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的意思,危言危行的成语解释
本文目录索引
1,危言危行的成语解释
危言危行意思是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解释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例句 1,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2,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3,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 刚正不阿、危言正色 刚正不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āng zhèng bù ē,指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2,危言危行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
发音:wēi yán wēi xìng [注]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近义:刚正不阿、危言正色
反义:油腔滑调
色彩:褒义词
辨析:容易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注]行、孙,并去声。《四书集注》/(宋)朱熹 注;王浩 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5
3,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无道,危行孙言什么意思
意思是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原文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宪问》。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孙言。” 白话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扩展资料: 宪问篇出自《论语》,共计44章。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4,成语危言危行形容的是什么?
成语危言危行形容的是说话做事正直。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我一直循规蹈矩,危言危行地按照父母的意思,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危言危行的近义词 1、谨言慎行 释义: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译文:君子用言语告诉别人,用行动引导别人,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说话时一定要顾忌到最终的结果,行动时一定考虑到后果,那么民众就会谨言慎行。 2、谨小慎微 释义: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译文:圣明的人对细微的事也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