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区划分图,求中国军区分布图,超准超清晰的
本文目录索引
- 1,求中国军区分布图,超准超清晰的
- 2,五大战区分别在什么省份?
- 3,五大战区分,各战区分管那些省市
- 4,中国有几大战区?分别是哪几大战区?
- 5,求图:抗战时期中国各大战区分布图
- 6,中国五大军区划分图。
- 7,中国为什么要划分五大战区?
- 8,二战时中国的各个战区是怎么划分的?
1,求中国军区分布图,超准超清晰的
额 按省市划分的 你自己对着地图看就行了
我不是很肯定,大概是这样
沈阳军区是东三省;
北京军区是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
南京军区是江浙地区、上海、安徽这些;
广州军区是两广、两湖、海南;
成都军区就四川、重庆、云南 、贵州;
兰州军区是甘肃、青海、宁夏一带 连带着疆、藏那边;
济南军区是山东、河南。
2,五大战区分别在什么省份?
东部战区: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的所属武装力量。 南部战区:领导和指挥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的所属武装力量。 西部战区:领导和指挥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的所属武装力量。 北部战区: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所属武装力量。 中部战区:领导和指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和北京、天津的所属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指的是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共中央军委建制领导。 五大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五大战区臂章图案中混合了钢枪(陆军)、飞翅(空军)、铁锚(海军)、导弹(火箭军)、指挥刀(原总部元素)。 2016年2月,五大战区空军成立。 战略方向 东部战区-战略方向东海及台湾海峡。 南部战区-战略方向南海及东南亚。 西部战区-战略方向南亚印度、中亚。 北部战区-战略方向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半岛。 中部战区-战略方向拱卫京津。
3,五大战区分,各战区分管那些省市
东部战区:与目前南京军区辖区相同,加上军区内的东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南京。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的所属武装力量。
南部战区:包括原广州军区和原成都军区的云、贵两省及所辖的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广州。领导和指挥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的所属武装力量。
西部战区:由原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合并而成(剔除云、贵两省),司令部驻兰州。领导和指挥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的所属武装力量。
北部战区:辖东三省加内蒙古(即原沈阳军区辖区加内蒙古),司令部驻沈阳。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所属武装力量。
中部战区:包括现在的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剔去原属北京军区的内蒙古、加上北海舰队及原属广州军区的湖北,司令部驻北京。领导和指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和北京、天津的所属武装力量。
4,中国有几大战区?分别是哪几大战区?
1、中国有五大战区。中国划分战区之后有有五个战区,依次为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北部战区:辖东三省加内蒙古(即原沈阳军区辖区加内蒙古),司令部驻沈阳。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所属武装力量。 2、各个战区具体管辖范围:东部战区:与目前南京军区辖区相同,加上军区内的东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南京。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的所属武装力量。 3、南部战区:包括原广州军区和原成都军区的云、贵两省及所辖的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广州。领导和指挥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的所属武装力量。西部战区:由原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合并而成(剔除云、贵两省),司令部驻兰州。领导和指挥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的所属武装力量。
5,求图:抗战时期中国各大战区分布图
一、蒋介石于1937年8月20日,按照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 1、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蒋介石亲自兼任司令长官。 2、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山西王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 3、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冯玉祥担任司令长官。 4、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 5、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 二、1938年2月,随着战事的进展,蒋介石重新划分战区。 1、第一战区,在平汉路作战,程潜担任司令长官。 2、第二战区,在山西作战,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 3、第三战区,在苏浙作战,顾祝同担任司令长官为。 4、第四战区,在粤桂作战,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为。 5、第五战区,在津浦路作战,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 6、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守备甘宁青地区,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 7、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 武汉会战后,抗战转入相持阶段。1938年11月,蒋介石再次划分战区。 1、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 2、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 3、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 4、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 5、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 6、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 7、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 8、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 扩展资料: 全面抗战开始时,实力最强的当属于第三战区。这里集结了国军的主力部队,包括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 因此,当淞沪会战打响后,第三战区顽强坚守三个月之久,让日军损伤惨重,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妄语。 1938年3月—4月,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在李宗仁率领下,奋起作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取得了是抗日战争以来最大胜利。 1938年的武汉会战从6月打到10月,中国军队第五、第九战区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与日军英勇作战,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 1938年11月后这八大战区中,第九战区实力最强。著名的长沙会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持续近一年。 双方总共投入兵力达到160多万(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率部毙伤日军56000余人,俘虏139人,取得了辉煌胜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日战争战区
6,中国五大军区划分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指的是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共中央军委建制领导。 五大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五大战区臂章图案中混合了钢枪(陆军)、飞翅(空军)、铁锚(海军)、导弹(火箭军)、指挥刀(原总部元素)。 东部战区:与原南京军区辖区相同,加上军区内的东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南京,陆军机关驻福州。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的所属武装力量。 南部战区:包括原广州军区(除湖北省)和原成都军区的云、贵两省及所辖的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广州,陆军机关驻南宁。领导和指挥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的所属武装力量。 西部战区:由原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合并而成(除云、贵、陕三省),司令部驻成都,陆军机关驻兰州。领导和指挥四川、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的所属武装力量。 北部战区:辖东三省加内蒙古、山东(即原沈阳军区辖区加内蒙古、山东)及所辖的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沈阳,陆军机关驻济南。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山东的所属武装力量。 中部战区:包括现在的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剔去原属北京军区的内蒙古和原属济南军区的山东、加上原属广州军区的湖北和原属兰州军区的陕西,司令部驻北京,陆军机关驻石家庄。领导和指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和北京、天津的所属武装力量。
7,中国为什么要划分五大战区?
有利于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举措,是构建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历史性进展,对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轮改革,调整划设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是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出发,根据我国安全环境和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确定的,有利于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扩展资料: 以原7个军区机关相关职能、机构为基础,充实军种指挥和保障要素,组建5个战区机关,均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随着战区调整组建任务的完成,原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番号撤销。 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参考资料:人民网-国防部发言人详解为何重新调整划设战区
8,二战时中国的各个战区是怎么划分的?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
(1938年1月)
第一战区(作战地区 平汉路方面)
司令长官 程 潜
第二战区(作战地区 山西方面)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作战地区 苏浙方面)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作战地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何应钦
第五战区(作战地区 津浦线)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作战地区 甘宁青方面)
司令长官 蒋中正 副 朱绍良
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 陈 诚
西安行营
主任 蒋鼎文
闽绥靖公署
主任 陈 仪
军委会直辖兵团
第二十军团 汤恩伯
第二集团军 孙连仲
第二六集团军 徐源泉
第八集团军 张发奎
整训部队及未经调动部队
计后方整训部队二十六个步兵师,未经调动部队十四个步兵师,七个步兵旅。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
(1938年11月)
第一战区(辖区 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 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 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 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 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 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 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 陈 诚 薛 岳(代)
第十战区(辖区 陕西方面)
司令长官 蒋鼎文
鲁苏战区(辖区 苏北及山东方面)
总司令 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 冀察文面)
总司令 鹿钟麟
国民革命军序列三
(1944年冬)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 岳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冀察战区
总司令 高树勋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副 郑洞国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 汉
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 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 汤恩伯
第四方面军
司令官 王耀武
昆明防守司令部
司令 杜聿明
总部直辖部队
地方绥靖部队
军委会直辖部队
(各战区下属部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