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高尔基的原名,高尔基的原名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高尔基的原名是什么?

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1868年3月28日,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玛克西姆·高尔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的一个木工家庭。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活动家,诗人。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扩展资料: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在刘易斯的《巴比特》对“刻板的市侩”的描绘中,可以看到与高尔基的《苦闷的王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杰克·伦敦和德莱赛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高尔基诸多方面的影响。 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

高尔基的原名是什么?

2,高尔基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高尔基的真实姓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28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扩展资料 高尔基人物生平: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 1898年,高尔基的第一个作品集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

3,高尔基的原名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活动家,诗人。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扩展资料: 艺术特色 高尔基主张作家应以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艺术形象真实而生动。 他在《浅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中说到:“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到五十个,以至于几百个小店老板、官吏等人物身上把他们员具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势、信仰和谈吐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方法创造典型——这才是艺术。” 人物影响 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尔基

4,高尔基原名叫什么?

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28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扩展资料 高尔基作品 1、《鹰之歌》是俄国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作品。该首散文诗通过一个鞑靼族老牧人拉吉姆讲述的鹰和蛇的故事,塑造了两个对比强烈的鲜明形象——只会爬行的蛇和永远高飞的鹰。从对比中作者突出了鹰之高大,蛇之渺小;鹰之高尚,蛇之低俗;鹰之英姿,蛇之丑陋,鹰之奋不顾身;蛇之贪生怕死。 2、《春天的旋律》是高尔基的一篇独特的散文。1901年3月,高尔基参加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目睹沙皇军警镇压革命的血腥暴行,当即写出了这篇作品。这是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也有人译为《迎春曲》)。其中《海燕之歌》是它的结尾部分。高尔基以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俄国革命的春天来临前的情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尔基

5,高尔基的全名是什么

高尔基的全名是玛克西姆·高尔基 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有著名代表作《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 扩展资料: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切尔卡什》,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 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

6,高尔基的全名是什么?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以及他后来发表的自传性质的作品。都无一例外把自己描写成一位出身底层的劳动人民,但是不少学者对此都比较质疑。例如伊万·蒲宁就说“一个关于他的神话。为什么宣布那些他是最伟大的天才的出版社,出版他的多达几百万册的作品的出版社不提供他的传记”。 按他的观点,高尔基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生平告诉读者。而据布洛克豪斯词典记载,高尔基出身于一个完全的资产阶级。 高尔基快速成名的例子在俄罗斯文学界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他快速成名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梅什科夫认为,他的迅速成名还是另有原因的。首先,“人们对他这些不平常的人生经历感兴趣”。 另外,当高尔基的流浪汉用“有教养的语言,而且是诗一样的语言”向那些所谓的“正派人”叙述自己悲惨的不幸时,“他们是多么吃惊”这种现象不单单是文学的,它不是用文学的方式打动人们的。”而马克思主义者对高尔基的评价到了言过其实的地步,同样有着某种政治考量在里面。 扩展资料: 高尔基主要作品: 高尔基作品的艺术特色: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高尔基强调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同时展示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其现实主义创作又融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乐观、自信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尔基主张作家应以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艺术形象真实而生动。 他在《浅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中说到:“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到五十个,以至于几百个小店老板、官吏等人物身上把他们员具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势、信仰和谈吐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方法创造典型——这才是艺术”。 因此,他认为作家必须认真地观察生活,研究社会,从生动丰富的生活现象中概括社会的本质,并把它们表现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之中。对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其根本点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感受的程度,这中间必然表现出作家的审美态度。高尔基对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也体现了他的新的审美观。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本质是正演绎着一场前历未有的社会巨大变革。而掀起这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就是已经觉醒的劳动人民,他称之为“新人”,因此,他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及艺术的典型化的理念中明确了艺术就是要塑造这些为社会变革不断奋斗的“新人形象”。 高尔基的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现实主义仅仅反映社会的真实现状,而这种真实现状大多表现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通过人性受到的摧残而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

7,高尔基全名是什么

高尔基全名是: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今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 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3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自学,从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作品风格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切尔卡什》,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 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人物影响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在刘易斯的《巴比特》对“刻板的市侩”的描绘中,可以看到与高尔基的《苦闷的王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杰克·伦敦和德莱赛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高尔基诸多方面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