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日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主要有哪些少数
本文目录索引
1,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过节?
主要是壮族、畲族、布依族过三月三节日。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民们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炊制乌饭,故又称“乌饭节”。 这是畲乡人民的传统节日,在中国畲乡景宁节日期间,畲民们云集乡村,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 布依族“三月三”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枫香文化的内容,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通过“扫墓挂青”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体现民族的团结友爱的精神。 三月初三风俗: 吃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吃了可以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纪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放风筝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2,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在我国各地的节日不一,不同民族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节日名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 一,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又称“踏青节”、“修禊日”。 唐代此节与“春节”、“中秋节”齐名为年度“三大节日”之一。此俗沿袭至辛亥革命,以后保留了一些踏青、游春、祭祀等民俗并与相近的“清明节”合并。 作为时令,人们乘兴郊游踏青,农村妇女还有佩戴荠花、食北瓜求子等风俗。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传统的上巳节,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在古时洗浴成为主要内容。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二,农历三月三还是人日。人日也是传统节日,相传女娲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为人日。 纪念人日要吃“七宝羹”和“薰天”。“七宝羹”就是用七种菜做的菜肴,而“薰天”是露天作的煎饼。 三,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这天,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因此农历三月初三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教节日。 四,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 三月三,布依语为”更三粉”,是布依族隆重祭祀山神、水神、全民欢乐的传统节日,是布依族众多节日活动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是布依族的春节。 节日期间,男人杀猪宰羊、准备祭品,女人打扫卫生、染五彩花饭,孩子颈挂鲜艳蛋包,满村游戏追逐,玩耍打闹。待一切安排妥当,男女老幼全都身着盛装聚集河边路旁,打水枪、赛竹筏、玩水车、对山歌、泼圣水,所有布依村寨,均成了欢乐的海洋。 五,三月三也是畲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民俗节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每年的“三月三”,畲村的畲民就会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以他们独特的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乌饭节上,畲族男女踏青归来都要采回一种叫做“粘米乌”(乌捻)的植物,捣烂之后熬成汤汁,用它浸泡糯米,蒸成“乌饭”食用。 六,侗族“三月三”花炮节 花炮节当天,有精彩的芦笙踩堂、唱侗歌、演侗戏等活动;有激烈的斗牛,斗鸟等侗族传统活动,还有赛球,射击等现代体育活动。花炮节更是商贸活动,文化艺术交流的难得机会,是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的一次隆重集会。
3,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黎族民间集会: 相传三月三民间集会的活动地点曾有几次迁移。第一次是在猕猴岭下的高滩坡,此处有一个宽敞的岩洞,洞中石头千姿百态,流水清澈,每年三月三青年男女成群结队聚会于此,欢歌曼舞,喜气洋洋。 有一次,正当青年们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云聚电闪,滚雷震天地,石洞崩塌,洞口被堵。尔后,三月三活动地点就迁到昌化江与南谣河汇聚处的长沙滩。 第三个地点是昌化江畔的燕窝岭下,迁来此处的说法有二:一说是因雷电劈断了长沙滩的一棵木棉树,一说是为了纪念黎族祖先。日本侵略者入侵海南岛时,三月三的活动就搬迁到离东方乡4公里的波单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