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海南高考状元,急!关于香港回归的三个问题??答案合适追加...

本文目录索引

1,急!关于香港回归的三个问题??答案合适追加...

  对于另外一些人,香港回归则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譬如2005年海南省高考“状元”李洋,在清华梦破灭之后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而李洋只是众多赴港求学的内地学子中最富戏剧性的代表,就在今年,香港8所获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不足500人增至1600人。“把北大清华扫成二流”也许有点耸人听闻,但香港大学对内地大学的冲击和影响却是确定无疑的。

  调查中,人们所能感受到的香港回归带来的变化中,“到香港去念大学”列第一位,55.5%的人对此有感受。

  香港回归带来的变化还在于,47.0%的人感受到,去香港购物、旅游更方便了。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始试行“自由行”;到2006年,试点已扩大到内地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9个城市。当年,来香港的2500万观光者当中,有1360万来自内地。

  43.9%的人还感受到,文化交流更频繁了,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两地合作的电影、电视,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参与内地电影的拍摄,而就香港而言,近年来任何一部大制作,几乎都与内地演职员、外景、票房等紧紧联系在一起。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结束后,一位影评人写下的七字评语就是:北地胭脂染香江。

  44.1%的人感受到,两地经济交流更紧密了,来自香港的商品和厂商越来越多。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到内地的投资者,香港被视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启蒙者,而在回归之后,CEPA等一系列措施,又为两地经济交融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防治SARS、禽流感等方面的合作,让33.1%的人感受到,两地在科技、卫生领域的合作更广泛而紧密了。

  虽然香港与内地的空间距离并未改变,但回归以来两地的交融,却让这个“距离”悄然拉近了。调查中,38.1%的人认为,回归10年来,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距离没什么变化,但在更多的人(47.4%)看来,两地的距离正变得越来越近。

  在许多人眼里,“越来越近”的香港,吸引力也越来越大。调查中,80.0%的人认为,香港回归10年来,魅力不减。其中,47.0%的人认为没什么变化,而33.0%的人则认为,香港对自己的吸引力更大了。

急!关于香港回归的三个问题??答案合适追加...

2,【请问】和香港的大学相比。北大清华已经沦为二流高校了吗?

2005年北京高考“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远投香港科技大学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伊始,众多网民在网上撰文:“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原因是香港大学频频从内地大学挖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生员的眼球。而最近中国博客掀起的“中国科技大讨论”,众多人则将矛头指向了北大、清华的教学制度,加之数学大师丘成桐对北大的质疑,突然间,北大、清华这些名校被置于风口浪尖,有关“一流大学”的品牌内涵成了众多人议论的焦点。《财经时报》为此派出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试图弄清楚造成这一切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北大、清华又该如何承继和保护自己的优秀传统及品牌价值。

“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

“即使是国内名牌大学老师的素质也没有保证,许多老师只懂讨论第三流的问题,学生不会钻研出第一流的学问。”

不论是来自新浪专栏作家薛涌的担忧,还是数学大师丘成桐的责问,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他们的声誉已经在遭至多方质疑。对于它的未来走向说法多多,很多人更是担心他们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地位不保,或者与一流大学名不符实。

考生资源争夺战

6月30日,香港大学给今年内地申请该校求学的学生发出了第一批面试通知,大约有3000名考生接到了通知,这是去年的两倍。同时香港一些大学也在内地展开了宣传战。

相比香港方面的攻势,北京则稍显得有些平静。在北大未名湖,随时能看到三三两两漫步的学生,十分悠闲。北大三角地的招生信息和招聘广告,则吸引着不少前来观看的学生,从他们的表情看,好像都有点对未来的焦虑和茫然,因为这些即将走出校园的学子马上就要面临就业的压力。

“一边是香港在内地扩大招生,一边是内地就业的压力。”在北大中文系已经苦读5年的黄语难以掩饰其对北大的感情。“我当时就是因为喜欢北大的人文传统而选择了这里。”但现实的问题又让他对自己的选择多了一份怀疑。“去了几家媒体,他们都认为我们缺少新闻经验而拒绝了。”

与他有着同样困惑的学生还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资太低,有的是因为所学的东西不适用而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相反,香港大学毕业的学生却十分抢手。

刚接到香港大学面试通知书的李刚说他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转投了香港学校。还有让他心动的就是香港大学丰厚的奖学金。

成都女孩李卿曦是今年第一个高考新闻人物。据说她高考还没发榜就手握5所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网罗她,财大气粗的香港科技大学抛出了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有学者说,这是香港高校今年在内地抛出的第一颗“糖衣炮弹”。

香港大学的品牌战略

面对优秀考生流失的现象,北大有关负责人认为,北大、清华的品牌是无价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学那种赤裸裸的金钱攻势。但在考生这个环节,却有了来自民间的定价,广州东莞的横沥镇镇政府激励考生们:考上清华、北大奖励50万元。

不惜巨资抢夺优秀考生,对大学品牌有什么影响呢?北大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专家齐国伟认为,香港高校即使最终没有得到这名优秀学生,但新闻效应产生的知名度在品牌方面的价值却是巨大的。知名度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资产,是品牌战略的要点,知名度高的大学,无论何时,也无论何人来做评价,都会在社会上、考生心目中、各种名校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而且一旦产生品牌效应,就会长期拥有名牌大学的美名。香港高校就是要在内地产生这种效果,是和北大、清华竞争的长远战略思路。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对《财经时报》记者说:“纯粹做数量的分析,北大并不比很多学校强,但是在声名上北大要胜于很多学校。在实的方面北大不占优势,然而在虚的方面北大有优势。”他认为北大能在前不久英国《泰晤士报》推出的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排名中排在15位,声名起了重大作用。同样道理,香港高校也会在和内地高校的比较中确立品牌优势。
其次,一旦确立了品牌优势,香港高校就会在学术图腾柱的顶端占据重要位置,人们在评价他们的师资和学生素质时,也会高看一线。而师资和学生素质是高校品牌中最重要的元素。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共生的依存关系,他们相互决定对方的地位,学生只要进入拥有最佳师资的学校就读,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学术地位,而教师能在吸引优秀学生的学校教书,也可以在学术上具有竞争优势。

大学品牌的价值保障

就在李卿曦得到香港科技大学垂青的时候,叶小萌却正在为能找到一份工作发愁。“我现在每天就是不停地发简历,然后不停地去面试,是一个典型的‘面霸’,北大毕业的优越感早就‘面’没了。”

据叶小萌介绍,她同寝室的几个姐妹,虽然不少找到了“婆家”,但最低的月薪还不到2000元钱。

叶小萌的遭遇显然不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据北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方伟主任介绍,北大2006年共有7743名毕业生(含医学部);其中本科毕业生(含医学部)2970人,预计实际参加就业的约4600人。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许庆红说,今年清华大学毕业生超过7000人,除去保研和出国,实际就业人数有4000名;其中本科生1000多人,但目前有70%的本科生还没有实现就业签约。

与叶小萌们面临的生存危机相比,香港的名校毕业生可谓牛气冲天,这或许可以解释内地一流学子将目光从北大、清华转向香港高校的原因。5月25日,香港著名高校之一的香港大学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该校2006年应届毕业生已知的聘书多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管理顾问公司及跨国企业。

而在北大应届毕业生中,有88人争聘北京郊区的村长助理,其中还有多名博士生和20多名硕士生;清华也有近40名学生参加竞争,博士和硕士的比例占到了五成。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个调查在高考前出炉是否是港大内地招生人数翻倍的重要原因,但毕业生的流向和起薪是国际上通用的惯例和判断大学品牌成色的重要指标。

品牌价值的流失

去年第一次参加内地统招的香港城市大学,今年也是内地考生蜂拥向往的去处。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香港高校,去年不但许诺给17个省市(招生范围内)的高考状元提供全额奖学金,还将被清华退回的海南高考状元李洋招至门下,充当了一个“救英雄于困厄”的侠客形象。

对于城市大学来说,此举不但打出了知名度,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印象分,还将内地高校主要竞争对手清华的冰冷和呆滞的体制凸显了出来。而“不拘一格招人才”,一贯是北大、清华的良好口碑;体制弊端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或许是影响学生选择的另一个原因。

针对旅美学者薛涌“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的断言,虽然各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从今年香港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猛增来看,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谭五昌认为,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高校扫成二流,从理论上来说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作为北大、清华最具品牌影响的人文精神与师资力量正在削弱。在上世纪30年代,我们可以看到大批的国学大师在这些学府任教,胡适、朱自清、沈从文等等,后来的燕园4老: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也是其北大师资的典型代表,但在近几年,具备如此人格魅力与学识影响的教授讲师似乎少之又少。

名校的尴尬?

基于此,而令学界和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担忧:一流师资的缺失,以及固有校园精神或者说学术氛围的削弱,何以吸引一流的学生、做出一流的学问。没有一流的学问和学生,又何谈一流的大学?

北大现有在校生3万多人,超负荷的结果是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都在下降。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也认为,“这几届学生素质确实要差了很多”。

有人认为,香港高校的强悍出击,瓦解了中国近30年的高考路线图。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北大、清华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就如同很难逾越的火焰山;现在中国的内地学生,可以先采取在香港念本科,然后再到哈佛等念研究生的方式,来实现一流大学的梦想,这很可能将北大、清华抛到一个边缘化的尴尬角色。

3,海南高考总分多少?

1、海南高考总分为900分,具体分值分配如下: 裸分:语文(150),文|理数学(150),政史地|物化生(100)。 转化分:看排名,只有教育局算得出来,通常是裸分加两百。 再加10%会考分:政史地|物化生(各100)+信息、技术(各50)。 2、2018年海南高考一本线: 文科:579分 理科:539分 3、转换分:看排名,只有教育局算得出来,通常是裸分加两百。 4、海南是以折合分来算的,并且加上会考分数(满分40)。七百就相当于裸分500左右,但前提是要每科都均衡,不偏科,一科较差会拉低总分。 5、海南省普通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原始分和标准分对照表:

4,2020年河北省理科高考状元到底是谁?

2020年河北省理科高考状元到底是谁? 都说高考是分水岭,想要让自己的未来能够有多种可能性,在这条千军万马过大道的独木桥上,就一定不能够被挤下去。那些高考分数好的到了最后混的也往往都不差,尤其是高考状元。今年河北省的成绩出来了之后就有不少人都在提问,2020年河北省的理科高考状元到底是谁?2020年的河北省理科高考状元是石家庄二中的邢雨菡。 这一名学生是来自承德一中。其总分数为721分,这个分数是学生的裸分,没有其他的任何增添项。此次高考成绩河北省高三学生理科在708分以上的一共有32人,而这一位河北省的理科高考状元,裸分就有721分,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自从7月23日可以开始查成绩起,大家就对于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非常的关心,当时传的最凶的是理科状元,总分为733分,说的是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一位学生。但最终才知道,原来这位学生的733分是加上了清华的加分项,最后才让她成为了全省的状元,而来自承德一中的邢雨菡在没有增添其他分数的情况下,其总分就达到了721分,因此真正的理科状元应该就是邢雨菡。 众所周知,河北省最出名的高中是衡水中学和石家庄二中,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这一次的状元应该也是出自于这两个学校,但事实情况证明并不一定是没有上这两所学校,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绩。承德一中的邢雨菡,这一次就凭实力获得了高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几年,河北省的理科状元基本上都是男生,这一次河北省的理科状元居然是一个女生,也是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邢雨菡在私底下就表现出了超强大的运算力以及记忆力,平时理科成绩一直都不差,这一次她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分别是140分,143分,147分,距离总分150分最多的也仅仅是差10分。除了语文数学均衡发展以外,她的理科总分达到了291分。各科成绩都是十分优秀,也难怪这一次能够一举夺得河北省的理科状元。 每年一到高考出分的时候,就总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欢喜,有人忧愁。这一次河北省的理科状元总体看来分数是非常不错的,裸分就能够达到721分,这也证明了邢雨菡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作为一位女生,能够获得理科状元更是不容易,而在平时她的整体成绩也是非常稳定,对于这一次能够获得理科状元,她本人也是表示有些惊喜,但事实上这是她个人的努力换来的。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欢迎您评论补充。

5,2009至2014年安徽高考文科状元分别是谁,各个科目成绩又是多少

2012年安徽省高考状元:



文科状元——倪惠;高考成绩:671;出自:淮北一中



理科状元——丁雅琦;高考成绩:704;出自——芜湖一中





2011年安徽省高考状元:



文科状元——丁洁;高考成绩:646;出自:淮北一中



理科状元——张泽;高考成绩:699;出自——蚌埠二中



2010年安徽高考状元:



文科状元——陈蓓;高考成绩:666;出自:寿县一中



理科状元——张浩源;高考成绩:701;出自:泗县第二中学



2009年安徽高考状元:



文科状元——葛严蔚、桂程;高考成绩——638;出自——合肥八中、淮南二中



理科状元——陈硕嵩;高考成绩——706;出自:合肥168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