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不包括,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具体内容及其

本文目录索引

1,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具体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面、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 1、平衡记分卡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描述策略背后的因果关系,借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评估指标的完成而达到最终的财务目标。 2、建立平衡记分卡的顺序,通常是在先制定财务和客户方面的目标与指标后,才制定企业内部流程面的目标与指标,这个顺序使企业能够抓住重点,专心衡量那些与股东和客户目标息息相关的流程。 3、学习与成长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宏大目标提供了基础架构,是驱使上述记分卡三个方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 扩展资料: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将组织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端,管理人员确定组织将在其中竞争的客户和市场细分,并将目标转化为一组度量标准。如市场份额、客户保留率、客户获取率、客户满意度、客户利润水平等。 在平衡计分卡的内部业务流程,以吸引和留住目标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要求的经济回报,经理应该注意内部流程,产生最大的影响在客户满意度和组织的财务目标的实现,为此,建立测量指标。 因此,平衡计分卡更注重新的内部业务流程,从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开始,到满足客户和股东的要求结束,而不是简单地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平衡计分卡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定了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绩效而必须进行的未来投资,包括衡量员工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 本组织在所有这些领域的成功必须转化为最终的财务成功。产品质量、订单完成时间、生产力、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的改善,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运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会使组织受益。 因此,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方面确定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有助于最终改善经营结果。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度量是相互关联的,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还包括结果的度量和导致结果的过程的度量的组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具体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2,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包含哪些指标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 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 1、财务层面 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现金流量。 2、客户层面 在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 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出色的财务回报。 3、内部经营流程层面 在这一层面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4、学习与成长层面 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记分卡的前三个层面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 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记分卡学习与成长层面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扩展资料: 平衡计分卡作用: 1、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绩效管理从人员考核和评估的工具转变成为战略实施的工具。 2、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拥有了全面的统筹战略、人员、流程和执行四个关键因素的管理工具。 3、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拥有了可以平衡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确保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 4、平衡计分卡被誉为近75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管理工具运用误区: 1、企业对管理思想或工具本身并没有理解透彻,只是机械的照搬工具或者片面的理解、运用。 2、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给予足够高度的重视,没有决心和推动!导致变革不能顺利推进。 3、企业系统内的各个组织部门思想、步调不一致,内耗过大,导致管理工具建设进度缓慢或建成后本来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4、企业内部的执行层甚至全员没有很好的学习管理工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运用。 5、企业高层对工具本身的期望过高,没有做好企业长期推进的准备,形成让战略成为持续性流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衡计分卡

3,什么是质量文化的固化部分

制度文化是质量文化的固化部分,是质量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和落实手段之一,是组织实现质量目标的必要保证。 质量文化,是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动准则、法律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 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社会、文化、法律、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去努力研究和探索。 质量观 质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整个民族精神素养的表现形式。过去的几年,各行业发生了诸多事件,能与“质量”字眼关联者甚多,这使得数年前就被地列入学术课题的“质量文化”一词,在舆论圈里又被热情地追捧起来。在此,中国青年策划人、公益营销践行者魏涛先生从商家、消费双方的角度,对质量文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正确理解质量背后的精神支持 这说明现代人的责任感开始提高,已自觉地对社会问题展开深思性的关注。但是,将个人情绪强加予民族品格,却是有点小题大做。 实际上,我们平时太缺乏对深处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太少去包容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我们的思想总停留在沙滩上,整日盘算着、捉弄着潮汐给送来贝壳和小虾,再不愿费神地去深谋远虑。我们总喜欢拿道德说事,总期待着问题的背后牵引出更大的“内幕”,总觉得问题的“深刻”不是深度而是“复杂程度”——其实,这只能说是娱乐化的心理,不是看待重大社会问题的科学态度。 久之,却成为民间的时代之风。从经验来看,重大质量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的主题都会集中到“监督管理体制”、“官员腐败”、“企业经营道德”如此问题之上,认为问题的根本原由,皆在监管纰漏和经营违规两个方面,已成为看待质量问题一贯性的立场和观念。这些认知是有道理的,我们的某些官员、某些企业或某些利益集体,确实存在诸多违规行为。但我以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我们对质量的认识和探索,也不能停留在这般水平上,否则问题永远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 我的观点是,单纯地把质量问题归罪于道德问题和管理问题,是不全面的,也违背了理性。

4,什么是质量文化,怎么建设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 作为一个解释当代质量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质量文化”的涵义是指“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以特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 质量文化概念天然地体现着二十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特征,它继承了当代质量实践活动的主流价值观念——TQM思想的绝大多数精髓,并突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的企业文化的界限。 可以认为,质量文化是当代文化学研究的最新课题,也是国家或地区借助于文化力量振兴其经济竞争力的强大武器。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质量文化思想还处在初创阶段,存在着将质量文化概念与企业文化概念混同的现象。 质量文化建设如下: 首先,厚植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质量文化。中国的制造业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向更注重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的“中国创造”转变依赖于质量文化的提级。 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的全面升级不仅反映了经营策略,更是展现了企业的价值系统、哲学理念和变成企业基因的文化,即“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产品符号。以中国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在高端化、标准化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建造在智能化、工业化方面也迈出坚实步伐。 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推动质量文化的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四个方面的积极演变,促进“中国制造”完成“品质革命”。 其次,提倡质量创新和标准创造,提升质量供给。质量创新是质量强国的根本动力。加大制造业企业质量技术改造支持、引导力度,支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利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国内健全的供应链,完整的产业链的创新生态优势来提升质量,塑造品牌。特别是要倡导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引领企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提升创新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培育产品和品牌影响力,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标准国际化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标准提供机构的市场化,以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带动中国高质量的产品、服务“走出去”。 再次,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保护,提高质量收益。一方面要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产品“三包”、缺陷产品强制召回等质量安全责任,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 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研判和防范,建立产品伤害监测体系,使质优价高成为市场竞争常态,形成质量品牌优胜劣汰效应。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品牌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品牌维权机制,健全品牌创新的激励机制。制定品牌评价国际标准,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品牌评价体系。 扩展资料 企业质量文化 从涵义上看,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企业内大多数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它体现为企业全体员工所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而质量文化是指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中所形成的技术知识、行为模式、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两者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 从范畴上看,企业文化研究的重点是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它可能是质量取向的,也可能是非质量取向的,其着眼点是组织层次,而质量文化研究的重点是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质量文化建设,其着眼点包括组织层次、地区经济层次或国家经济层次。 毫无疑问,质量文化涉及的范围更宽、包含的层次更多、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将质量文化界定为某种特定涵义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基本的认识误区。图1展示了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不难看出,当前有些学者所谓的“质量文化”或“品质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质量文化”,它是从组织层面研究企业的质量实践活动的,既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子范畴,也是质量文化的一个子范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质量文化 人民网-理论-以工匠精神构筑质量文化

5,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包含哪些指标,越详细越好。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 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 1、财务层面 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现金流量。 2、客户层面 在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 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出色的财务回报。 3、内部经营流程层面 在这一层面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4、学习与成长层面 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记分卡的前三个层面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 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记分卡学习与成长层面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扩展资料: 平衡计分卡作用: 1、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绩效管理从人员考核和评估的工具转变成为战略实施的工具。 2、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拥有了全面的统筹战略、人员、流程和执行四个关键因素的管理工具。 3、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拥有了可以平衡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确保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 4、平衡计分卡被誉为近75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管理工具运用误区: 1、企业对管理思想或工具本身并没有理解透彻,只是机械的照搬工具或者片面的理解、运用。 2、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给予足够高度的重视,没有决心和推动!导致变革不能顺利推进。 3、企业系统内的各个组织部门思想、步调不一致,内耗过大,导致管理工具建设进度缓慢或建成后本来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4、企业内部的执行层甚至全员没有很好的学习管理工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运用。 5、企业高层对工具本身的期望过高,没有做好企业长期推进的准备,形成让战略成为持续性流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衡计分卡

6,平衡计分卡是否一定是四个维度?

佐佳咨询认为:首先平衡计分卡一定是四个维度是一个认识误区。目前国内一些管理咨询顾问鼓吹所谓“四个维度,四个平衡”误导了很多中国企业。平衡计分卡体系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所谓“四个维度”,这种突破要归功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平衡计分卡质疑。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于企业而言能否获得长期生存与繁荣途径是考虑并满足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一个企业仅仅按照四个维度来关注两到三个利益相关者仍旧缺乏长期生存和繁荣的必要条件,因为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甚至是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关注利益相关者是不一样的,从来就不存在能够放之四海皆准的利益相关者标杆,因此计分卡也不应当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所谓“四个维度模板”,四个维度并不能完全、充分地描述、解释企业的战略”。
为了验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描述、管理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利益相关者推崇者们还列举了案例:被号称应用四个维度的平衡计分卡经典案例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在1999年几乎与其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消费者、零售商、装瓶者、定规者、股东、经理及员工——的每一个成员都发生冲突,被称为“可口可乐恐怖的一年”。正是这样一个被各媒体誉为“平衡计分卡应用经典案例”的国际公司,在1999年却遭受着一场因利益相关者关系问题而引发灾难。固守“四个维度、四个平衡”理论而忽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使得可口可乐公司“雷达系统”处于一个不合理的位置以全面追踪企业的战略成功因素,最终导致了其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辞职。
面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质疑,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在他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第一本专著《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中也阐述过其对突破四个维度的认同:“四个方面足够了吗?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应用于广泛类别的公司和产业,都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是这四个方面应当被看成样板,而不是紧身衣,没有数学定理规定这四个方面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以一家化工公司为例,该公司想要创立一个全新的计分卡维度,以反映环境方面的考虑。我们提出了疑问:环保虽然重要,但是并不是你公司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公司的总裁和其他高级职员立即反应:我们不同意这个看法……因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要对经营单位战略的成功是重要的,就可以被纳入平衡计分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平衡计分卡的质疑,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平衡计分卡的发展。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结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到“多个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也是中国企业管理必然的发展趋势。丢掉紧身衣的平衡计分卡体系不再局限于所谓的:“四个维度,四个平衡”。!
对平衡计分卡的维度的局限性批判同样适应部门、业务室、个人。部门、业务室、个人战略图与平衡计分卡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某几个维度范围之内,我曾经见过三个维度,也见过五个维度的部门或个人战略图与平衡计分卡。
但是很多企业在操作时为了便于内部战略沟通,往往对内部维度作出统一限定在这种方法我认为也是可行的。例如一航集团就提出价值与目标、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部门、业务室、个人在设计自己的战略图和平衡计分卡时,可以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因果逻辑关系的思考:
1、 公司或上级层面对我的工作期望是什么(价值与目标)?
2、 我的部门(或业务室、个人)内、外部客户是谁?他们对我们期望(合理的)是什么?
3、 我要如何更好地履行我的职责(操作流程)来满足上级的价值期望?来满足我的内、外部客户的期望?
4、 我们(或者我个人)如何学习成长以更好地支持我自己履行职责(流程操作)?

7,平衡计分卡由哪几部分构成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

8,试论述平衡计分卡平衡哪些方面,其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平衡的方面 1、财务面。财务性指标是一般企业常用于绩效评估的传统指标。财务性绩效指标可显示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如利润)的改善作出贡献。 2、客户面。平衡记分卡要求企业将使命和策略诠释为具体的与客户相关的目标和要点。企业应以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为导向,应当专注于是否满足核心顾客需求,而不是企图满足所有客户的偏好。 3、内部营运面。建立平衡记分卡的顺序,通常是在先制定财务和客户方面的目标与指标后,才制定企业内部流程面的目标与指标,这个顺序使企业能够抓住重点,专心衡量那些与股东和客户目标息息相关的流程。 4、学习与成长面。学习与成长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宏大目标提供了基础架构,是驱使上述记分卡三个方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 二、基本内容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场上的客户,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 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 扩展资料 注意问题 1、因果关系。每一个指标都必须是企业战略因果关系链中的一部分。 2、与财务关联。每一个选定的指标最终都会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3、绩效推动。在对 企业运行结果的测量和绩效的推动方面取得平衡。 4、对引起变化的因素进行测量。有些指 标的引入会引起企业行为和过程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衡计分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SC (绩效考核方式)

9,简单阐述平衡计分卡中4个维度间的关系?

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面、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 1、平衡记分卡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描述策略背后的因果关系,借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评估指标的完成而达到最终的财务目标。 2、建立平衡记分卡的顺序,通常是在先制定财务和客户方面的目标与指标后,才制定企业内部流程面的目标与指标,这个顺序使企业能够抓住重点,专心衡量那些与股东和客户目标息息相关的流程。 3、学习与成长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宏大目标提供了基础架构,是驱使上述记分卡三个方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 扩展资料: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 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 在这一方面,BSC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 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产品质量、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 因此,BSC的财务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善作出贡献。BSC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衡计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