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三大批判,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批判了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 1,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批判了什么?
- 2,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批判什么?
- 3,康德的“三大批判”指的是什么?
- 4,康德的三大批判批判了些什么?
- 5,"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指的是什么
- 6,康德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 7,为什么说“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
- 8,康德三大批判精粹是什么
- 9,康德的三大批判作品不包括哪一项
1,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批判了什么?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讲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而《实践理性批判》则是讲他的道德哲学的。在他看来实践理性具有某种行动能力和功能,它能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继而使人达到自由。 可见,康德所理解的实践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没有脱离伦理实践的范围。 扩展资料 1、《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是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这部书常被称作康德的“第一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的“三大批判”。 书中对人类理性固有矛盾的揭示,为思辨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该书从先验逻辑的层面对独断论形而上学的批判,触动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要害。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为近代哲学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等人的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2、《实践理性批判》 这部书常被称作康德的“第二批判”,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为近代哲学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路,对洪堡特的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3、《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对审美现象的分析,纠正了唯理主义美学和经验主义美学的片面性,突出了美的本质特征,将美与认识和道德现象鲜明地区别开来。《判断力批判》奠定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基础,并对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美学思潮产主了多方面的影响。 因先验唯心主义的思维框架和深受英国经验派、大陆理性派的影响,该书充满内在的矛盾,为后世从不同方向理解和发挥留下了巨大的余地。 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以来,西方所有有成就的美学家与美学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判断力批判》的启示和影响。该书在出版后的近两个世纪中,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纯粹理性批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理性批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判断力批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德三大批判合集
2,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批判什么?
康德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三个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讲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而《实践理性批判》则是讲他的道德哲学的。在他看来实践理性具有某种行动能力和功能,它能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继而使人达到自由。可见,康德所理解的实践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没有脱离伦理实践的范围。
3,康德的“三大批判”指的是什么?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地说,康德告诉我们: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定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真正要做到有道德,我们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4,康德的三大批判批判了些什么?
康德的三大批判内容如下: 1、纯粹理性批判: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 2、实践理性批判: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3、判断力批判: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 扩展资料: 1、《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它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实践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为近代哲学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路,对洪堡特的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3、《纯粹理性批判》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是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这部书常被称作康德的“第一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的“三大批判”。 4、伊曼努尔·康德(公元1724年4月22日—公元1804年2月12日,享年80岁),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人,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康德 百度百科_判断力批判 百度百科_实践理性批判 百度百科_纯粹理性批判
5,"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指的是什么
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面临的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胡锦涛同志继2011年“七一”讲话之后再次向全党发出的警示,并且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生于忧患。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经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自觉意识。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振聋发聩,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值得全党同志警醒——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要正视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6,康德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德国思想家康德,可能读过莱特的书,也可能是读过有关的评论,他以敏锐的心智迅疾抓住了莱特那结构松散的思想中的某些要点。 1755年,康德在《自然通史与天体论》(Univeral Nature History and Theory of theHeavens)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作为一部理论宇宙学和天文学的著作,它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巨大成就。沿着莱特开辟的道路,再加上他本人对牛顿物理学的钻研,康德指出,星际系统和太阳系一样,形状也像一个扁平圆盘。正如太阳系中的行星在黄道带的平面内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旋转,康德提出,恒星也许也在围绕着一个公共的未知的中心旋转。 遥远星系(NGC 4013)主盘的侧视图,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001年拍摄的。有证据证明围绕圆盘中心的暗带是星际尘埃区,在那里有可能形成新星。不像莱特,康德没有让神灵占据假想的中心位置。康德提出,可见的恒星构成了这一共同“星系”,但是由我们的太阳系以及其他恒星共同组成的,围绕某个未知中心旋转的系统,也许并不是宇宙中存在的独一无二的系统。实际上,宇宙也许是由许多这样的星系组成的。康德进一步指出,我们也许已经看到了那些其他的星系,事实上,它们也许就是天文学家观察到的、莱特提到的星云。康德指出,这些星云大多都是椭圆形或圆盘形,它们离我们是如此之遥远,于是,在所有恒星的映衬之下,它们看上去就像是乳白状的模糊一片。这是一个富有灵感和大胆的思想火花,尽管到20世纪才得以证实,却为宇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浩瀚无边的宇宙,充满了漂浮、旋转着的岛状星系,这是一个人类从未梦想过的更为宏大壮观的宇宙。 然而必须提醒,康德的思想虽然以牛顿物理学作为基础,富有灵感,但仅是思辨。尽管他富有物理学和数学的修养,但是后来他更多还是以哲学家的身份引人关注,而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学家或数学家。
7,为什么说“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
马克思对于宗教的批判,我们引用得最多的是那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此言出自《〈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原文如下: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 ,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对于这段话应该怎样理解可以讨论,但是,这段话以及其前后文关于宗教的文字其实并不能表明作者是要在此论述他对于宗教的观念或批判。
文章的开头就很明白地说:“就德国来说, 对宗教的批判 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这表明,德国对宗教的批判已经进行得很持久很深刻了。这种批判应该是大规模的而不是个别的进行的,其中应该包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当然还有马克思他本人。
写于1842年的《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有很多地方涉及到了宗教问题,从中就可以约略了解马克思对于宗教批判的实质。
文中对于宗教的批判大致有以下内容:
宗教是国家的基础,欧洲国家是建立在基督教的基础上的。
科学研究最大的结果一向都只是为证实基督教的真理而服务。
宗教的狭隘性,如“凡是违背你们信念的东西一开始就因为这一点便 成为谬误,并应该被看作谬误”,“天主教曲解了基督教”,“费尔巴哈、施特劳斯由于认为天主教教义就是基督教教义而受到的非难,比他们不承认基督教教义是理性的教义而受到的非难还要厉害得多” 。
宗教的世俗虚伪性:他们利用世俗的法律维护自身的世俗利益,却要人们放弃世俗的利益;他们利用世俗的法律来维护自己世俗的财产,却告诉人们“你们的财宝并不在这个世界上”。
…………
很清楚,这些批判都是针对宗教的现世问题来进行的,也即是在哲学层面上进行的。是对“神学”的批判,而不是对“神”的批判;是对理性的宗教观念进行的批判,而不是对非更改的宗教信仰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来世的智慧”,而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他说:“现世的智慧即哲学比来世的智慧即宗教更有权关心这个世界的王国--国家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124页 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第)
宗教本身是“来世的智慧”,但当其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的时候,也就成为哲学的一部分了。也就是说,哲学所研究的只能是其现世的部分。
马克思是一位哲学家,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哲学,这应该是没有任何疑义的。那么,马克思主义也属“现世智慧”的范畴。但是,20世纪近百年的那场声势浩大的社会变革,却力图也很成功地将“现世的智慧”就成了“未来的智慧”, 将理性的哲学理论变成了非理性的信仰。
问题是,宗教的信仰都有一个多个神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柱,而马克思只是一个人。于是,当世俗或现世的统治者们无法以非理性的信仰本身来维系他所统治的人本身的信仰的时候,就只能将自己化为神,靠着暴力和谎言来强制和欺骗人们生产一个信仰,从而将专制推向了历史的高峰,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这责任实在不应该由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来负
8,康德三大批判精粹是什么
1 纯粹理性批判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这样安排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 ,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自然立法。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2 实践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 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文章内容不代表公众号观点,留言评论文章,参与批评、讨论。 底层菜单哲学琴音、Freedom、睡前故事收录哲学人物、时代听风、千歌诗选等栏目。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千歌哲学公众号,点击底层菜单,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9,康德的三大批判作品不包括哪一项
三大批判作品:《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1、《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81年,是康德的哲学巨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是1788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第三部是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 2、《实践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88年,是康德的哲学巨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1781年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第三部是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 3、《判断力批判》全书论美学的只是第一部分,即“审美判断力的批判”,讨论了天才、艺术和审美意象等问题,该书还讨论了审美趣味既不根据概念,又要根据概念的矛盾或“二律背反”。康德既反对德国理性主义美学观点,也反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观点,要求将两者调和起来。 扩展资料 主要哲学思想: 1、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康德哲学是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开始的,不同的是他并不怀疑普遍必然性原则存在,他认为自己要做的是为已有的科学知识寻求其可能性条件,并划定科学知识的范围,从而为科学重新奠定牢固的基础。 2、批判哲学的认识论 对人类认识能力本身的这种分析就进入了认识论的领域,因为这种分析本身已经是一种认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提出的认识论的总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3、先验感性论 康德把研究感性先天形式的理论称为“先验感性论”。所谓“感性”,指人的认识的一种被动的接受性,也就是“直观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曼努尔·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