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在哪个朝代制造出来的?
本文目录索引
- 1,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在哪个朝代制造出来的?
- 2,世上最早的指南针叫什么
- 3,指南针最早叫什么?
- 4,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什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 5,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 )
- 6,最早的指南针是什么样的?
- 7,最早的指南针是什么?
- 8,指南针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
- 9,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是哪
- 10,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指南针的
1,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在哪个朝代制造出来的?
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据《古矿录》记载:《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 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 扩展资料 司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早期的指南针的造型。而指南针与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在科技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司南由一把磁勺和一个铜制地盘构成。勺子由天然磁石琢磨而成,其勺柄对应磁石的南极。地盘造型体现“天圆地方”思想,由青铜制成。在中间圆形区域的外侧,刻有四维、八干、十二支,用来指代二十四个方位。 四维即乾(西北)、艮(东北)、巽(东南)、坤(西南);八干是十个天干中除戊、己之外的八个(戊、己落选不是因为长得土,以因为它们表示中央土);十二支即十二地支,其中“子”代表正北方。 最外侧的四边还刻有二十八宿,即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似乎又指另二十四个方位(房、虚、昴、星对应东、南、西、北,所以少四个可指方位)。 铜盘中间的圆形区域被打磨得光滑如镜。使用时,将勺子置于铜盘中央区域,并使其转动。待转动停止时,勺柄指向的方位即正南方,勺口指向的方位为正北方——理论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南针
2,世上最早的指南针叫什么
世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中国最早使用的指南工具,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它看上去就像个勺子,其实也就是大磁铁勺子!因为磁铁有磁性,一边指向南方,一边指向北方,司南上的勺子柄,就总是指向南方。 后来东汉的大科学家张衡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发明了指南车,张衡指南车是一种装有特殊的差速齿轮装置和指向器的单辕双轮车。 不仅解决了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一道难题,而且维护了指南车在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进一步维护了中国古老灿烂文明的声誉。 扩展资料 天然磁石在强烈震动和高温时容易失去磁性,而司南与地盘接触的摩擦力又太大,所以指向效果并不很好。在司南之后,人们又进一步探索性能更稳定、携带更方便的磁性指向工具。 公元1044年左右,北宋曾公亮和丁度在他们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了指南鱼。这是一种用人造磁钢片做成的鱼形指向标。 磁鱼是这样制造的:先用高温使铁片内部磁畴激活,置于地磁场中排序,再迅速冷却使磁畴的有序排列固定。这种方法很符合物理学规律,但所得磁性较弱。指南鱼浮在水上,可以自由转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南
3,指南针最早叫什么?
指南针最早叫司南,据章鸿钊编著《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终止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为司南古义不断演化,使它与一系列的古代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载司南的最早的文献是鬼谷子所著的《鬼谷子》,其中写道:“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从《鬼谷子》中的记载可以看出,郑人去“取玉”,必须要带上司南,就是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扩展资料: 早期司南延申——磁勺: 磁勺是一种天然磁石琢成的勺形指向器,当它被发现的时候,其状取法北斗七星,名称则沿用“司南”。 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应篇》说:“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句中的“地”一般解释为“地盘”,也可能是“池”字误写。这句话应释为:勺状的司南,放在“地盘”上,或投入盛有适量液体的容器中,它的勺柄必然自动指向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南针
4,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什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司南
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汉代甚至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指南针。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山一带)一带。司南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5,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 )
司南,早在战国时期就发明了。 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 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把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书中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的记载,以及现代科学考石学家的考证和所制的司南模型,说明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古代称慈石,用慈爱来描述磁石吸铁现象)制成汤勺形,由其勺柄指示南方。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书中和《山海经》书中便有了关于慈石的记载,而在这一时期的《鬼谷子》书中和《吕氏春秋》书中还进一步有了慈石吸铁的记载。这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磁指南针,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博物馆都有司南的模型展出。这里要指出关于指南车的问题,历史上传说黄帝(约公元前47世纪)和西周周公(约公元前21世纪)曾制造和使用指南车,但是经过后来的文献考证和模型制作试验,都已证明指南车与指南针没有关系,汉代以后的指南车是依靠机械结构,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也有指南车的模型展出。
司南必须放在光滑的底盘上旋转,底盘还必须放平,否则就会影响它指南的作用,甚至会使它从底盘上滑下来。因此,人们发明司南以后,又继续不断地研究改进指南的工具。
6,最早的指南针是什么样的?
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指南针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没有它之前,人们对大海充满了向往与渴望,却又因其浩翰无边而畏缩不前。有了它之后,人类开始频繁出海,它就是指南针。让人不解的是,它的指针同时指向南北,却为何叫做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它的始祖又为何物? 说到指南针的起源,人们往往想到了轩辕黄帝战蚩尤故事中提到的指南车。 文献记载,指南车是熊国(今河南新郑)的轩辕黄帝发明的。涿鹿一战中,蚩尤用妖法使军土们迷失了方向,黄帝便做指南车以辨别方向。这种说法在西晋崔豹的《古今注》、宋代刘恕的《通鉴外记》、南朝沈约的《宋书·舆服志》中部有记载。 人们常把指南车当成磁性指南工具,实际上指南车是应用机械原理进行指南的。这在学术文献中也经常被混淆。如认为《鬼谷子》中的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实际上历代引《鬼谷子》中的司南从前后文看都是说指南车。如《宋书·礼志》,唐·李善注《文选》中左思吴都赋,《太平御览·车部四》等。 司南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是由一个天然的磁石制成的,它的形状犹如一把长勺,很像北斗七星的形状(或许是因为北斗星位于北方),它在平滑的“地盘”上可以自由旋转,不过其一旦静止,勺柄就永远指向南方,所以人们便称其为“司南”。 目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7,最早的指南针是什么?
最早的指南针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指 南针叫司南。它是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 铁制造的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就是 指南的意思。
司南是怎样制成的呢?根据专家的研究,司南是把整块的天然磁铁,琢磨成勺子的 形状,并且把它的S极琢磨成长柄,使重心落 在圆而光滑的底部正中。
这把非凡的“勺子”做好以后,还得做 一个光滑的底盘。使用的时候,先把底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盘的中间,用手拨动 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它的 长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则指向北方,由 此来辨别方向。底盘可以用青铜做,有的 是个涂漆的木盘。因为青铜和漆器都比较 光滑,摩擦的阻力比较小,司南转动起来很 灵活。这种底盘内圆外方,四周还刻有表 示方位的格线和文字。现在的出土文物 中,就有这样的铜盘和涂漆的木盘;还有东 汉时候的一副石刻,刻着一个小勺子放在一个小方台上,有人认为这就是司南。可见,司南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8,指南针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
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9,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是哪
指南针
在发明指南针之前人类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会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是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使人类航行有了方向。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磁现象的发现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汉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他们很清楚。
指南针的始祖——司南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磁体指极性认识的实际应用。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
指南针的发明
古代民间常用薄铁叶剪裁成鱼形,鱼的腹部略下凹,像一只小船,磁化后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当时以此做为一种游戏。东晋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这种“指南鱼”。
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鱼的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这是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场使铁片磁化。即把烧红的铁片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上。烧红的铁片内部分子处于比较活动的状态,使铁分子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达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这种排列较快地固定下来,而鱼尾略向下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发明,对指南针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学和地磁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另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按沈括的说法,当时的技术人员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内部磁畴的排列趋于某一方向,从而使钢针显示出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地磁法简单,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发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为有实用价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沈括还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以磁石摩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这是说,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后,针锋有时指南,也有时指北。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磁石都有N和S两个极,磁化时缝衣针针锋的方位不同,则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真实的记录了这个现象并坦白承认自己没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后人能进一步探讨。
10,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指南针的
中国。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 据《古矿录》记载:《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 典籍记载有关指南针的事情和典籍作者,全都在古代邯郸为中心的燕赵文化区域内;在可考典籍范围内记载的中国古代指南针,全都是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 且根据先秦典籍记载,产天然磁石的只有武安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可能制造司南的地方,只能在以邯郸为中心的燕赵文化区域内,武安极有可能就是指南针的故乡。 扩展资料 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汉代甚至战国时代华夏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指南针。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山一带)一带。 司南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 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 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南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