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视频教程 > 小视频制作 >

降雪量

什么是降雪量?
什么是降雪量?
提示:

什么是降雪量?

降雪量是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融化后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用雨量筒来测定。 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发生降雪时,须将雨量器的承雨器换成承雪口,取走储水器(直接用雨量器外筒接收降雪)。观测时将接收的固体降水取回室内,待融化后量取,或用称重法测量。 当气象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要观测雪深,观测地段一般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或较有代表性的、比较平坦的雪面。测量取间隔10米以上的3个测点求取平均;积雪深度以厘米为单位。 在规定的观测日当雪深达到或超过5厘米时需要测定雪压。雪压以克/平方厘米为单位。雪量越大积雪越深吗?不一定,受到气温和地温的影响,降雪量大的地方积雪不一定最深。如果地温较高,前期降雪容易融化,积雪深度将比地温低的地区小。 扩展资料: 雪量的等级 简单的说,降雪量就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气象上对于降雪量有严格的规定。它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也有类似降水量的等级之分。一般都采用24小时降雪量标准。 雪量等级表: 降雪量名称 零星小雪:24小时降雪量(毫米)>0.1。 小雪:12小时降雪量(毫米)为0.1—0.9;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0.1—2.4。 小雪——中雪: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1.3—3.7。 中雪:12小时降雪量(毫米)为1.0—2.9;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2.5--4.9。 中雪——大雪: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3.8—7.4。 大雪:12小时降雪量(毫米)为3.0--5.9;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5.0--9.9。 大雪——暴雪: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7.5--14.9。 暴雪:12小时降雪量(毫米)>6.0;24小时降雪量(毫米)>10。 如果降雪量远大于10毫米,增加大暴雪和特大暴雪等级。 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0~30.0m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mm以上的降雪过程。

降雪量怎么定义的
提示:

降雪量怎么定义的

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表示.
量降雪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雨量筒接雪,然后将筒中的雪融化成水,用雨量杯测量,以毫米为单位;另一种是用专用仪器称重,然后换算成毫米单位.结果都一样.
注意: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积雪深度是通过测量气象观测场上未融化的积雪得到的,取的是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而降雪量是得融化以后再测.
在天气预报中,不同强度的降雪主要以降雪量来衡量,一般有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四个级别: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在很多地方,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
大暴雪: 24小时内降雪量20.0~30.0m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mm以上的降雪过程.
好吧,我承认我百度的.

降雪量6毫米是什么概念?
提示:

降雪量6毫米是什么概念?

达到5.0到9.9毫米为大雪。 雪量(snowfall)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以24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到2.4毫米为小雪,1.3到3.7毫米为小到中雪,2.5到4.9毫米为中雪,3.8到7.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5.0到9.9毫米为大雪,7.5到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降雪量与积雪深度的对应关系:当降雪落地后无融化时,一般而言,在北方地区1毫米降雪可形成的积雪深度有8到10毫米,在南方地区积雪深度有6到8毫米。

降雪量5毫米是什么概念?
提示:

降雪量5毫米是什么概念?

降雪量5毫米是暴雪级别的概念。对于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 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 雪的介绍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样之所以繁多,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对于六角形片状冰晶来说,由于它面上、边上和角上的曲率不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其中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实有水汽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 例如当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面上凝华,形成的是柱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边上和面上都会发生凝华。由于凝华的速度还与曲率有关,曲率大的地方凝华较快,故在冰晶边上凝华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状雪花。 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虽然面上、边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但尖角处位置突出。水汽供应最充分,凝华增长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再加上冰晶不停地运动,它所处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也不断变化,这样就使得冰晶各部分增长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种多样的雪花。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计算是什么?
提示: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计算是什么?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计算分别是: “降雪量”是气象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融化成水后,再用量杯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与“积雪深度”相比,“降雪量”更加标准、更加准确。因为每次降雪的雪花含水量可能不同,温度条件也可能不同,这就可能造成相同的降雪量出现不同的积雪深度,所以目前气象部门主要用“降雪量”来衡量一次降雪过程的雪量大小。 “积雪深度”是指从积雪表面垂直向下到地面的实际积雪厚度,以厘米为单位。积雪深度就是计算雪堆积了多厚,是通过测量气象观测场上未融化的积雪得到的,是一个可以随着积雪的加深不断累积变化的数值。测量地段一般选在气象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或着有代表性的、比较平坦的雪面。测量过程必须在下雪时定时测量,直至下雪结束。 降雪量的分类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3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厘米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6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5~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5厘米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8厘米的降雪过程。而且在很多地方,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 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30毫米的降雪过程;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毫米以上的降雪过程。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计算
提示: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计算

  测定降雪量的两种方法:1、用雨量筒接雪,然后将筒中的雪融化成水,用雨量杯测量,以毫米为单位。2、用专用仪器称重,然后换算成毫米单位。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   拓展资料:   “降雪量”是气象人员用标准容器在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的眼睛溶解在水里后,用再用杯子测量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气象学上,天上云下的雨(液体)和雪、冰雹(固体)都被称为降水,降水的量被称为降水。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水深)。根据从天而降的雨、雪、冰雹等融化后蒸发、渗透、无损地堆积在地面上的深度计算。“眼睛深度”是从眼睛表面垂直下降到地面的实际眼睛厚度(厘米)。   气象学上,测量区间一般选择气象站附近平坦宽阔的地方,或具有代表性且比较平坦的雪面。测量过程要定期测量,直到下雪。而且,并不是每次下雪都测量眼睛深度。只有当气象站周围视野的地面被雪覆盖时,才需要测量眼睛深度。因此,降雪量不是积雪量本身的厚度,“积雪深度”和“降雪量”是测定降雪量的两种不同方法。但是既然能测定降雪量,气象厅为什么要选择“降雪量”作为测定雪量等级的标准?一次降雪过程结束后,天气预报在总结时指出:“在迁移过程中,降雪量为xx毫米。”单位为毫米。但是我们出去踩了蓬松的东西,有些地方的雪莲脚踝都没穿过,这个降雪量也至少要厘米。   降雪量实际上是指相应的降水量,单位用毫米表示。观测者用一定的标准容器收集眼睛,眼睛融化成水后用量筒测量水。眼睛深度是从眼睛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单位是厘米。选择观测场或附近平坦宽广的地方,观测者使用的眼睛(一般直尺)垂直插入未融化的眼睛中,刻度上的数字是积雪深度。

降雪20毫米的解释是什么?
提示:

降雪20毫米的解释是什么?

降雪20毫米的解释是20毫米降雪量约为0.3米厚的积雪。1、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 2、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也有类似降水量的等级之分。一般都采用24小时降雪量标准。 降雪量大,雪天防护 1、上班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一定要走人行道,不要在马路上行走或滑冰。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边行走, 并主动避让过往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过路口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2、雪天穿鞋要讲究。路面容易结冰,不能穿皮鞋、硬塑料底鞋,最好穿保暖、防滑性好的鞋子,或者抓地较好的运动鞋,而且应尽量稳步前行,以防发生事故。 3、在雪天,最好选择路况熟悉的地方行走,注意地面状况,尤其避免踩在较薄较平的冰面上。 4、如果不小心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一旦摔倒发生骨折,切不可乱揉乱动,以免加重伤情。应用围巾、书本等工具固定好骨折部位,请求他人帮助,及时到附近医院治疗。

降雪量10毫米是什么概念
提示:

降雪量10毫米是什么概念

“降雪量10毫米”是指暴雪,暴雪是在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降雪量是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