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的意思,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是什么意思?
惩前毖后的意思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与“治病救人”连用,是毛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首次提出来的,意思是说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拓展资料: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采取的两条宗旨,也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毛泽东在解释这个方针时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的“残酷迫害,无情打击”的错误方针,并为后来正常情况下的党内斗争指明了正确的路线。
2,惩前毙后,治病救人什么意思呢?
这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采取的两条宗旨,也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毛泽东在解释这个方针时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的“残酷迫害,无情打击”的错误方针,并为后来正常情况下的党内斗争指明了正确的路线。
3,“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对犯错误的同志的一贯方针。《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总则”部分,第四条列出了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的五项原则,其中关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的阐述是:“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在初核、立案调查过程中,涉嫌违纪的党员能够配合调查工作,如实坦白组织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违纪事实的,可以从轻处分。而且,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违纪党员也可以在本条例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处分”。 扩展资料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采取的两条宗旨,也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实行这一方针能够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两个目的,使党的建设更加兴旺发达。 1944年4月,毛泽东在《学习与时局》的报告中对这一方针又作了进一步阐述。 毛泽东提出:“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也有出现。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的一贯方针
4,“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 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 扩展资料: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主席总结我们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条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42年延安整风开始时,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70多年来,这一方针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成为中国共产党通过解决自身问题达到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5,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什么意思?
一、惩前毖后 意思: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治病救人”连用。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茾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例句: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包括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我们都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二、治病救人 意思:原义是指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现在多用来比喻有针对性地批评人的缺点错误,促使其改过。作谓语、宾语、定语;常与“惩前毖后”连用。 出 处:晋·葛洪《神仙传》:“沈羲;吴郡人;学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例句:对犯有错误的同学,我们应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帮助他们进步。 惩前毖后成语典故: 周武王登基不久就去世了,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龄小,由周公旦摄政,帮助处理国家大事。对于周公摄政,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都非常不满。他们四处造谣中伤周公,说周公帮助成王处理国事是想找机会废除成王,篡夺王位。 周公是个谦谦君子,心胸开阔,为了辟谣,不惹是生非,就决定离开周朝都城,到别的地方隐居管叔和蔡叔看到周公离开了成王,便偷偷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企图夺取王位,废除成王自立。周成王得到消息,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可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来,成王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大臣见状,说:“这件事只有周公才有办法处理。”成王听后,立即派人把周公旦请回来。周公回来之后,成王立刻命令周公率领军队东征,讨伐管叔、蔡叔、武庚等人。经过长达三年的战争,周公旦终于平息了叛乱。 随后,周公又忠心耿耿地辅佐成王处理国家大事。一直等到成王成年之后,周公还政于成王,让他自己处理朝政。 就在成王正式接管政权这天,成王到宗庙典祭祖先。在祭祀仪式上,成王回顾过去的历史教训,并总结经验说:“我一定要从以前所受的惩戒中吸取教训,小心谨慎地办事,以免再遭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