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南沙赤瓜礁海战再解析(一)
今年3月14日是南沙赤瓜礁海战爆发30周年,30年前中越两国在南海的赤瓜礁附近爆发了一场短暂而又激烈的海战。这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海军第一次海上实战,这场海战拉开了中国以海军力量为保障维护南海权益的序幕,一举奠定了中国在南沙群岛实施主权的基础。
图为赤瓜礁。赤瓜礁是九章群礁西南端的一个珊瑚礁,位于北纬9度43分,东经114度18分,因盛产赤瓜参而得名。整个赤瓜礁为一个呈三角形的巨大礁盘,东北有缺口于外海相通,礁盘上有褐色火山岩露出海面约1.3米。
1987年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巴黎召开第十四届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年会通过《全球平面联测计划》。《联测计划》要求在全球海平面建立统一编号的海洋观测站,并决定建立200个海洋观测站,并由各国负责建设本国境内的海洋观测站,将来所得观测资源由各国共享。《联测计划》明确要求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中国大陆沿海建3个,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各建一个。建于南沙群岛的海洋观测站编号为“74”。由于本次会议属于技术性会议,影响面较小,侵占我国南海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未预料到该计划的意义,均投了赞成票。
建国后因国力有限,海军三十年都没有在南沙海域实施过巡航。上一次巡航南海还是在二战日本投降后由林遵将军率领的海军编对队接受被日本,法国等国占领的岛礁。而周边国家多年来大肆侵占我南沙各岛礁,仅越南就非法占领了30多个岛礁,使中国在南海已经失去落脚。
图为南海各岛礁被占领的示意图
此次海洋年会通过的建设观测站的决议,使中国海军敏锐地发现这是对南沙实施实际控制的绝佳机遇。三个月后在当时海军司令刘华清指示下,1987年5月,以南海舰队参谋长李树文为海上指挥员的联合编队从湛江起航。这支多舰种巡逻编队由一艘051型旅大级导弹驱逐舰、5艘053型导弹护卫舰和4艘补给保障船组成。
这是新中国成立38年来,人民海军首次组织大型战斗舰艇编队巡逻南沙。在中国海军建设史上,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时间到了1988年2月3号,海军在湛江军港隆重举行南沙永暑礁建站工程誓师大会。由登陆舰、浮吊船、半潜驳船等11艘船只组成的大型工程船队,满载施工人员和建站器材,在5艘战斗舰艇编队护航下,于2月7日全部驶抵南中国海深处的永暑礁施工现场。
图为中国在永暑礁修建海洋观测站
5艘军舰中有3艘是护卫舰,其中531号“鹰潭”舰是053K型(江东级)舰空导弹护卫舰,1966年9月进行设计,1970年2月开工,1971年10月在上海沪东造船厂下水,完成一期工程后于1975年3月15日服役于东海舰队。排水量1970吨,最大航速30节装备两座双联红旗61型舰空导弹,两座双联100毫米主炮,4座双联37毫米副炮。鹰潭舰于1994年退役,现保存在青岛海军博物馆。
图为531号“鹰潭”舰
502号“南充”舰为中国第一型65型火炮护卫舰,标准排水量1140吨,1968年下水,1969入列南海舰队,1974年定舷号为“502”,1986年8月被命名为“南充舰”,曾参加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1988年南沙“3.14”赤瓜礁海战。1995年退役,陈列在青岛“中国海军博物馆”。2006年在秦皇岛某回收站被拆解。
图为502“南充”舰
556号“湘潭”舰,该舰属于053H1型导弹护卫舰,1985年冬在上海沪东造船厂铺设龙骨,1987年7月14日下水,同年12月20日正式加入海军南海舰队。北约代号"江湖II"级,标准排水量1965吨,安装法国皮尔斯蒂克舰用柴油机,最大航速28节,两座双联上游-1甲型反舰导弹,两座双联100毫米主炮和4座双联37毫米副炮。“湘潭”舰在参见314海战以后,于1989年转让给孟加拉国海军,改名“奥斯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