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址,北京北大在哪个区啊?
本文目录索引
1,北京北大在哪个区啊?
北大在海淀区。详细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扩展资料师资队伍 截至2017年12月,北大拥有教职工(不包含博士后)21183人;专任教师数7317人,其中,按职称划分:正高级2217人,副高级223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5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3人。 “千人计划”入选者7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3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23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7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40个。 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7人,博士生导师2474人,科研机构人员1161人,附属医院教职工10131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2,北京大学,在北京那里?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北京大学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扩展资料: 精神传统 五四精神——北大精神核心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这场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蕴。 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说勤奋,战争年代的北大学子在炮火和硝烟中笔耕不辍,和平年代的图书馆、实验室中依然是北大人忙碌的身影。 论严谨,文史学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工学科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讲求实,费孝通深入江村开展社会调查,马寅初校长“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的风采犹存。 谈创新,北大一直在持续改革中前进,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培养着“引领未来的人”。 学术精神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延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人才在北京大学就职或任教。蔡元培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3,北京大学在哪个城市?
北京大学,顾名思义肯定是在北京了。北京大学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创建于1898年,成立之初名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以“国立”的大学。当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严复出任校长,并且聚集了一大批富有盛名的学者。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来北大任职,因此,北大也成为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发源地和传播阵地。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也从这里开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1937年9月,为了保留文化传承,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命令迁往长沙,并且与当时的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合并组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但是因为日本人的攻势很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北京、南京、上海相继沦陷,同时,日军大举西进,严重威胁到了武汉、长沙等中部重镇,于是北京大学又迁往云南昆明,1938年,原来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1938年到1946年的八年时间,北京大学都是以“西南联大”的名义在昆明存在,虽然抗战期间条件艰苦,校舍紧缺,缺少资金和实验仪器,但是“西南联大”的教师都是当时最顶尖的大师,学生们也都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学子们求学热情不减,“西南联大”办学八年,培养出来无数人才,建国之后,有90人成为了两院院士,6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正是这些人,我国的国防事业才会有今天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是毕业于“西南联大”。 1946年,日本已经战败,“西南联大”解体,三校迁回原址,北京大学又回到了阔别九年的北京校区。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搬迁到燕京大学原校址,即为今天的燕园。 综上所述,北京大学除了1937年在长沙,1938-1946在昆明之外,一直都位于北京。
4,北京大学在哪里个城市
北京大学就是在北京市
校园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分为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区6个部分,其中燕园校区是北京大学本部,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合2925亩)。昌平校区占地面积550多亩。大兴校区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50亩。北京大学无锡校区同样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2008年投入使用,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大学城,占地面积500多亩。北京大学医学部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占地面积约990亩。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国燕园)占地面积82.87万平方米(合1243亩),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2]
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
5,北大学校在哪?
北京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校园从北京内城迁至西北郊燕园。 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
6,北京大学在哪个位置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北京大学 创办时间:1898年(戊戌年)7月3日 属 性:九校联盟(C9) ,985工程 ,211工程 ,2011计划 ,亚洲大学联盟展开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本科专业:129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0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4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8个 ,二级学科25个 院系设置:理学部、社会科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医学部、跨学科部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知名校友:李克强、杨振宁、邓稼先、朱自清、屠呦呦、李彦宏、俞敏洪等 扩展资料: 学校标识: 校训: 北京大学并无明确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都不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校徽: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北京大学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07年6月6日,北京大学正式颁布实施《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作为“根本大法”系统管理和维护北京大学的视觉形象。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北京大学视觉识别系统的主管部门为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7,北大大学在哪个城市?
北大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师资队伍 截至2017年12月,北大拥有教职工21183人;专任教师数7317人,其中,按职称划分:正高级2217人,副高级223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5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72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7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40个,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7人,博士生导师2474人,科研机构人员1161人,附属医院教职工10131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