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下一句是什么,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

本文目录索引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什么意思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说:遇到问题、事情,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靠自身的努力,积累有利的因素,尽力把问题解决掉、把事情办好,不要随意地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不要随意地因为出了问题、事情而苛责、惩罚别人,这样就能使自己远离他人的不满、怨恨。 问题和事情,都是两种因素相作用而引起的,即内因和外因。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另一个巴掌,哪怕是这个巴掌再有力,也只是飞舞在空气之中,产生不了响声。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问题和事情,都是由内外因共同引起的,为什么孔子要人们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办好事情呢? 因为对一个生命来说,立足点必然是自己。所以,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用彼此都有原因的问题、事情,去苛责、惩罚别人,会招致别人的不满、怨恨,会在自己以后的生命中增加不利因素。 二、孔子追求的是君子(大人)的境界,一个人要想从小变大(即拥有更大的生命境界、个体体量、人生格局),就要不断地强化自己,否则,连眼前的问题、事情都弄不成,怎样解决更大的问题、办更大的事情,做出更大的成绩呢? 问题、事情的出现,其实正是给了自我一个强化自己的契机,而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靠自身的努力,积累有利的因素,尽力把问题解决掉、把事情办好,正是强化自己的道路。 有人会说,第一个原因这段话里体现的很清楚,那么第二个原因有什么依据呢?看看《论语》中的这些话: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之学者为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君子求诸己” 这些话都是孔子说的,要么是以自己为起点、要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么强调自己的努力,都没有把责任推给别人,都没有苛责、惩罚别人。 所以,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目的不仅是“则远怨矣”,还有强化我们自身,让我们从小变大的因素。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什么意思

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这是孟子说的一句话。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当一个人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相应的反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乐取于人以为善”。 总之,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对任何得不到预期效果的行为,都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反躬自问自己的仁已够了,礼也够了,那么一般说来是会得到别人相应的仁爱和礼遇的。 所以孟子又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是教师的谈谈自己看法1!

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当一个人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相应的反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乐取于人以为善”。
总之,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对任何得不到预期效果的行为,都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反躬自问自己的仁已够了,礼也够了,那么一般说来是会得到别人相应的仁爱和礼遇的。
所以孟子又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人际交往中,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只要我们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做学生的,如果成绩不好,被老师判了不及格,就要自我反省,是我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而不应该埋怨老师。 做老师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打瞌睡,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的课讲得不好,学养不够,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就要努力提升水平,认真备课,而不是气得火冒三丈。 扩展资料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 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5,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是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出处: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明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别人回应,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够恭敬。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他。《诗经》说:与天意相配的周朝万岁呀!幸福都得自己寻求。” 扩展资料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析: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人说,人际关系真是太复杂了,其实不然。只要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