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知识库 >

莫言获奖作品是什么,莫言是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本文目录索引

1,莫言是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莫言不是只凭借《蛙》而得到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具体原因如下: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翻译为中文是他的代表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扩展资料: 莫言简介如下: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8]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是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2,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是什么,颁奖词是什么?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是《蛙》。 这部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小说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颁奖词: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住们,女士们,先生们,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才能超越禁忌试图描述。

3,莫言是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蛙》吗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只因为一部作品。所以不只是因为《蛙》。 不过,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童年经历 1955年2月17日,莫言(管谟业)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 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言

4,莫言是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是。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扩展资料: 莫言作品具有强悍的暴力主义,发表于1986年的《红高粱》是一个初级文本,仿佛是一种原始的语典,收录了通奸(野合)、纵酒、砍头、剥皮等等基本暴力语汇。 它们是一种证词,以验证“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 之后莫言成为了坚定的酷语书写者,如《酒国》里的红烧婴儿,《筑路》中的剥狗皮,《食草家族》里的剥猫皮,《灵药》中的对死人开膛取胆,《白棉花》里的清花机搅碎人等等,莫言以独特的感官描写展示暴力带给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檀香刑》是最能代表莫言暴力美学的巅峰之作,他在小说第九章《杰作》中用了一万四千多字描写了对钱雄飞的凌迟过程,莫言以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惊人的想象力向读者呈现了一个鲜活生动、惊心动魄的酷刑场面。 每一次利刃的割戮和受刑者的呼痛,都汇聚成了一种话语的奇诡快感,流动在小说的语句之间,仿佛一种来自地狱的悲惨光辉。这不是卡夫卡式的阴郁的刑罚,而是一种混合着极度的虐待与受虐的肉体狂欢,犹如帝国没落前的最后的盛宴。 这样极致的暴力描写,令读者的评价也两极分化,不喜欢的人立刻扔书呕吐,喜欢的人则欲罢不能。正如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所说:“《檀香刑》非常残忍,非常可怕,但你还是想看下去,看到最后,你会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呢?” 参考资料:莫言 百度百科

5,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哪几部作品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是:《蛙》。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 莫言在2011年“莫言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研讨会”上曾表示,《蛙》这部小说从2005年开始写作,中途因没有最终确定好结构问题而一度搁置,在完成《生死疲劳》之后,又重新开始创作该作品,历时四年,三易其稿才得以完成。 《蛙》选择题材是乡村医生与计划生育,不是莫言特意要写这个敏感的题材,莫言是被姑姑接生到人间,所以莫言写小说,总想有一天要把姑姑写到小说里,而推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必须涉及到。

6,莫言哪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不是具体的某一部作品。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凭借他的写作理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 很多人误以为莫言是凭借《蛙》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莫言是凭借他一系列的作品,他一贯的写作理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表彰的是莫言的终身成就。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1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公布。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扩展资料: 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从1981年开始写作《春夜雨霏霏》,31年间莫言笔耕不辍,接连创作了《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蛙》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分量颇重的作品。    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将现实和梦幻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同时,他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这样的作品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莫言以他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委,最终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7,莫言得奖的是哪一部书?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获奖作品《蛙》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2001年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2001年《酒国》(法文版)获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
2002年《檀香刑》获首届“鼎钧文学奖”;
2004年4月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4年3月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4年12月获第三十届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2005年12月被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2006年7月7日,日本福冈市政府宣布,把“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大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
2011年8月20日,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3]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8,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什么?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作品是《蛙》。 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 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全书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意味和张力。 《蛙》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