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

本文目录索引

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么意思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的时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在夏代就有了十天干的记日法,而商代,也出现了十二地支纪日,商代还没有发现十二兽纪年法的使用,这说明十二兽记年法形成于商代之后,同时也说明十二地支早于十二兽,十二兽的起源与十二地支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二地支又通称为十二辰,关于十二辰的产生,古今学者也有过不少的争论。 其一认为十二地支由十二兽而来。但在甲骨文中没有十二兽只有十二辰的记载,这足以说明十二辰起源于十二兽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其二认为十二地支来源于一日十二时的划分。但根据顾炎武的"古无一日分为十二时"及赵翼的"一日十二是始于汉"的说法,一日十二时的划分应晚于十二辰。所以第二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其三认为十二地支源于十二月的划分。会据古代历法,十二辰与十二月相配,并不是各按顺序,而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徐墨斋认为,持此说者,"均以转注之法为牵就,其非十二辰哉",所以古之十二辰决非十二月之符号。 其四认为十二地支源于十二宫。徐墨斋在分析了大量史料后得出"中国古代之十二辰实无殊于西方之十二宫。其顺序逆转者乃十二支之顺序如是,十二辰环带围绕周天,其次自无终无始,无顺无逆。" 以上资料表明,十二地支起源极早。从眼下的资料看来,对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因此十二地支应早于十二生肖或十二兽。大概由于干支纪年法不易记,可能主要用于朝廷和知识阶层,而十二兽纪年法形象易记,所以民间后来就主要采用十二兽纪年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地支与生肖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么意思

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的时间

对应如下: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13时至15时。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耽搁了时辰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参考资料:时辰 百度百科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个字分别是什么时间

这十二个词指的是十二地支。 具体表示的时间如下: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4,“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是几点?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古代时辰的起源和换算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5,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表如下:【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12生肖与12时辰对照表我国古代八字算命免费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6,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是什么时候啊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时间

1、子时为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为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为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为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为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为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午时为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为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为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酉时为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戌时为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为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2、十二地支也叫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

7,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么意思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3、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更

8,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么意思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9,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表?

1、子时(23时至01时)、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 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2、古代时辰的起源和换算,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3、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4、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柱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