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璞玉是什么意思,璞玉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璞玉什么意思

本意是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 所谓的"璞玉"实际上是带有皮壳的玉石,也只有水石和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玉石才有皮壳。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产出,比如新疆有软玉水石产出,辽宁岫岩有河摸料产出,湖北有结核绿松石产出,云南,福建和广州的珠宝交易中心等各个玉石交易集散地都有带皮壳的翡翠出售。 扩展资料: 璞玉外皮 璞玉的外皮,按其成分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色皮: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 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 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璞玉

璞玉什么意思

2,谁能帮我找到和璞玉相关的诗词典故(急急急急!!!!!)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虽然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仍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果然又一块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因为是卞和所献,所以这块玉就被成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3,征集关于"璞玉"的名言警句 其实只要好的句子就好,不要诗词的,现代一点的深刻的句子就好

汉·恒宽: 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
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南北朝·刘昼: 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隙。
明·薛萱: 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此涵养之重要。
汉·孔融: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璞玉是什么意思

璞玉意思:未经琢磨加工的玉石。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韩非子·和氏》一文中记载了和氏壁的故事。称“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意思是卞和献给楚庄王璞玉,认为是石不是玉,庄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脚。以后又献给武王,同样又被剁去右脚,直到文王即位,让人把玉雕琢,并命名为和氏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种璞玉。开始没有被"玉人"认出,以后去掉外皮,果然"得宝"。 扩展资料: 璞玉的外皮,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色皮: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 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 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子·和氏

5,“璞玉”什么意思?

璞玉 [释义]: 1.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 2.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 璞玉    (1).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韩非子·喻老》:“宋 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 子罕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玉者寿如玉也……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宋 黄庭坚 《休亭赋》:“献璞玉而取刖,图封侯而得黥。”元 杨弘道 《投蓝田县令张伯直启》:“死灰有意复然,璞玉敢期於再献。” (2).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宋 曾巩 《送丰稷》诗:“虽知璞玉难强献,欲挂尘榻空含情。”金 元好问 《答潞人李唐佐赠诗》:“泥途终自拔,璞玉岂虚捐。”清 黄鷟来 《喜晤郭劲草》诗:“璞玉弃为台上坫,枯桐孰辨爨余音。” 丁玲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记胡也频》:“他还是一块毫未经过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烧料玻璃珠子,不知高到什么地方去了。” 玉,指天然形成,尚未经雕琢过的美玉。璞,古人是说蕴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韩非子·和氏》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这是指蕴玉之石。也可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王逸竹的《梦中梦》里尚有璞玉之角,以玉美之,确有深意。璞玉的外皮,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传说,到秦时,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玉玺;汉高祖刘邦作为传国玺;玉玺后又落入王莽、孙坚、曹操、司马炎之手;在东晋、十六国时,争夺玉玺非常激烈,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晋穆帝所有;南北朝时,玉玺传给宋武帝,南齐 灭宋,玺归南齐,后又归梁朝、齐文帝;隋灭北周得玺,到隋炀帝灭,玺归唐高祖李渊;唐代将玉玺传了二百七十余年,到唐昭宗时代才落入后梁;五代十国时,后唐李天帽灭后梁获玺,传到后唐末帝李从珂,从晋石敬塘攻洛阳时,李从珂摘玺登玄武楼自焚,石敬塘攻入洛阳,玺已不知下落,成为千古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