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对联大全
本文目录索引
1,对联大全
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原对:珠联璧合璧联珠。
上联:曲溪曲曲龙戏水。 下联:陇埔陇陇凤簪花。
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上联:龙怒卷风风卷浪。 原对:月光射水水射天。
上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下联: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六峰峦色,有色皆空。
上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下联: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上联:狗牙蒜上狗压蒜。 下联:鸡冠花下鸡观花。
上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下联: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上联:普天同庆,庆的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下联: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狂懂。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联: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下联: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上联: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下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上联:看山,山已峻。 下联:望水,水乃清。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联: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上联:信耶梦耶,传非真耶。 下联: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文心联
上联:尝因酒醉鞭名马。 下联:唯恐情多误美人。
上联:常未饮酒而醉。 下联:以不读书为通。
上联:桃花褪艳,血痕岂化胭脂。 下联: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
上联:蝉噪林愈静。 下联:鸟鸣山更幽。
上联:无可奈何花落去。 下联:似曾相识燕归来。
上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下联: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缘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 下联:只可把酒看花,懒开醉眼看人忙。
上联:人心无算处。 下联:国手有输时。
上联:欲除烦恼须无我。 下联:历尽艰难好作人。
上联:偏多热血偏多骨。 下联:不悔情真不侮痴。
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 下联:江水回头欲晚潮。
上联:岭边树色含风冷。 下联:石上泉声带雨秋。
上联:沽酒欲来风已醉。 下联:卖花人去路还香。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下联:何必惆怅近黄昏。
上联:旧书细谈犹多味。 下联:佳客能来不费招。
上联:松间明月长如此。 下联:耳外浮云何足论。
上联:两三竿竹皆秋色。 下联:千万叠山有雨容。
上联:弹指声中千偈了。 下联:拈花笑处一言无。
上联:风云三尺剑。 下联:花鸟一床书。
上联:老拳博古道。 下联:儿口嚼新书。
上联:穹达尽为身外事。 下联: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联:遗世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原对:学诗类高适,老来犹作凤凰声。
上联:白马西风塞上。 下联:杏花烟雨江南。
上联: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下联: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上联:门前莫约频来客。 下联:座上同观未见书。
上联: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下联:前巷深,后巷浅,不闻车马之音。
上联:荷风送香气。 联:松月生夜凉。
上联:金石长不朽。 下联:丹青本无双。
上联:斗酒纵观廿四史。 下联:炉香静对十三经。
上联:隐影相去,独一人。 下联:故人重聚,说几句。
上联:一竹一兰一石。 下联:有节有香有骨。
上联:室雅何须大。
下联:花香不在多。
上联:汲来江水烹新茗。
下联:买尽青山当画屏。
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下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
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
此联为【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而得主人千金之赠。
上联:四十九年穷不死。
下联:三百六日醉如泥。
此联为蔡鸿逵自述联。
上联:天为补贫偏与健。
下联:人因见懒误称高。
此联为【明】陈继儒所作。
上联:托钵而来,不为钟鸣鼓响。
下联: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此联为【明】筇竹寺普荷禅师所作。
上联:长空有月明两岸。
下联:秋水不波行一舟。
此联为【清】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
上联:我已家风负梅鹤。
下联:天教处士领湖山。
此联为林则徐题杭州西湖巢居阁。
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联为林则徐题书斋。
上联: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下联: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此联为【宋】欧阳修题岳阳楼联。
上联: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下联:大开户牑,放江山入我襟怀。
此联为【明】张羽自题吴兴别业。
上联:苦荼甘若荠,萝卜软如酥,爽人喉吻。
下联:水藻绿于蓝,山菰红似血,快我情怀。
上联:晴绿乍添垂柳色。
下联:春流时泛落花香。
上联:雨洗杏花浓如许。
下联:日烘杨柳翠欲流。
上联:解趣黄鹂频送韵。
下联:知情绿柳渐拖丝。
上联:柳眼才舒芳草地。
下联:桃腮正晕碧云天。
上联:白鹭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下联: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上联: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下联: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上联: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下联: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上联:雨滋春树碧连天。
下联:天连碧树春滋雨。
上联: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
下联:风送花香红满地,地满红香花送风。
上联:处处飞花飞处处。
下联:潺潺碧水碧潺潺。
新联:重重绿树绿重重。
新联:声声笑语笑声声。
上联:油灯少灯油。
下联:火柴当柴火。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贴翰林书。
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
下联:龙隐岩中岩隐龙。
上联:水连天天连水。
下联:楼望海海望楼。
此联为海南海口望海大酒楼联。
上联:酒客酒楼同醉酒。
原对:诗人诗社齐吟诗。
吾联:书童书房共读书。
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原对:天连水尾水连天。
吾联:花满楼里楼满花。
上联:雪岭吹风吹岭雪。
下联:龙潭活水活潭龙。
上联: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肖脸。
原对:止戈才是武,何带铜钱铸镖锋。
新联:人言虽可信,但防渭水混泾江。
吾联:主人留小住,莫嫌酢腌配醇酒。
上联:信是人言,敬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下联: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此联为于万杰对彭更。
上联:倪人儿十口心思:
下联:妙少女八目尚赏:
上联:妙人儿倪家少女。
原对:犟小子孙门强牛。
新联:搞长弓张府高才。
下联:大言者诸葛一人。
下联:钟山寺峙立金童。
上联:歪头山山头不正。
下联:犟小子子小牛强。
上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原对: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吾联:山处左,水处右,特区崛起汕头。
上联:女好子好女子同好。
下联:日明月明日月共明。
上联:日月为明合昼夜。
下联:女生合姓别阴阳。
上联:张长弓,骑奇马,单戈跳战。
下联:嫁家女,孕乃子,生男为甥。
古对:钟金童,犁利牛,十口为田。
上联:踏破磊桥三块石。
原对:剪开出字两重山。
此联为【清】李调元为一学员所对,其一时没对上,回家后夫人知道后,于是替他对出此联,谁知第二天拿给学员时,学员说此联绝非大人所对,李调元大惊,问何故。学员说:“这剪字为女子所用,如大人所对,当用劈或者砍。”李调元为之语塞。
上联:拆破磊文三石独。
下联:分开出字两山单。
吾联:击碎冰块双水连。
此联中石独、山单均为花名。我的水连即水莲。
上联:松木公,栂木母,公母两木成林。
原对:岵山古,岑山今,古今二山并出。
吾联:潮浪朝,汐浪夕,朝夕连浪浮槎。
此联为陈则对谢徽。
上联:牛不出头,辜负牧童寻到午。
下联:鬼能踢斗,显达才子占高魁。
上联: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原对:舛木为桀,全无人道也称王。
古对:心欲生欲,各宜捺住早成名。
古对:舍官为馆,入能知返便成人。
此联为【清】禁烟衙门之联,妙在上联的‘若’不‘撇’开终是‘苦’。
上联: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下联: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此联为【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某大学教师愤题。
上联:两江呆人障。
下联:三省钓鱼行。
此联嘲两江总督张居正的。其总督府前有匾‘两江保障’‘三省钧衡’两块牌匾。
上联:丫头是人怎倒走。
原对:缺!
吾联:三八过川莫横行。
吾联:甲鱼无由咋翻身。
吾联:四眼瞎目竟斜视。
上联:己已同头开合辨。
下联:古田异帽露藏分。
下联:甲申异帽缩开明。
此联为《岭南诗联》征联活动所得。
上联:日落香残,除却凡心一点。
原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 吾联:车过辖区,途经柬山半林。
此联上联‘日落香残’为‘禾’字;‘除却凡心一点’为‘几’字;合则为‘秃’字。原对是拆‘驴’字。我的‘车过辖区’为‘害’字;‘柬’字去‘半林’为‘目’;合则为‘瞎’。
上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下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吾联:少女其妙人人从。
上联:里中田上土何下。
下联:岩畔石低山自高。
此联为许思温答客人。
上联:屑小欺大乃谓尖。
下联:愚犬称王便是狂。
上联:忠因多口成为患。
下联:非若有心反变悲。
上联:二人土上坐。
下联:一月日边明。
上联:一明分日月。
下联:五岳各丘山。
上联:日月同明天不黑。
下联:山丘共岳地非低。
上联:闲看门中月。
下联:思耕心上田。
此联‘闲’字的繁体为‘闲’。
上联:女氏配婚终有日。
下联:山田教崽始开心。
上联:女未成婚仍是妹。
下联:父多弃子决非爹。
上联:子女好大人可倚。
下联:马大可骑人更便。
新联:禾千里种米良粮。
新联为罩万安所作。
上联:马大能驮兼可骑。
原对:缺!
吾联:人一自大亦面奤。
上联:墙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
原对: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乎,亥时乎。
新联:公司来港客,谁在乎水居客,巷居客。
新联为脖子等长所对。
上联:能者多劳,恐断四条腿骨。
下联:下流无耻,难保一个头颅。
此联为嘲熊、卞两县令而作。
上联:或入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国。
下联:余行道上,不堪回道问前途。
此联为讽袁世凯窃国称帝。
上联:学正不正,诸生皆以为歪。
下联:相公言公,百姓自然无讼。
此联为某学正与某官互嘲联。
上联:古龙小儿,才与命自相克。
下联:金老何庸?父和母名其镛。
此联为我一日偶创。
上联:李家十八子。
原对:奏事二三人。
吾联:花娘廿七人。
此联为李东阳答对某学士联。‘奏’字拆的妙。
上联:洪洞县,共同三条水。
原对:岢岚城,可风两重山。
吾联:荠菜花,齐采一地草。
上联:上四心,下四心,宁德四心不一;
下联:外十口,内十口,古田户口何多。
宁德、古田皆福建地名。
上联:四维为罗,东西南北之人也;
下联:三王曰汪,禹汤文武之后欤。
黄道让对汪知府客人罗某。禹、汤、文、武为夏商周三代王,故曰三王。
上联: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下联:龙主考,龚主考,龙龚共主考。
此联为【清】赵礼甫出联给叶廷琯所对。上联马宾王指【唐】大臣马周,字宾王。骆宾王指【唐】文学家骆宾王。叶一时无以对。道光三十年,云贵两地乡试,云南主考叫龚宝连,贵州主考叫龙元禧,叶方以此事对出下联。
上联:尊姓本为牛,个中人许多勾搭。
下联:大名原是草,门内汉不算东西。
此联嘲知县朱兰。
上联: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脑。
原对:龚庞两小子,龙首龙脚。
上联:尤郎中直脚便为犬。
下联:史先生脱口不成人。
此联为尤、史二友互戏联。
上联:吕先生品箫,须添一口。
下联:谢状元射策,何吝片言。
此联为谢一夔、吕原趣对。
上联:细雨沉沉,两沈钻头不出。
下联:狂风阵阵,二陈伸脚勿开。
此联为陈沈二书生避雨戏对。
上联:谢昆城抽身便讨。
下联:吴玉伦倒口便吞。
此联为考生讽考官谢昆城、吴玉伦。
上联:女姚虽好,只如半朵桃花。
下联:人言为信,莫费一番言说。
此联为姚月华答对杨达。
上联:僧去曾留,将人丢尽。
下联:因崇作祟,引鬼进门。
此联为嘲曾国藩办天津教案而作。
上联:丑足半垂,知伊少人。
下联:甲身不全,见君无口。
此联为苏颋嘲尹某,全篇隐‘尹’字。
上联:一目不明,开口便成两片。
下联:廿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
此联为嘲梁鼎芬而作。
上联: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
下联: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
此联为嘲马士英、阮大铖而作。
上联:少目岂能识文字。
下联:欠金切莫问科名。
此联为嘲吴省钦典试江西。
上联: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下联: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此联为嘲李儒卿。
上联:陈亚有心终是恶。
下联:蔡襄无口便成衰。
此联为【宋】蔡襄、陈亚互谑而作。
上联: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下联: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上联:贾席珍失却宝贝珍珠,方为西席;
下联:陈家颜割落耳朵颜面,才是东家。
塾师贾席珍与东家陈家颜戏对。
上联:王大夫昆季筑墙,一土蔽三人之体;
下联:潘先生父子沐发,番水灌两牛之头。
某姓王的医生和弟弟修墙,邻居潘先生出上联讽指,王大夫回以下联。
上联:四维罗,马各骆,罗上骆下罗骑骆;
下联:言者诸,豕者猪,诸前猪後诸牵猪。
此联为罗姓和诸姓互讽。
上联:段稽查未披人皮,何假之有;
下联:刘监督丢下金刀,比卵不如。
此联嘲段姓稽查、刘姓监督。
上联:乌不如人,只少胸中一点墨;
下联:军无斗志,都因偏了半边心。
嘲内阁学士乌某与太史恽某。
上联:乌不如人,胸中只少半点墨;
下联:军无斗志,身边常倚一支枪。
上联:王子身边,无有一点不似玉;
下联:黾翁头上,再加半夕即成亀。
《聊斋志异》绿云代王勉(字黾斋)对桓文若。
上联: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
下联;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
此联嘲【明末】马士英、阮大铖。
上联:龟为首,豕为身,不可与共;
下联:龙其头,鱼其腹,难以偕行。
此联嘲教员龚象衡。
上联:白旗丁偏心真可怕;
下联:青瞎子无目不成睛。
此联嘲长白、青麟两督学。
上联:鲁学童腰去四点,曾门弟子。
下联:史大人头加一画,吏部天官。
此联为鲁姓考生答对史姓考官。
上联:头同六畜,身类夜叉,像此等无义怪物,老子定要拦腰一杠。
下联:右边杉立,左如木偶,似这样不肖弃材,樵夫何妨劈面三刀。
此联嘲监学王文彬。头同六畜指‘王’如六畜里的‘牛’,身类夜叉‘文’和‘叉’相类,下联拆‘彬’字。
上联:阿兄门外邀双月。
下联:小妹窗前捉半风。
此联为苏东坡、苏小妹互戏联。上联指苏轼出门邀朋。下联指小妹临窗抓虱。
上联:车乔二幕客,各乘半轿而走。
下联: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行。
上联:八人共拥炉中火。
下联:十口同耕郭外田。
此联为朱奎对父亲联。
上联:有水有米又有田。
下联:添人添口更添丁。
此联贺潘、何两家通婚。
上联:李氏姑娘腹怀十八子。
下联:方家子弟头斩一万刀。
此联为李氏女骂浪荡子方氏兄弟。
上联:有木便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下联:有米便是粮,无米也是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成娘,老娘虽爱子,子不敬老娘。
此联少女骂轻薄少年。
上联:品泉茶三口白水。
下联:竺仙庵二个山人。
古对:竹钟寺两个金童。
上联:二人合口为吞,口藏天下。
下联:又女变心成怒,心恨奴孤。
吾联:寸身出言称谢,言谋射策。
上联:鉏麑触槐,甘作木边之鬼。
下联: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
注:鉏麑:【战国】晋力士;晋君派他前往刺杀名臣赵盾,他见赵盾天未亮就整理好衣冠准备上朝,忠国之心可见;便说杀赵盾则不仁,不杀则不忠,故撞槐树而死。豫让是【春秋末期】晋卿智瑶的家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此联不仅拆字还蕴含典故。
上联:锯是金居,解开两片木公松。
原对:泉乃白水,冲破一团麻石磨。
吾联:磺本黄石,炸碎无数山石岩。
上联:点将台前,王不出头谁做主。
下联:比武场上,力若少点定挨刀。
此联为潇寒所作。
上联:贿赂各有贝。
原对: 缺!
上联:二人言义议仁,论尽古今仁义事。
原对: 缺!
横披:公共安全专家局。
上联:八面威风,转个弯私心一点。
中联:半开宽门,汝若进榨的没水。
下联:一板尸样,勾进去有口无言。
此联为上中下三联,每联隐横披一字。
重重叠叠联·第二
上联:孙子孙子孙膑使《孙子兵法》如孙子。
原对:缺!
自对:老子老子老李讲《老子道德》逊老子。
此联上联讲孙武(孙子)孙子孙膑使用《孙子兵法》如孙武一般厉害。我对的是讲李聃(老子)老爸(亦可称老子)老李(老子姓李,他老爸自然可以称呼为老李)讲《老子道德》比老子逊色。
上联:南国北人,此小偷偷偷偷东西。
原对:缺!
吾联:阖关过客,有路通通通通开封。
吾联:左辅右助,那总统统统统上下。
此联难处不在方位,难者实为四个偷。足见造词遣字之功力。下联路通即路引,即现在的通行证。
随便再这里说说对联中的‘连绵词’,所谓‘连绵词’既是以词性、词义相近的两个字构成的词组,如:葡萄、鸳鸯、蜻蜓、垃圾等,首先他必须是常用词。
在此联中四‘偷’中的二三两个则是叠字连绵词。所以我们也须以连绵词而对。有人曾对于:夏日冬心,那老道道道道春秋。他则是以为此联最难的在与东西南北四方位,其实不然,参照梁羽生先生的《楹联的各自为对格》则知道对数量方位词可以以词性类同的词而对,而他的‘道道’绝非连绵词。只能牵强附会为‘一趟又一趟’的解释。
又如“枇杷树下弹琵琶”一联有人对与“骠骑将身穿缥绮”,且不论读音骠骑(biao qi)缥绮(piao qi)。上联两词皆为连绵词,下联两词骠骑为连绵词,缥绮则不是,故不能为对。
而此联我曾经结合其他古对做一联:
千里重关,四通八达,有路通通通通翼雍青兖扬荆豫梁。
有人对与:
止戈武队,诸长众阶,统官长长长长班排连营团军师旅。
我觉的此下联基本上全部对出了,但‘长长’不能对‘通通’,据作者解释‘长长’的意思是‘一系列’的意思,但‘长长’作为连绵词只有‘长长地街道’这一用法,故不能为对。我觉的对此联应把注意放在四个通上,不应该着重于拆字和四八的数量词。
附:
上联:千里重关 四通八达 有路通通通通冀雍青兖扬荆豫梁。
下联:止戈武队 诸长众阶 统官长长长长班排连营团军师旅。(作者:谢毅)
出句原注:集古联而做。四个通第一个指路通,名词,即路引,古时的通行证。二三为形容词,全都的意思,第四个为动词,通往的意思。四个通叠字三种词性,故曰四通。后八个为九州里的八个,独少处于中间的徐州,故曰八达。
对句自注:出句难度很大。可以说,对句已工整地对上出句。“止戈武队”与“千里重关 ”为离合字对,“止戈武队”还有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的含义,联意也好;“ 诸长众阶”与“四通八达”各为句中对,数字也对应,因“诸”,“众”可视作数量词,另外,对句以“诸长”涵盖四个“长”,以“众阶”涵盖八个军阶,不仅合于逻辑,与出句的确数涵盖可成对,也解决了四与八不可重复的困难;“官长”与“路通”为专有名词相对;“长长”为一系列的意思,其词性恰恰与“通通”对应;第四个“长”做动词,乃“做领导”之意(如不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而说“蔡元培长北大时”),正好对住第四个“通”的动词性。出句 是九州言八州,不提位置居中的徐州,可理解为从居中的徐州出发,四通八达;对句军阶也可说是九阶言八阶,因为还有一个司令没说,而站在最高的司令角度,恰好正是“统官长”。“旅”放末尾,是为了协调平仄。 难联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过年苦,苦过年,年年苦过年年过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二曲天音,乐乐乐师之心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竹横麻竖,青黄不接短长帘
竹横麻竖,青黄交错软硬帘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花圃,阵阵畹华梅兰芳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铁瓮城西 金玉银山三宝地
华夏国中 孔孟墨子一圣人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移椅倚桐同赏月
等灯登阁各攻书
拆字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踏破磊桥三块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吾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古木枯 此木成柴
女子好 少女更妙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三女为奸 二女皆从一女起
五人共伞 小人全靠大人遮
十口心思 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 赏风赏月赏秋香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古)铁瓮城西 金玉银山三宝地
(今)华夏国中 孔孟墨子一圣人
(古)烟沿艳檐烟燕眼
(今)雾捂鸟屋雾物无
(古)寂寞寒窗空守寡
(今)俊俏佳人伴伶仃
(古)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今)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古)南通前 北通前 南北通前通南北
(今)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古)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今)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今)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 苦农民, 戴凉笠, 弯酸腰, 顶辣日, 流咸汗, 砍甜蔗, 养妻教子育儿孙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 难求人, 人人逢难求人难
2,如何做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
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赞,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综上所述,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哈哈在说诗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
下面是一些传统对联的制作方法: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
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
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
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
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
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
会现实暴露无遗。
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请看
俞樾做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
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
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3,什么是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要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经典对联 (1)上联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下联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2)上联 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 下联 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 扩展资料: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据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4,有关对联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看到一家家、一户户、一副副字体不一、内容丰富的对联,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欢欣和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春挥。朝鲜则有立春榜、立春书、立春贴等名称,简称春榜、春贴等。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5,“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的下一句是什么?
猛回头吓退百万雄师 。 对仗标准: 1、看背影和猛回头,动宾对动宾 2、急煞和吓退,动词对动词 3、千军万马和百万雄师,名词对名词。 扩充: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 闻声音速停百媚千娇。 其他对联: 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2.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5.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