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投奔项羽了吗,楚汉传奇吕雉从项羽那里回到刘邦身边是哪集
本文目录索引
- 1,楚汉传奇吕雉从项羽那里回到刘邦身边是哪集
- 2,卢绾为什么要背叛刘邦 而造反?
- 3,卢绾为何要背叛汉高祖刘邦?
- 4,卢绾为什么叛变背叛刘邦 历史上卢绾怎么死的
- 5,卢绾为何要背叛汉高祖刘邦?
- 6,刘邦和卢绾的关系那么好,为何他最后选择了造反?
- 7,卢绾是刘邦最信任的发小,他为什么要反叛?
- 8,曾经和刘邦同甘共苦的卢绾,为何最终选择了背叛呢?
1,楚汉传奇吕雉从项羽那里回到刘邦身边是哪集
楚汉传奇第76集剧情在线观看
项伯与萧何在两军面前谈判,战争让大家都厌倦了,项伯责怪刘邦,萧何主张议和就说议和。双方以鸿沟为界,东西分明,再不相犯。楚汉相安无事,萧何建议将扣押的家眷归还汉,项伯说项羽早已经安排妥当。
吕雉和田氏得知,非常高兴。姐妹相拥,吕雉要回去让刘邦给田氏一个名分,吕雉希望田氏能和她一起跟戚姬斗,田氏却不想回汉营,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傻女人。吕雉问田氏,你跟了他那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应该做好日子。田氏只希望他过的好,从此天下太平,除此之外别无他求。曹氏把原来刘季给曹氏的钱袋从胸口拿出来,让吕雉还给刘邦,刘邦欠田氏的。刘邦把钱袋放在心口。
吕雉归来,刘邦给吕雉洗脚,说不管未来如何,都不再让吕雉辛苦,不管将来怎样,都永远将吕雉立为大夫人。薄姬拜见吕后,知书达理。戚姬拜见吕后,二人在扯家常之中,话里藏针。吕后问薄姬,你会原谅一心一意想害你的人吗?吕后看的出来,一心一意把汉王装在心中的人不多,吕后知道薄姬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愿和她做一辈子的好姐妹。
萧何原来立太子,是刘邦危难之际的无奈之举,萧何请刘邦收回成命,这样可以保后院的安宁。萧何拿出刘邦在病榻之时说过的话,刘邦反问自己说过这话吗,两人大笑。吕后用大度和容忍开始了自己的皇后之路。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战争不可避免。项羽不出意外地在主力上迅速主动,刘邦主要负责钳制项羽,派韩征六国。
2,卢绾为什么要背叛刘邦 而造反?
卢绾本为刘邦亲信,为沛县集团的重要成员。他与两韩信、彭越、英布这类为利益趋之若鹜之人不同,在看到非刘姓王的下场时,卢绾以为自己难以幸免,这与刘邦命他驻守燕国对外抗据戎狄委对内牵制诸侯国的委任初衷相互违背。 西汉初年,燕王卢绾逃往匈奴,其臣卫满亦一同出走,并带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得到朝鲜哀王箕准的厚待。公元前194年,卫满假传汉朝派大军来攻,请求到箕准身边来守护。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 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险(平壤)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建立卫氏朝鲜。 扩展资料 卢绾的亲戚与刘邦之父交好。 卢绾与刘邦同里,两人同日生,出生的时候乡民曾持羊酒祝贺两家。 二人长大后为同学,又相敬爱。 乡里因为两家的友情,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持羊酒贺之。 刘邦为平民的时候,因为吃官司而躲躲藏藏,卢绾常常追随。 后来刘邦起兵于沛县,卢绾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刘邦被封为汉王而入汉中,卢绾被任命为将军,并常常担任侍中。 后在楚汉战争中,卢绾官至太尉,封长安侯。 由于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得以出入刘邦的卧内。他的衣被、饮食、赏赐,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虽然萧何、曹参等能够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事而得到刘邦的礼遇,但若轮到亲密的关系和被宠信的程度,都无法比得上卢绾,甚至卢绾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汉五年七月,臧荼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时刘邦已称帝)。九月,击灭臧荼。卢绾被封为燕王。
3,卢绾为何要背叛汉高祖刘邦?
卢绾是刘邦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他从刘邦起兵开始,就一直追随,但与曹参、萧何、樊哙、灌婴等人不同,卢绾并没有取得过什么了不起的军功,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和谋略,但最后却只有他被分封为燕王。 表面上看,这是刘邦用人为亲,但是,究其本意,刘邦是希望,以后中央政府想把军事、政治、经济、人事权力渗透到燕地时,卢绾会积极支持他。换句话说,刘邦让卢绾当燕王,只是一个过渡,刘邦希望在关键时候,可以在卢绾的配合下,兵不血刃的把燕国削了藩。 大家知道,在刘邦统一天下后,将赵国故地分封给张耳;燕国故地封给臧荼;韩国故地封给韩王信;魏国故地封给彭越;楚国故地封给了韩信、英布、吴苪。 这七个异姓王,几乎占据大汉三分之二的国土,而他们又都可以称得上豪杰智谋之士,如果他们突然达成共识,一块起兵造反,刘邦的大汉帝国恐怕很快会土崩瓦解;对于刘邦来说,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就开始着手削藩,而他选择的第一个削藩对象就是燕王臧荼。刘邦之所以将臧荼列为第一削藩对象,是因为张耳、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都是刘邦的合作伙伴,而燕王臧荼却从来没有和刘邦真正合作过,刘邦选择清理他,不会让其他人感觉到害怕。 当时刘邦收拾燕王臧荼的理由,是燕王臧荼造反,但实际上,燕王臧荼造反,本身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因为,燕王臧荼在从前一片混乱的背景下,不敢造刘邦的反,在天下大定之后,却去造刘邦的反,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所以,事情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刘邦把削藩的对象锁定在了燕王臧荼身上,然后派人召见燕王臧荼,燕王臧荼是刘邦的异己力量,因为他从来没有和刘邦真正合作过。所以,刘邦什么具体的行为都不用做,只要做出一些心理暗示,就足以让臧荼因为恐惧而做出叛乱的行为。 在平定燕王臧荼之后,刘邦为了向大家证明自己并没有削藩的意图,就让自己的好朋友卢绾当了燕王。这种结果,显然会让诸侯们有一种安全感,因为,这意味着刘邦依然承认分封天下的事实。 但是,在此过程中,刘邦对燕国故地的控制却明显是增强了。因为,以前的燕王臧荼,与刘邦没有任何利益上的联系,现在燕王卢绾成了刘邦最好的朋友,而且卢绾并没有过人的才能和威信,所以他想在燕国站住脚,自然需要刘邦一系的力量在燕国故地支持他。这样一来,刘邦一系的力量,就渗透进了燕国。 本来,刘邦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卢绾将来能够配合他削藩,但问题是,卢绾成了燕王后,就成了燕地的代表人物,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既然已登上了王位,而且继续努力,就有机会保住王位,他怎么会随便放弃王位呢? 在这种背景下,卢绾就开始有意无意阻止中央政府把军事、政治、经济、人事权力向燕地渗透。当然,以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自然不会也不敢公开与刘邦决裂,但让他主动放弃王位,又实在不甘心。 所以,卢绾就和刘邦阳奉阴违,换而言之,就是让自己在匈奴与刘邦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迫使刘邦无法腾出手来削自己的藩。刘邦一看自己最好的朋友竟然和自己玩这一手,当场就炸毛,于是派出樊哙、周勃率军进攻燕国。凭卢绾的才能,又哪里会是汉军的对手,所以当即携及家人奔走匈奴,并最终病逝匈奴。
4,卢绾为什么叛变背叛刘邦 历史上卢绾怎么死的
卢绾的背叛个人感觉原因有四:
一、卢绾本受刘邦重视,但是错误的估计了“非刘不王”的形势,以为自己功高震主,所以采取纵横之术谋求自保,对内可以与陈希交兵为理由拥兵自重,对外可引匈奴为外援避免汉朝的军事打击。
二、卢绾本为刘邦亲信,为沛县集团的重要成员。他与两韩信、彭越、英布这类为利益趋之若鹜之人不同,在看到非刘姓王的下场时,卢绾以为自己难以幸免,这与刘邦命他驻守燕国对外抗据戎狄委对内牵制诸侯国的委任初衷相互违背。
三、卢绾过于了解刘邦,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刘邦所谓铲除异姓诸侯王的举动,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其实所有的军事打击行动都是在确信诸侯王谋反的事实后进行的,未牵涉谋反的诸侯王相安无事。
四、卢绾了解刘邦也了解吕后,因为知道刘邦百年后将是吕后独大,而吕后素来存有诛灭开国元勋之心念。故认为自己难以自保与后世,便自行其是了。
5,卢绾为何要背叛汉高祖刘邦?
1 当初刘邦攻打陈?,卢绾也从东北方尽力攻打,并派张胜去劝匈奴不要帮助陈?。没想到,张胜到匈奴遇见的第一个人是臧衍。臧衍是项羽部将藏荼的儿子,父亲兵败后,他逃到了匈奴。 臧衍对张胜说:“燕国之所以能够生存到现在,是因为诸侯接连造反,朝廷无暇。现在,燕国想灭了陈?等反贼,然而,如果陈?等死了后,下一个要死的就是燕王,同时你也难逃。你何不暂且留陈?等一命,联合匈奴,如果双方相安无事,燕国平安;如果刘邦逼急了,你们也能保住燕国。” 刘邦连诛韩信、彭越、英布三位异姓王,这对异姓王是一种恐怖信号。恐怖之下,人人自危,因此失去了判断力。张胜在刘邦诛杀异姓王的恐怖威胁下,糊里糊涂地听信了臧荼。 2 知道匈奴攻打燕军,卢绾就怀疑张胜联合匈奴造反,马上上书请求刘邦允许灭掉张胜全族。这时的卢绾还很忠于汉朝。 卢绾的书信刚发出,张胜就从匈奴回来了。将他在匈奴的一切都告诉卢绾,尤其将臧衍的话转告卢绾。臧衍表面给卢绾指了条进可攻,退可守的路,实际上那是一条不归路。卢绾没有先掂量一下自己,首先有没有造反的本事,其次能不能抵抗刘邦,最后能不能联合匈奴。 卢绾首先找人冒充张胜全族,斩假张胜全族,同时派张胜为信使,联络匈奴;其次,派范齐去见陈?,商量双方连兵之事。 3 卢绾是位不会设想后果的将军。卢绾不想想,万一陈?兵败,他还能支持多久。一旦陈?被诛,消息泄露,卢绾就成了反贼。果然,陈?被斩后,部属投降,将卢绾派范齐私通陈?的事告诉刘邦。 对付了那么多反贼,刘邦总结出一招检验别人是否忠诚的高招。看他是否造反,遣使招回长安,如来,证明不反;如不来,一定反;如果称病不来,必然居家谋反。刘邦招卢绾来长安,卢绾称病相辞。 虽然心中怀疑,但卢绾毕竟是刘邦一起玩到大,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刘邦就给了他点特殊待遇。刘邦派辟阳侯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去接卢绾来长安,命两人随便暗中打探。 4 纸是包不住火的,审食其暗中查探,将一切上报刘邦,刘邦很生气。不久,抓住一位匈奴将领,这位将领承认张胜为燕国出使,住在匈奴。 刘邦于是派樊哙征讨卢绾,后来周勃代樊哙领军征讨。卢绾带着他宫里的人、家属,率领几千骑兵,在长城下等候。卢绾是这么想的,等刘邦身体好点,气消了,再亲自进宫谢罪。 然而,天不遂人愿,刘邦驾崩了。刘邦是被卢绾造反活活气死的。刘邦一死,卢绾知道自己脱不了干系,马上逃到匈奴。 流落异乡,卢绾日日思乡,终日郁郁,一年多后,死在匈奴。如果说刘邦要为卢绾的造反负责,那么卢绾客死他乡只能怪他屡屡失误。卢绾没有造反的天赋,既然不会造反,就不该造反。
6,刘邦和卢绾的关系那么好,为何他最后选择了造反?
我们从史书上都知道,汉朝功臣里头,就数燕王卢绾跟刘邦的关系是最好的。因为卢绾与刘邦不但是同乡、学友,还是同日生。两人打小就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卢绾认刘邦为大哥,形影不离地跟随刘邦。可是,为什么卢绾最后却选择了造反? 其实这和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就是张胜。张胜是卢绾手下的一个谋士,当时代王陈豨作乱,卢绾进攻陈豨。这时陈豨派人去匈奴求救,而卢绾也派张胜去散布陈豨已经兵败的消息。然而张胜却在匈奴中了别人的离间之计。为了增加燕国的生存空间,他暗中劝说匈奴帮助造成陈豨和匈奴之间势均力敌的假象。 因为这一举动导致卢绾怀疑张胜谋反,并打算向刘邦告发他,但是听了张胜的一番言论之后,卢绾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暗中和匈奴勾结保护陈豨,这也就是造反的开端。但是这样的做法最终瞒不过刘邦,刘邦非常伤心,他想给发小卢绾一个机会当面问清楚,然后先后派了好几批人去征召卢绾。 可是,卢绾听说刘邦已经怀疑他想造反,非常害怕,于是都称病不见,这更加加重了刘邦内心的怀疑,卢绾是做贼心虚,于是开始调查卢绾的属臣。于是,君臣两方之间的猜疑更大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刘邦更是知道了张胜在匈奴的事情,于是他判定卢绾谋反,便让樊哙和周勃去讨伐燕国。 只能说,世间很多事,皆因“猜疑”而生。
7,卢绾是刘邦最信任的发小,他为什么要反叛?
卢绾造反是个意外,让刘邦伤透了心,原因是情同手足的关系也靠不住。别人造反情有可原,但是卢绾太不应该,虽然刘邦因为杀功臣搞定声名狼藉,但是没有人同情卢绾的遭遇,而且会骂他不厚道。 卢绾与刘邦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用伙穿一条裤子来形容。卢绾家与刘邦家是一条街上的邻居,更有缘分的是二人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不但光屁股玩到大,还一起上学。刘邦没当泗水亭长之前,经常捅炉子,卢绾总是陪着刘邦东躲西藏。 刘邦起兵后,卢绾马上跟着一起混,别人上战场拼杀,卢绾陪刘邦唠嗑。所以卢绾是唯一个个能够自由进入刘邦内室的人,而且是推门就进,从来不用事先通报,那怕是偶尔搅了刘邦的美事儿,也不被怪罪。就连刘邦的连襟樊哙,都没享受到这样的特权。 纵观陪刘邦打天下的所有功臣,每个人都付出血汗,也因功得到了赏赐,只有卢绾像个不劳而获的人。卢绾唯一的一次亲临战场还是做为偏将,与刘贾一起战败临江王共尉,不过那还是项羽死了之后的事情了。可以说,在项羽活着的时候,卢绾从没有在战场上露过面。 刘邦称帝不久,燕王臧荼就起兵造反,刘邦虽然带上卢绾前往平叛,其实是让卢绾熟悉一下燕国的环境,为日后做燕王做铺垫。果然刘邦刚刚平叛归来,就与大臣商讨:“现在臧荼被诛,燕国无主,众位觉得那位功臣可担当大任?” 大臣们早都看出了刘邦的心意,所以也不绕弯子了,一致回答:“太尉长安侯卢绾常年追随陛下平定天下,战功卓著,理应为王”。就这样,一位与韩信功劳天壤之别的人,竟然混的比谁都好。但是刘邦做梦没想到,自己如此信任的一个人,六年之后居然也起了二心。 公元前196年,赵丞相陈豨自立为代王,举兵反汉,刘邦御驾亲征。起初卢绾在赵国东北方向主动出兵,响应刘邦平叛,并且派手下一个叫张胜的人出使匈奴,阻止匈奴人与穷途末路的陈豨联合。当张胜到达匈奴后,恰好碰到了逃到匈奴的原燕王臧荼之子臧衍。 臧洐当然知道张胜此来用意,于是有意蛊惑张胜说:“燕王之所以器重你,是因为你熟悉匈奴事务。而燕之所以能够久存,是因为诸侯主动造反战火不断。现在你们想灭陈豨,陈豨灭了以后,马上就轮到燕国灭亡了,你们也即将成为阶下囚。” 张胜听了臧衍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而茅塞顿开,于是自做主张,要求匈奴攻击燕军。就这样,张胜非但没有完成卢绾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还被匈奴方面利用。卢绾起初认为张胜投降了匈奴,马上奏请刘邦将张胜灭族。但没过多久,张胜回到了燕国,将臧衍的那套理论讲给了卢绾听。卢绾听后大为赞同,认为这是至理名言,于是秘密派手下范齐去联络陈豨,暗中对抗刘邦。 结果陈豨不堪一击,没多久就兵败被杀,而纸是包不住火的,陈豨部下降将为了在刘邦面前邀功,马上就举报了卢绾。刘邦听到后,气的差点吐了血,于是马上派人召卢绾入京。卢绾知道事情败露,称病不从。后来刘邦还派了辟阳侯审食其与御史大夫赵尧前往燕国查实卢绾勾结陈豨的罪证,卢绾依然藏匿不见。 这时,卢绾手下许多人都怕受诛联,纷纷逃回长安,主动与卢绾划清界限。卢绾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手下人张胜一不做二不休,反正没了退路,干脆联合匈奴人举起了反旗,如此一来卢绾被逼上了绝路。当刘邦派樊哙大军压境的时候,卢绾带上亲信家眷撤到了长城脚下,希望刘邦病愈之后,再去当面谢罪。 但是,卢绾等了几个月,却等到了刘邦去世的消息,这样卢绾更不敢回去了,因为她知道,如果落到吕后手里,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卢绾率众逃入匈奴。匈奴人没有怠慢卢绾,封了他个东胡卢王,不过一年之后就客死他乡。 其实卢绾造反是既糊涂又无奈。无奈的是七个姓王,五个相继被铲除,只剩长沙王吴芮与自己,所以他深感恐惧,为了自保未雨绸缪。糊涂的是卢绾应该有和吴芮一样的结局,吴芮为刘邦守西南,他守东北,这是刘邦精心的安排。结果卢绾没有自信,也不相信刘邦会讲情义,所以稀里糊涂的把自己搞了个身败名裂。
8,曾经和刘邦同甘共苦的卢绾,为何最终选择了背叛呢?
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不少功臣。不过仔细分析,他所杀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背叛项羽投奔过来的。比如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韩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而像卢绾这种,从刘邦沛县举事开始,就跟着他干的,几乎没有。 卢绾不但是从沛县举事就跟着刘邦干,在刘邦的发小朋友(包括周勃、曹参、樊哙、灌婴等等)中,关系也是最好的。他们两人的爹是铁哥们,刘邦和卢绾又是同一天出生,可以说,两人小时候就是同穿一条裤子的。 后来,当刘邦举事以后,直到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他对卢绾也是最信任的。 刘邦在汉中当王的时候,卢绾被任命为侍中。那时候的侍中还不是后来的宰相,而是在皇帝身前传话的人,相当于贴身秘书,可见刘邦对卢绾的信任。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封卢绾做太尉,这是朝廷掌管兵权的最高长官。不仅仅是让他做太尉,而且还允许卢绾随意出入皇宫。一个掌管兵权的人,居然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刘邦对卢绾的不设防,可见一斑。 后来,随着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相继造反,刘邦开始对那些后来投奔自己,手握重兵的诸侯深深不信任,他开始剪灭他们,同时封刘姓子孙为王。 但是,刘邦做的这些,其实都与卢绾没有任何关系,他依然对卢绾绝对信任。在相继剪灭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同时,他竟然在这时候封卢绾为燕王。可以说,他哪怕对卢绾有一丝的怀疑,都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封卢绾。毕竟卢绾之前只是一个侯,他不封卢绾,卢绾也没有任何意见。但他竟然封卢绾。在他的心目中,绝对是把这个从小穿同一条裤子的发小铁哥们,当成刘姓家人一样来对待的。 除了卢绾,没有任何异姓功臣,包括他所有的发小,能够在这时候享受封王的待遇。周勃、灌婴、曹参、樊哙,这些发小朋友最多都只是侯,只有卢绾被封为王。 由此可见,被封为燕王后的卢绾,居然还要造反,真是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