民起义状况,多为耳闻目睹,因而所记内容较为真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