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好的故事课堂笔记,好的故事课文中心句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好的故事课文中心句是什么?

“中心”依《现代汉语》的解释是
“事物的主要部分”。
在旧有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
中心思想
它包括两部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即写作目的)。
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寻找方法

1. 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 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 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 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 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 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 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好的故事课文中心句是什么?

2,请告诉我“牧童和狼"的故事

《牧童和狐狸》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吗?听过啊?那谁来说给我听? 生1:有一次牧童去放羊,他看到羊正在吃草,觉得很无聊。他就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村民以为狼真的来了,于是上来打狼。结果发现牧童在撒谎,村民们不再相信牧童的话了。终于狼真的来了,牧童大喊起来,可是山下的村民们却没有来。羊被狼全咬死了。 师:说得非常简洁,非常清楚。《狼来了》这个故事原本的题目是《牧童和狼》,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 师出示《牧童和狼》的原文: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惶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请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学生读。结果发现学生没有自由读,演变成了齐读。师示意学生暂停。 师:每个人读的速度、能力都不一样,请大家自由读。 生自由读。 不一会儿,学生都读完了,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2读,读得很好。 师:读得非常通顺也非常充满感情。 师:牧童两次大叫,他的情感是完全(生接下去说:不一样的)。你听听看,哪一次是狼真的来了? 师区别读。“狼来了!狼来了!” 师:你觉得哪一次? 生3:我觉得是第二次。 师:为什么? 生3:因为狼来了应该是恐惧的。你第一次读得有点嘻嘻哈哈(师插:闹着玩儿似的)。、 生4:第一次好象开玩笑一样的,第二次比较严肃(师接上去,就如刚才同学所说的带有恐惧的味道) 师:你们自己试试。 师出示: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请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师:谁来试? 生5读 生6评 师:让我们一起试试。师引读,并提醒要注意恐惧的神色。读得比较平。 师:再试试,好吗?(这一遍较之上次好多了)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1:喜欢说谎话的人,即使他说了真话别人也不会相信他了。 生7:做人不能撒谎,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师:象这样包含着深刻道理的故事,我们叫他(生接:寓言),师板书(寓言)。在古希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编寓言的高手,叫伊索(板书)。关于伊索,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简介。 出示伊索简介:传说伊索是古希腊一个奴隶,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距今2500年。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个编寓言的高手。他编写的寓言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将深奥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中。《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谁的本领大》等有趣的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集》。 生自由读 师点着板书,齐读“伊索寓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伊索寓言三则。寓言有一个共同点,前面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后面是一段哲理。看《牧童和狼》,他的寓意是什么? 生: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师出示: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师: 谁能换一个词,说说这句话? 生2:一向爱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生8:一直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生9:向来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师一扬发下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要求正确、流利、通顺。(《牧童和狼》《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 师:谁来读一下? 生10:读《狐狸和葡萄》 师:把最后一句再读一次。 师:漏了一个字,没关系,再来一遍。 生5读第二则《蝉和狐狸》,基本做到正确、流利、通顺。 师出示一句话: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生3读,读得不好。 师点出“掺杂”一词。个别读,读得差强人意。 师指出注意掺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示范读。 5个学生个别读(开火车),基本做到音准了。 师点出“掺杂着蝉的翅膀”,谁来读读这一部分? 生4读得不太好,再读。 师要求学生注意其中的平翘舌音。 生10、生11读,基本过关。 齐读。 师:连起来,谁来读一读? 三个学生读,再齐读。 师小结:碰到难读的句子,我们可以先把词语读正确,再把一部分读正确,然后把整句话读正确。 师举起一本字典,然后把两本本子夹在其中。说:看,这黄色的字典里掺杂着(生接两本彩色的本子)。看来大家对掺杂一词已理解了。 师:我们已经学过《狐狸和乌鸦》,同样面对狐狸的花言巧语,乌鸦受骗了。蝉却没有上当,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读读课文,想一想哪部分写了这个故事,哪一部分提示了这个故事的道理? 生3说:1至4小节是描写故事的。 师:有没有意见?生表示没有。 师:能不能读好这个故事呢?自己先试试。 生1读完,师: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评看? 生5指出他有两处读错字了。 师:他在情感处理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5:他读赞叹的那一句话读得挺好。 师出示: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师:你觉得狐狸的赞叹是怎样的? 生6:假惺惺的,虚情假意的。 师:那他有没有读出来? 生说没有,其实生1读得还行。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生:酸溜溜的,非常想讨好蝉,虚情假意的。 师:注意这里有两个感叹号。他是使出浑身的解数想讨好蝉。 生8读;生7读;生10读。 师再指一个女学生。注意,你现在就是那只狐狸,蝉站在大树上,你要对他虚情假意、花言巧语,百般讨好。如果你骗不下他来,你还得站在树下饿肚子。 生11读得挺好。 师:好一番花言巧语。师引读。 师:蝉作为一个胜利者,他的话应该怎么读? 生3:语重心长的,师插(教训他花言巧语是永远行不通的) 生12:高傲的语气。 师:自己试着读读看。 师出示“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 生13读。 师:哪句话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师出示: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齐读,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5:受到灾难的人是谁? 生14:是另一只蝉(师板书另一只蝉) 生6: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板书:教训?) 师:想想看,另一只蝉的灾难,课文中的蝉有没有看到?那这只蝉是从他看到的狐狸的粪便里想象到的,那你能不能想象出来?再读读课文想一想。 师:学着课文的样子讲一讲,会吗? 生练讲。 师: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讲给同桌听。 师:谁来讲一讲? 生5:这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看见了想吃他说:亲爱的蝉,你的歌声真是太美妙了,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吗?”蝉听了心里洋洋得意就飞了下来,狐狸见了立刻扑上去,吃掉了蝉。 师:建议课文里的话,你尽量可以用了! 生2拿起材料,边想边说: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你的歌声多么美妙!你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吗?”那只蝉说:“我的歌声真的有那么美妙吗?”狐狸听了假惺惺地说:“是啊,你是我们公认的歌手啊!”蝉害羞地说:“那好吧!我下来给你瞧瞧!”说完就飞了下来。狐狸乘机猛地扑了过去,一口吃了他。 师:我们课文里的蝉(聪明),知道(其中有诈),而另一只蝉(不聪明),不知道(其中有诈)。这个词可以用吗? 生:可以 生7: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见了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你的歌声多么美妙!你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吗?”那只蝉不知其中有诈,听信了狐狸的花言巧语便飞了下来。这时狐狸一跳,一口吃掉了他。 师:好,把刚才这个故事写下来。 生动笔写,师巡视,过程中表扬几个写得快的学生。 约五分钟后,师:那么在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训? 生3: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花言巧语。 生1:不要让花言巧语蒙蔽了自己的耳朵,而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一场赌注

3,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语文期中复习卷(一)

五上第一单元复习
1、《师恩难忘》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 、编写提纲 、写读后感 。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2、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 精(练)(连)接 简(练)(炼)钢
Ji 立(即) (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Li (历)史 日(历) 鼓(励)(厉)害 激(励) 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3、古诗三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地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樾:树阴。意欲:心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第二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字词:
形近字:锦 棉 绵
二、课文:
1 课题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2、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A,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答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答案: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同时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
三、拓展练习: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沃野千里
2、仿写诗句: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小鸟说):(飞翔吧),(飞向辽阔的天空),(展示少年的才华)!
(沃野说):(耕耘吧),(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甜蜜的果实)!
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实践出真知;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字词:
同音字:察 查 ;形近字:纺 放 防 仿 ;多音字:中 恶 着 背 载
二、课文:
1、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答案: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2、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答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 香喷喷、水灵灵、白花花、湿漉漉
鼓鼓囊囊:勤勤恳恳、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风风雨雨
鸟栖虫居:龙吟虎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龙飞凤舞
2、颁奖词:法布尔,一个从小就迷恋昆虫的人,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执着追求的精神引领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写就一部宏伟诗篇《昆虫记》。
6、变色龙
一、字词:
同音字: 震、振; 筒、桶; 距、拒
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二、课文:
1、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它能够(根据环境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2、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
3、简要的介绍一下变色龙。变色龙会变色,外形奇特,一目二视,捕食神速。
三、拓展练习:
写出表达“看“的词语: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
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
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万象更新、鼠目寸光、鸡飞狗跳、画蛇添足
7、金蝉脱壳
一、字词:
多音字:壳 ;形近字:柿、肺 ;同音字:协、胁、协、谐
二、课文:《金蝉脱壳》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事物)。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
枝繁叶茂:桃红柳绿、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风平浪静
2、当你阅读“金蝉脱壳”的具体过程时,一定被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吸引了吧。那你想到那些名言呢?(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练习二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请你再写出几条歇后语:(并选一句说一句话)
芝麻开花——节节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4、写出两句关于“观察”的名人名言:

第三单元复习
一、字词部分
妥帖 贴补 惊慌 说谎 一贯 习惯
贪婪 贫穷 机械 戒心 推敲礼貌
多音字:济 济南 接济 蒙 蒙骗 蒙蒙亮
二、《成语故事》
1 《成语故事》分别讲了_《自相矛盾》__、_《滥竽充数》_、_《画龙点睛》_。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举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身处世。
举例: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望梅止渴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大闹天宫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3、总是……她大大咧咧的,做事总是不能让人放心。
不要……而要……我们不要过分地依赖父母,而要学会独立。
三、《推敲》
1、《推敲》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原先是“推”,因此,后人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你认为用“推”,还是用“敲”好?请说明理由:(1)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2)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3、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苦吟诗人”)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课后习题4推敲练习
(1)“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即时”与“即兴”。“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很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四、《嫦娥奔月》
1本文是一篇 神话故事。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美丽善良、舍己为民的嫦娥, 力大神勇、造福百姓 的后羿, 奸诈贪婪 的逢蒙。
2、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你把它们连起来。
正月初一 新春佳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我还知道这些节日:(七月初七七夕节 四月五日 清明节 )
4、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支支吾吾 浩浩荡荡 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吞吞吐吐
碧蓝碧蓝: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火红火红 瓦蓝瓦蓝
五、《伊索寓言》
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三篇《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狐狸和乌鸦》告诉我们:
3、《牧童和羊》告诉我们:
4、《蝉和狐狸》告诉我们:
5、你还知道有哪些伊索寓言: 、 、
从其中 一则中你明白了:
六、练习三
1、写出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台上 , 。
师傅领进门, 。
要练惊人艺, 。
若要戏路通, 。
艺多 , 。
百日 , 。
2、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 奉献 )。(奉献 ),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仿《幸福》写话:
河流的幸福,在于给鱼儿一个舒适温暖的家,让它们快乐的嬉戏。所以河流在欢乐地不停奔唱。
蜜蜂的幸福,在于在花丛中亲吻着花朵,带给人们上好的花蜜。所以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鸟的幸福,在于站在枝头歌唱,唱出悦耳、动听的音符,让忧愁的人们,变得快乐。所以鸟儿在空中欢乐地飞翔。
蜡烛的幸福,在于把自己点燃,为人们照亮世界。燃烧了,给世界留下一片光明。
老师的幸福,在于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我们茁壮成长。所以老师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3、星期天,小明约你去网吧玩游戏,你会说:不,小明,我们别去!我们还很小,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随便进入网吧等公共场所;再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上瘾,影响我们身心健康成长。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玩吧!

4,好的故事主要内容概括?

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好的故事》这篇散文诗,文字不长,在很短的篇幅中,却表现了鲁迅对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而且,文字的精美,联想的新颖,构思的独特,都是《野草》中此前的作品中所少见的。” 扩展资料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5,好的故事主要内容概括????

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好的故事》这篇散文诗,文字不长,在很短的篇幅中,却表现了鲁迅对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而且,文字的精美,联想的新颖,构思的独特,都是《野草》中此前的作品中所少见的。” 扩展资料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

6,你们谁知道好的故事的思想感情和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
  《野草》是鲁迅的一部散文诗集,作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之间,共二十三篇,加上一九二七年作者结集出版时写的一篇题辞,是二十四篇;如果再加上那篇经常被人忽视的打油诗式的《我的失恋》就是二十五篇了。

  《野草》从它诞生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几乎一致的认为,这是现代文学史中一部非常难懂的作品。主要的原因除了它包含的内容很深以外,还有一点,就是鲁迅先生在《野草》里采取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表现方法,就是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鲁迅那种独特的追求,造成了艺术传达的幽深和神秘。使《野草》具有一种神秘美。

  在《野草》里,鲁迅通过编造一个故事,制造一个气氛,构成象征的世界,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情绪,比如《秋夜》《雪》《腊叶》。还有一些篇章,是通过幻想中带有真实与想象纠缠的故事,构成象征的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比如《求乞者》,街上确实有要饭的,也不想给他,于是“我也想变成一个乞丐”这就是编了。

  最后一类作品在《野草》里比较多,就是借物抒怀,这种跟一般的借物抒怀不一样,它把物象象征化了,《秋夜》里写“我家的后园有两颗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他是为了强调那个倔强。

  所以说鲁迅在《野草》里有自觉的创新意识,他开辟了现代小说,也开辟了现代散文的写作。《野草》就是中国现代散文诗开山性的果实,到现在为止,经过这么多年,没有一本可以超过《野草》。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390/1420.shtml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luxun/wildgr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