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鸟怎么看老鸟:广东6年“腾笼换鸟”转型背后:新鸟进笼老鸟去
广东6年“腾笼换鸟”记
经济第一大省“腾笼换鸟”背后:“新鸟”进笼“老鸟”去哪
林小昭 蓝之馨
3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给这个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出了道“腾笼换鸟”的转型考题。
在与大家一起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时,习近平用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八个字。他说,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腾笼换鸟”,这项广东始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期间的转型举措转眼已近6年。东莞台商协会顾问袁明仁见证了不少企业从彷徨担忧到“二次创业”的升级过程。他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习近平说的这番话,让传统企业感到很开心,企业的希望是——不仅要关注“老鸟”去哪里,还要关心“老鸟”在那里过得好不好。
“转型升级是广东‘十二五’的主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说,未来整个中国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广东能否成功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具有全局意义。
“老鸟”去哪儿
彭澎说,目前虽然欧美经济有率先复苏的迹象,但中国经济已经不可能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而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劳动密集型的路子,增加高附加值的有科技含量的产品。
这正是2008年广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时代背景,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力推下,广东开始“腾笼换鸟”和“双转移”战略。“腾笼换鸟”就是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
这样的新提法出炉之初,企业也在消化政策精神。制造大省广东有2.8万家加工贸易型企业,超过1/3在东莞。袁明仁对《第一财经日报》回忆,当时一些企业充满担忧,“他们都觉得自己在东莞扎根十几年,政府出台这样的政策是不是要把他们赶走?”
针对这些顾虑,汪洋曾表示,鼓励企业异地转移,但从不反对就地转型。“去年(2008年)我们就提出要在‘腾笼换鸟’的同时,鼓励‘扩笼壮鸟’、‘筑笼引鸟’。”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从来没有强求一律、强迫命令。”
此次习近平提出的“新鸟”进笼“老鸟”去哪的问题,则对业已转型升级多年的广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与过珠三角产业规划的广东省社科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告诉本报记者,“腾笼换鸟”并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在部分落后产业转移的同时,广东做了整个珠三角的产业规划。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传统的发达区域珠三角已经不再一枝独秀,其第三产业增加值11.5%的增速低于广东西翼的13%,9.4%的GDP增速则低于东翼和西翼的10.5%和12%。
在彭澎看来,“腾笼换鸟”要考虑到在诸如新兴产业“新鸟”入驻时,再把“老鸟”迁走。实际上“老鸟”是走是留,也完全是由市场规律所决定,在珠三角土地、人力资源等各种成本持续攀升的时候,企业要么考虑迁到内地,要么考虑就地转型升级。
至于地理意义上的产业转移,则不一定都令人满意。东莞一家鞋厂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当地很多鞋厂转移去了中西部,但并非都成功,“原因还是缺工。”该人士说,他认识的一个同行将生产基地从东莞迁到广西去,原本计划的10000人规模到现在才只招到2000人。
36平方公里的“鸟窝”
转型升级可以大概分为三种:转移、升级、转型。袁明仁认为难度依次递增。对于小企业来说,没资金缺技术,只能转移,而对实力强的大企业来说,可以三条腿走路。
台达电子属于后者,在升级上,该企业在自动化、节能减排等方面作出努力,袁明仁前段时间参观了该企业,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以前30个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5个人。尽管人工减少了40%~50%,生产效率却提高了20%~30%。
小企业则转移的较多。袁明仁说,据他了解,在转移的企业中,超过50%向外省转移,剩下的一半或转移至粤东西北,或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
省内产业转移其实有两重含义。一是珠三角内“腾笼换鸟”,二是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地共建产业园成为一举两得的模式。在广东清远,一块36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两个妈妈”。2010年12月,佛山顺德和清远英德两地签订协议,决定共建区域合作产业园,25年合作期内,园区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由两地五五分成。
该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卢伟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合作区目前有超过100家企业初步提出用地申请。而该区也并非对所有企业敞开怀抱。按照规划,该区将重点发展家电、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等产业。而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内限制或淘汰类项目和“高危、高污、高耗、低效”项目表示拒绝。
对于那些就地升级转型的企业来说,等于是一样的笼子培育了焕然一新的鸟。政府并不想把企业赶走。“腾笼换鸟”背景下,多地政府配套出台扶持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比如,东莞对条件合格的企业予以最高30万元的转型升级辅助资金,今年的东莞“一号文件”也提出包括扶持企业“机器换人”等多项政策。
成建三说,未来广东的传统产业将进一步分化,比如像家电、家具等产业的竞争力仍很强,而像玩具、服装等产业,可能确实会渐渐缩小、转移。他说,传统产业中,有三分之一可能被淘汰,有三分之一会转移,有三分之一会留在珠三角。
深圳经验和东莞“拐点”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314.71亿元,同比9.3%的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
成建三说,最近这一两年广东的经济发展总体比较稳健,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珠三角的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消费起来了。比如智能手机产业,目前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包括华为、中兴、酷派等手机企业的竞争力非常强。
广东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王文森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广东这几年现代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在慢慢提升,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但每个城市阶段不同,深圳高技术的企业多一些,一些城市的转型升级压力比较大,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
深圳是珠三角各个城市转型升级的典范。目前深圳的投资率在国内各大城市中是最低的,仅为17.2%,去年城市更新改造投资仅为358.34亿元,但深圳的经济总量却在市域经济体层面雄踞全国第四。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告诉本报记者,早在2000年左右,深圳就发现自身传统模式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在发展要素严重约束的情况下,实际上也倒逼深圳加快转型升级。
成建三说,广东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速的剧烈下降,也就是说广东是用一个比较快的速度来实现转型升级。
今年在不少省份调低了GDP目标的背景下,广东却逆势调高,2014年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8.5%,比去年的目标调高了0.5个百分点。去年,广东经济增长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