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的比喻义,谁知道眉目 喉舌 耳目 骨头的比喻义
本文目录索引
1,谁知道眉目 喉舌 耳目 骨头的比喻义
1、眉目 意思:眉毛和眼睛,比喻事物的要领、头绪或条理。 引证:茅盾《手的故事》:“况且,您来一趟不容易,总得清出个眉目。” 2、喉舌 意思:喻代言者。 引证:柯灵《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上海 出版的英文报纸,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喉舌。” 3、耳目 意思:耳朵和眼睛,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 引证: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4、骨头 意思: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事物或人。 引证: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经过酝酿,有了组织,有了骨头,有了准备和布置,穷哥们都不害怕了。” 5、关节 意思:喻指暗中行贿勾通官吏的事。 引证: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 曹操 :哼,这岂不是暗通关节吗?”
2,眉目,喉舌,耳目,骨头各比喻什么意思
眉目:事情有了线索。引证:茅盾《手的故事》bai:“况且,您来一趟不容易,总得清出个眉目。” 喉舌:发表言论的人。引证:柯灵《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上海 出版的英文报纸,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喉舌。” 耳目:指见闻。引证: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骨头:比喻人的品质。引证: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经过酝酿,有了组织,有了骨头,有了准备和布置,穷哥们都不害怕了。” 扩展资料: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 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义。如: 1、耳目比喻探听情况的人,如:掩人耳目。 2、骨头比喻难解决的问题,如: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3、眉目比喻事情的进展,如:事情有了一点眉目。 4、心脏比喻关键部位,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5、手腕比喻手段,如这人很有手腕。 6、首脑比喻大人物,如各国首脑齐聚会场。
3,眉目、喉舌、耳目、骨头比喻义是什么
1、眉目: (1)比喻文章的条理。如: 这篇文章眉目清楚。 (2)比喻事情的头绪。 尽快把事情弄出点儿眉目来。 2、喉舌: (1)多比喻代为发表言论的宣传机构或个人。 如: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2)比喻掌握机要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出自《诗·大雅·烝民》。 (3)比喻要害之地,多为交通要道。 如: “ 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出自《南齐书·刘绘传》。 3、耳目: (1)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如:耳目众多。 (2)指见闻。如:耳目一新 。 (3)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 《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孔颖达疏:“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 4、骨头: (1)比喻人的品质; 这人骨头很硬。 (2)比喻难解决的问题,话里暗含的不满、讽刺等意思。 如: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扩展资料: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 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义。如: 1、耳目比喻探听情况的人,如:掩人耳目。 2、骨头比喻难解决的问题,如: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3、眉目比喻事情的进展,如:事情有了一点眉目。 4、心脏比喻关键部位,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5、手腕比喻手段,如这人很有手腕。 6、首脑比喻大人物,如各国首脑齐聚会场。 7、咽喉比喻关键通道,如: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 8、手脚比喻动作,如:手脚麻利。 9、眉睫比喻关键时刻,如迫在眉睫。 10、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 11、骨干比喻在集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如“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 12、骨架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工地上耸立着楼房的骨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眉目 百度百科——喉舌 百度百科——耳目 百度汉语——骨头
4,喉舌的比喻义是什么?
1.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后汉书·李固传》:“尚书亦为陛下喉舌。” 宋 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 萧 匡 。” 清 昭连 《啸亭杂录·折子》:“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摺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2.指口才;言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昔 魏 史称 朱异 有口才, 挚虞 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胡国梁 《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 3.喻代言者。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 永祥 兄是我们 上海 工商界的喉舌,哪方面也少不了他。”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 上海 出版的英文报纸,是 美国 资产阶级的喉舌。” 4.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南齐书·刘绘传》:“ 南康 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六年》:“国家所恃者大 江 , 襄樊 其喉舌,议不容缓。” 清 侯方域 《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